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代工业之殇

2016-04-20李鹏

商界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代工厂国产手机代工

李鹏

2015年的手机代工产业充斥着“破产”“跑路”“欠债”,甚至“自杀”。行业走到这一步,除了手机代工厂不思进取,也要反思国产手机品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模式。

去年,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据中国报告公布的数据,去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高达12.92亿部。其中来自中国地区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39亿部,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并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中的七个席位。然而,整个手机代工产业却未享受到国产手机销量水涨船高所带来的红利。2015年,手机代工产业唱响的旋律是:破产、跑路、欠债甚至自杀。手机代工产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产业寒冬已至

一边是国产手机品牌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另一边是手机代工产业的黄金十年猛然结束,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倒闭的手机代工厂就有16家之多。

中小手机代工厂日子不好过,那些实力雄厚的代工厂商同样感受到了产业寒冬。

2015年7月,为三星手机代工的苏州普光公司倒闭。苏州普光是由韩国普光集团于2007年4月在吴江开发区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开发及生产,其所有产能都是供给三星的,没有其他客户。随着三星手机销量节节下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苏州普光公司毫无悬念地走向死亡。

同样,锤子手机领导者罗永浩刚把订单转交给中天信,最后又发生了中天信破产倒闭的闹剧……。

一般来说,某个产业成熟的标志就是分工专业化。在手机行业,除了为消费者所知道的品牌商之外,整个代工产业链包括方案设计公司(通称IDH)、代工生产企业(通称EMS)和原始制造企业(通称ODM)。

在这场产业寒冬中,由于代工生产企业的技术含量最低、处于产业链中最底层,所以受到的杀伤最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于方案设计公司和原始制造企业,仍感受到了冲击。

以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最好的前两名华为和小米来说,在它们的供应链伙伴中,有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和高通,代工显示面板的有友达光电,提供开发驱动IC方案的联咏以及相机镜头代工商大立光等。

我们看到,联发科公司2015年全年营收合计64.6亿美元,同比只增长了0.09%,2015年算是白给小米和华为等打工了。高通业绩更惨,截止2015年第四季财报,报告显示,高通营收为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8%;净利润为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4%。可以说,手机芯片制造商躺着就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同样,手机产业链上的其他伙伴也不好过。比如显示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财报里,营业额为25.2亿美元,环比下降了6.6%,公司净亏损2.45亿美元。还有联咏,其2015年第四季财报显示,营业额为1.27亿美元,同比下滑16.61%。

消失的订单

手机代工产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圳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研究总监潘九堂的一番话道出个中缘由,“目前手机市场总体增长放缓,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手机、山寨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导致很多为这些山寨手机代工的代工厂处境艰难,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代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停产倒闭。”

笔者了解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手机代工厂面临的困境远不止这些,除了利润微薄和生产经营模式暗藏风险,还包括国产手机品牌为代工厂挖下的各种坑,多重困境叠加,令手机代工行业面临一轮残酷的洗牌。

1.山寨品牌消失,产能过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发布了2015年国产品牌手机市场调查,其中颇有趣的数据分别是:前5厂商的市场占比已达六成、国产机2 000元档次的市场占比高达九成。可以说,整个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正逐渐上升。自从小米的红米、华为的荣耀等千元以下低端手机入市以来,手机价格由红海变成血海,而山寨手机在技术创新上又跟不上市场脚步,山寨品牌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卖不出去。这种市场形势使过去以杂牌、山寨手机为主要代工客户的代工厂家开始产能过剩,处于“吃不饱”状态,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劳动者平均工资年增9.1%,都让负担沉重的手机代工厂在竞争中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到何种程度?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笔者表示,“一部手机赚1.75元,除去人工、设备等成本,基本上没得赚,如果不接,两小时后别人就接了。”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深圳一家手机代工企业曾有希望接下来自越南的40万部手机代工订单,但越南方要求每台手机再减少一个点的利润,结果没有谈拢。最后,深圳另外一家手机厂商接了该笔加工订单,每部手机只赚2分钱……

2. 国产手机品牌设下“工艺”陷阱。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屏幕尺寸、摄像头分辨率、电池容量等重要部件受限于科技水平,难以短期内获得重大突破。于是,“迭代”就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请注意,这里的“迭代”是指“炫新工艺”和“新功能”两个部分,这一招被苹果和三星用得烂熟。在3 000~4 000元手机区间,苹果和三星无论对“炫工艺”的要求多么苛刻,无论如何压榨手机代工厂,代工厂至少还是赚钱的。

但国内的手机品牌却不是这么玩的,它们所谓“迭代”不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是将更多功能塞进手机,而是专对消费者容易感知的工艺下功夫,针对一些细节极尽研发之能事,以凸显“差异化”。这招发迹于小米,如今已是国产手机发布会的标配。

小米手机的成功,其结果是其他手机品牌对“工艺”的热诚压倒了出货量,任何对定价、公关和营销能产生推动力的“工艺”都会被无限放大,而且正向利润微薄的千元机蔓延。

例如手机外壳的材质本来各有利弊,只因金属外壳由iPhone而贵,又被三星万年塑料的逆反心理放大,让国产手机品牌觑出机会,引发了各种手机材质工艺的大比拼:你有竹制背板,我有航空钛金中框;你有双面玻璃,我有瓷裂纹后盖;你有铝合金,我有镁铝合金;你有阳极氧化,我有纳米注塑;你有奥氏体304钢,我有205锆石喷砂;你有太空水冷,我有T液浸泡。当硬件参数拼无可拼的时候,形式大于内容的庸众审美就派上用场了,手机外壳工艺越做越炫,边框越来越窄,代工厂在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工艺”改良上疲于奔命。

任何细微的工艺改进能让消费者埋单,对改善销售有一定意义,但至于生产成本,无非是手机代工厂自行消化了。比如小米最新的营销口号“工艺像苹果,手感像奶茶”,背后为之背书的是富士康和赫比分别投资了高达12亿元和7亿元对设备大规模更新!还好,小米有红米系列这类销量有保证的产品,手机代工厂愿赌上身家陪小米玩。

但是,其他中小代工厂就没这么好运了,它们正被“工艺”玩死。

比如老罗的锤子手机,区区20万销量,也要玩“一体成型无断点金属中框和双面2.5D玻璃”并配上充满个人烙印的实体键设计,这对手机代工厂来说散发着死亡的气息——砸下重金更新工艺设备的成本,老罗能保证收回成本不?在当下的产业格局中,中小代工厂接单是找死,不接单是等死,死后还少不了一句盖棺定论的墓志铭:“淘汰落后产能”。

3.“不靠硬件赚钱”的商业逻辑。

在iPhone的强势主导下,整个手机产业链都被乔布斯洗脑,苹果坐享手机产业链58.5%的利润天经地义,手机代工厂只拿1.8%成了行业惯例。其结果是苹果越来越富有,市值做到了全球前三。而为其代工的富士康集团,业绩谈不上漂亮:2012年富士康集团亏损3.1亿美元,2013年虽然扭亏,但收益下降4.6%至49.9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下跌7.8%,这已经是富士康连续四年出现下滑。郭台铭对富士康现有手机代工模式充满了深深的危机感。

乔布斯故去,谁知中国又出一位“雷布斯”——小米总裁雷军。此君喊出“不靠硬件赚钱”口号,疯狂压榨手机成本,让就靠硬件吃饭,赚取微薄利润的手机代工厂们战战兢兢……

最坑的还有超长账期,据了解,手机代工行业的上下游都流行着赊销模式。按照手机代工行业的惯例,通常代工厂在拿到订单后可以先获得委托商30%左右的预付款,同时再以很小比例的预付款从上游配件商那里获得元器件的赊销。这样代工厂就可以先使用绝大部分的预付款开始滚动运转,生产结束交货后代工厂才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费用,这时再归还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的货款。

但为了把手机成本压榨得更低,手机厂商往往三个月后才给手机代工厂结账,尽可能压缩成本支出。这时候的手机代工厂财务状况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可以说,智能手机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手机代工厂的血泪史。

让整个手机产业链不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体现互联网的开放和共赢,只是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模式。长远来看,国产手机终归还是要回到这样的创新轨道:不要用那些无关痛点的伪创新和花里胡哨的新名词去忽悠消费者,不要用“硬件不该赚钱”的观点和超长账期去盘剥代工厂,只有打造出上下产业链都有钱赚的可持续生态模式,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得更长远。

路在脚下:自立的转型之路

遭遇“滑铁卢”的中小手机代工厂们,面对严峻的形式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转型虽是兵行险招,但也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有厂家做出了行动。

2013年,黑莓手机摇摇欲坠使其代工厂捷普电子受到牵连。面对窘境,捷普公司CEO马克·蒙德罗打算另寻出路:“我们已经有大致的方向了,首要的无疑是股东们的,同时我们尽量照顾黑莓的需要。我们目前的打算是进行重组、转型。”

而在国内,尽管手机代工业一片低迷,但也有令人振奋的例子。如远销海外的基伍手机前身是手机代工厂,在2008年自主创立“基伍(G'FIVE)”这个品牌,并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基伍董事长张文学说:“同样一款手机,做代工的利润现在只有2~3元,而自有品牌手机的毛利润能达到售价的10%左右,是手机代工业的数十倍。”

捷普的转型与基伍品牌的成功无疑给手机工厂商们树立了标杆,让他们看到转型的希望。

1. 进行极积的产业升级。

手机行业的竞争风向变化太快,对供应链方面开始呈现多元化和高要求的趋势,比如金属材质的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手机厂商开在比拼性价比之余,把竞争放在工艺和设计上的趋势所推动的。与此同时,制造业整体也处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包括富士康都在积极谋求多元化转型,以走出纯代工的主营微利模式。

富士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极积进行产业升级。富士康推崇用机器人取代人工,达到压低企业成本,而电子科技行业本身就是最容易被机器人所取代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本身也就伴随着一定的“瘦身”行为。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只有技术强、效率高、良品率优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反之则会被渐渐淘汰。

未来,智能手机的销售模式很可能是用户坐在家中,在手机上的App或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里,按个人爱好选择未来欲购买智能手机的颜色、屏幕尺寸等。手机代工厂接收这些信息,由智能机器人以用户个人需求完成定制生产。

“3年增加100万台机器人”,富士康的郭台铭表示,未来将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富士康的产业升级计划,为那些还活着的大型手机代工企业照亮了前方——利用机器人进行“瘦身”,并为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

2.寻找自身优势。

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定位,有的代工厂拥有不错技术,那么就可以专注于手机品牌的研发;有的代工厂成本低,那么就可以压低价格,注重销量。总之,创新并无一定之规,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当下国内手机已是一片血海,山寨品牌几无立锥之地,这个时候推出手机品牌显然不合时宜。但也并不是没有生存办法,寻找海外市场,极积走出去也不失一个转型之路,基伍手机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小米、华为极积开拓印度市场,都为中小手机代工厂转型指明了一条出路。

在南亚、东南亚甚至非州的手机市场远未饱合,这里的用户更接受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因此拥有低成本、成熟生产线和丰富手机生产经验的中小手机代工厂存在巨大优势。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倡导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小手机代工厂来说,虽然前路艰难,但转型之路却是发展的必然,摸索着走过黑暗,也许就能迎来明媚的阳光。

猜你喜欢

代工厂国产手机代工
国内单体最大的培藻膏代工工厂落户安徽,年产能7万吨
国产手机,走红海外
OEM的危机与转机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高通向苹果代工厂索要专利费被驳回
基于改进距离的区间直觉模糊TOPSIS算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国产手机几家欢乐几家愁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国产手机品牌价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