APP下载

基于数据分析对当下网络剧火爆背后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6-04-20薛阳阳李南茜

西部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络剧收视率数据分析

薛阳阳?李南茜

摘要:2016年初,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以下简称《太子妃》)以爆红的姿态,超高的收视率一跃成为现象级网络剧。取得如此成就,按理来说通常都是投资充足、制作精良的良心作品,而《太子妃》这样被称为“比雾霾还毒十倍”“污、腐、穷”的网络剧反而会受到狂热追捧呢?本文从相关数据入手,试图通过解释《太子妃》高收视的原因,并对网络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反思。

关键词:太子妃升职记;网络剧;收视率;数据分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3-2-0060-03

一、数据呈现与分析

笔者分别根据骨朵数据微博、新浪微博微指数、百度搜索指数,跟踪并采集了《太子妃》首播与收官这个时间段(2015年12月13日至2016年1月17日)的全网当日播放量、以“太子妃升职记”为关键词的新浪微博热度、百度搜索指数(包括PC和移动端数据)和以“太子妃升职记”为标题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还有该剧主演盛一伦与张天爱的新浪微博热词指数。

(一)走势呈现

首先,在收视方面,2015年最初播出的前四日,《太子妃》的播放量较为低迷,日播放在1000万以内;从12月17日开始,播放量开始攀升到1000万以上,12月24日突破2000万,12月31日达到一波小高潮,峰值为7429万点,随后节节上升,于大结局前后达到2.4亿的最高峰值。对于其他各项指标,从2015年12月13日到2016年1月5日期间,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1月13日至17日,均冲至其极大值。从整体趋势来看,播放量和其他各项指标的走势具有高度同步性。

(二)相关性分析

笔者就其中最重要的三大指标——以“太子妃升职记”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新浪微博热度和以“太子妃升职记”为标题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通过SPSS软件对这三者与播出量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除了全网当日播放量与以“太子妃升职记”为标题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之间显著性即p=0.002<0.05,呈显著相关外,其他两两指标之间的显著性p=0.000<0.05,也呈显著相关,这就说明前面说的三项指标均与播出量呈显著相关的关系。

在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全网当日播放量与以“太子妃升职记”为标题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的相关系数R=0.508,呈现中等程度正相关,与以“太子妃升职记”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新浪微博热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46和R2=0.695,均为强正相关。

二、思考与审视

影响《太子妃》收视的因素都有哪些?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讨论,得出《太子妃》播出量与上述三项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结论,可以从其中一个数据去解释播出量的变化。但相关性成立并不能证明两者的因果关系,所以还需要结合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与《太子妃》相关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新闻与收视互动叠加

如前所述,《太子妃》在12月24日播放量从1000万级升至2000万,持续走高的趋势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以及中广网等网络媒体娱乐频道纷纷发出吸引眼球的标题新闻,“太子妃升职记”为标题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从27日开始一路飙升,从5条一直达到31日的917条,《太子妃》31日的播放量也达到2015年的峰值7429万。

由此可见,影响新闻选择的标准虽然是多元的,但网络剧的收视到达一定程度,受到媒体的关注时,这又会反推网络剧收视的进一步上扬,关注的媒体越多,影响力越大,收视的提升程度也将越大。

(二)微博营销多管齐下

微博对于《太子妃》的收视的影响,是通过网络口碑传播起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官方投放话题组织粉丝讨论。《太子妃》项目组提前多次观看样片,“分门别类找了不下300个槽点,然后将这些材料放到网络上,观察哪些是网友最感兴趣的,然后集中做推广”。《太子妃》播出之初,该剧官微“@太子妃升职记网络剧”通过主持话题“#太子妃升职记”定期投放爆点,在话题下带头创建粉丝群“乐视会员太子妃升职记1群”和“乐视会员太子妃升职记2群”,吸引粉丝加入并创建新粉丝群。

其次,专业娱乐大V造势推广。《太子妃》受到热捧,但其官微“@太子妃升职记网络剧”却显得门可罗雀,粉丝量虽有33万,但相比24.7亿的超级播放量不成比例,对其313条(截至2016年1月17日)转发、评论和点赞的粉丝平均下来只有几百人,这说明官微对于捧红该剧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反而是专业娱乐八卦和花边新闻类的大V释放出不小的能量。2015年12月16日@lucky土豆君与@夏啊三-今天依旧丧心病况首发微博以整部剧剧情力荐《太子妃》,得到了上万多的转发,已可以比肩甚至超过明星微博。

最后,主演微博沟通剧内外。《太子妃》主演张天爱、盛一伦、于朦胧,常以剧中角色的口吻发微博配合话题“#太子妃升职记”进行讨论与互动,来吸引粉丝关注和吐槽。1月16日,男主角盛一伦发微博“齐晟就是靠颜值打天下的”引来近3万的点赞,第二日该剧播放量突破1000万。1月15日,女主角张天爱7张自拍照附带“给你们”的博文引燃新浪微博,收获点赞数多达26万,当日“张天爱”微博热词指数从7万狂飙至121万,《太子妃》的播放量为2.4亿的极高值。

(三)移动碎片化收视体验

从“太子妃升职记”百度搜索指数来看,与播出量的相关关系最强,也就是在百度上完成对“太子妃升职记”搜索的网民有很大可能会收看《太子妃》。同时,移动端的对“太子妃升职记”搜索量远高于PC端,占总量的70%以上,即《太子妃》大部分的收视行为都是在移动端上完成的。每集20分钟时长、充满槽点的《太子妃》满足了年轻观众碎片化的观感体验,说明在移动终端上的时间碎片化消费中,网络剧成为最佳选择。

三、结语

通过对《太子妃》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得到结论: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对网络上观众的收视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网络上的搜索行为与观众的收视行为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受新闻媒体关注越高、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越热、在网络上被搜索程度越高的网络剧,被收视观看的可能性越大。

语言的当下性与剧情的互动性是网络剧制作播出的重要优势,因此它比传统影视剧更能契合观众的心理“在独一无二的作品时代,膜拜价值构成了作品价值;在机械复制时代,展示价值构成了作品的价值;而在数字可复制时代,则是操控价值构成了再现的价值”,网络剧的制作方大都熟谙于此,在浅阅读、浅思考的当下,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投放话题、营销推广,将剧目所要表达的价值植入观众心中,制造出网络“全民狂欢”的超现实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娱乐”与“低俗”的界限并不明显,营销推广的前提应是剧目自身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而不是不顾后果地曲意逢迎观众的不良嗜好。

参看文献:

[1]2015年网剧成井喷之势,揭秘网剧黑马形成原因.中国社会科学网[EB/OL].

http://ex.cssn.cn/wh/ds/dszx/201601/t20160108_2818434.shtml.

[2]1月17日全网网络剧总播放量排行榜.骨朵数据[EB/OL].

http://weibo.com/5537311464/DdGUADOKI?from=page_1006065537311464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3]骨朵盘点.开年爆款《太子妃升职记》火热完结,播放量破24亿.骨朵传媒[EB/OL].

http://www.guduomedia.com/5984.html.

[4]周小普,韩瑞娜,凌姝.多屏发展背景下网络收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热播电视剧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4(12).

[5]李夏至.网剧“爆款”纯天然?其实有推手[N].北京日报,2016-01-08.

[6]韩模永.超文本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5).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剧收视率数据分析
大型活动策划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升策略研究
如何利用微信平台拓展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网络剧的表现形式及传播方式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草根主义视域下网络剧创新模式分析
新媒体影视剧中的广告植入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犬儒主义”与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