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探究

2016-04-20邹世东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多元性民族声乐

邹世东

摘要:声乐艺术,它的演唱风格多样,具有鲜明且特别的民族本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演艺风格。当代作曲家根据时代不同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潮流的民族声乐作品,其创作方法和对作品演唱风格要求上已与传统民歌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当今歌者对作品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改变已有传统演唱方式,适应时代要求,唱出新的时代特色。

只有全面把握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才能全面、正确、科学地理解民族声乐演唱,并使其发扬广大。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特色;演唱风格;多元性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是在包括传统的或现代的民歌、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基础上,通过对外来演唱技巧及风格的兼收并蓄,并结合本民族语言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欣赏角度等因素,经过长期的发展、衍变、沉淀而最终形成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比如,蒙古族的《敕勒歌》,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朝鲜族的《道拉基》,回族的《尕老汉》等等,都传承着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发展的数千年历史和传统。而各民族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风韵、格调等艺术特色,从微观层面讲,是民族声乐演唱者依据个人观点、审美、生活背景等因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从宏观层面讲,是本民族体现出的具有民族个性的,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总体艺术特质。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笔者认为,不管哪种唱法只要能够完美地演绎出作品风格、演唱出作品情感,打动听众们的心声就可以大胆地用于借鉴和尝试,通过演唱真正体会到如何运用自己的演唱技巧来更好地完成作品,做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充分把作品内涵表达出来。

一、民族声乐的含义

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声乐艺术,其是一个丰富、开放和发展的系统,包含音乐作品、演唱方法、演唱风格、声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从音乐作品来说,既有流传已久的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也有结合时代发展创作的新歌曲;在演唱方法方面,其以民歌和戏曲的演唱方法为基础,汲取了两者的精华。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土洋之争”后,更是对美声唱法进行了大量的借鉴,逐渐形成了当下这套科学、完善的歌唱方法;在演唱风格上,民族声乐讲求依字行腔、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将情感的真挚抒发作为最高的目标。在声乐教学上,先后有一大批名师名家投入到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如金铁霖等,他们以现代科学的歌唱方法为基础,注重民族声乐的特有风格和韵味的保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使民族声乐更加科学和丰富,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到今天,民族声乐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声乐艺术,并以其鲜明的审美风格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毫不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它很多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演变成当今人类社会极具特色的歌唱表演艺术风格体系与演唱方法体系。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轴是汉族民间歌舞,同时也包含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音乐,中国民族声乐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劳动实践,更为贴近大众生活。其主要题材形式大体上是民歌、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从演唱形式上说,民族声乐大都是独唱、对唱、表演唱等基本形式,很少重唱、合唱。唱腔的形成和歌唱发声技巧与吟唱技术密切相关。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调旋律大体以五声、七声民族调式为主,有突出的东方文化艺术特点。在声乐美学效果方面,中国的民族声乐追求亮丽、清纯、声音高亢、恬美的艺术特点等。

美声唱法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和世俗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可古代教会音乐与希腊音乐对美声唱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意大利美声唱法受益于歌剧表演艺术,其题材形式大多是宗教题材、宫廷以及市民的世俗题材,表演形式有合唱、独唱、重唱等很多类型。美声唱法的技巧是以咏唱为主要特征,其调式大都是在古代民族调式基础之上演化发展而来的。西洋大、小调式的重唱、合唱,注重和声织体效果,在声乐美学功上,美声唱法更加强调圆润、柔和、浑厚与略带掩盖色彩的嗓音特征等。

从两种唱法的声乐艺术理论体系来看,我国传统的唱论中包括了相关的歌唱技巧、发声原理和歌唱表演艺术表现方面的很多论述,特别重视经验性的总结,相对欠缺科学原理的论述。在具体理论方面,强调的是字和腔、情和腔与字和情的辩证关系。在发声基本原理上,相对缺乏对嗓音演唱发声机制原理、演唱共鸣原理和全部嗓音歌唱科学理论的深入系统的探究。由于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美声学派的声乐理论很早就和自然科学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一套嗓音演唱科学理论体系。美声学派的声乐理论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医学等很多学科的科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演唱发声的本质规律,建立一套科学的演唱训练体系,促进了声乐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变化,是演唱艺术和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一)中西融合。1.技术上的融合。在声乐演唱技术方面,中国的音乐演唱者早在20世纪的三十年代就认识到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歌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且悠长有力。如果能将西方美声唱法的优势移植到民族音乐上,那将会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十分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的音乐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摸索,认识到应该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再加以融合才是正确的道路。一方面,我们传承了民族音乐中戏曲曲艺中的优点长处;另一方面我们我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的声带,怎样科学的演唱,保证了演唱音色细腻、通透,使之具有自己本民族的特点。2.观念的融合。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音乐的科学性,取其精华。其次,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自己的短处,然后再确定改进的方向。民族音乐起初是田间地头的普通劳动者的歌唱,现代民族音乐开始向学院派进行靠拢,这十分有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利于从西方音乐中吸取其长处。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吸收了西洋的大小调式,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得到了发展,也使中国的音乐与世界进行了接轨,使外国人也可以理解中国的音乐所要表达的乐思。

(二)民族融合。1.多民族的主流唱法。中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虽然汉族在艺术领域占有绝对的强势地位,但是国家o予了少数民族特殊的照顾政策,最大限度的使少数民族保持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民族特色。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现象,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戏曲戏剧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特点,形成了能被各个少数民族所接受、同时又不失特色的音乐。2.多民族的主体审美。少数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他们与汉族在音乐表达和审美上的不同。他们音乐乐思中所表达爱恨情仇带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各个民族的音乐审美都存在着可以融合的基点。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使他们在对外时展现出一致的民族性格。那就是以情感的表达作为音乐的核心。

四、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一)民族性。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民族性应当从整体上认识,从个体上分析。北方民歌多用七声音阶,音域较宽,演唱风格较为高亢、开阔、奔放。比如,蒙古族歌手在演唱长调的拖腔时,喉头往往偏高来形成马头琴的声音效果;藏族歌手运用喉头压力使声音有较大幅度的摆动,从而展现出开阔、悠远的歌唱风格;维吾尔族歌手擅长将嗓音作靠前靠后的急速交替,以表现高亢、风趣的民族情调。南方民歌多用五声音阶,音域较窄,演唱风格偏于婉转、细腻、抒情,比如,傣族歌手运用他们的民族语言特点使声音带有一些鼻音,从而表现出个性化的地域色彩;苗族歌手则传承传统的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加之含蓄优美的词句展现了他们富于抒情、叙事的一面;彝族歌手一般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太大,但他们喜欢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活泼简练的曲调表现男女爱情的浪漫、朦胧之美。

(二)地域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吸纳了中国各地区的音乐文化,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包括塞外音乐、青藏、东北、岭南等众多地区的音乐文化。《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是当时各地区的民歌,如山西梆子、豫剧、东北地方戏、山东琴书、天津时调、苏州评弹、扬州清曲、凤阳花鼓、陕北信天游、青海花儿等。这些民歌在演唱上具有独特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到明清则流行各种地方剧、说唱和各地的民歌,无不带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如蒙古民歌,蒙古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的草原生活,他们具有直爽、豪放的性格,拥有大草原般广阔的胸襟和辽阔的胸怀,其民歌特点也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民族的特性和气质。其中蒙古民歌“长调”最具有代表性,它曲调宽广辽阔,节奏悠长,情绪热情奔放,真假声混合并有,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地域性典型的代表东北地方戏“二人转”更是表现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它的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可以说现在只要提到“二人转”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它的东北地区的地方特色

(三)历史性。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以民歌为主,它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全体华人的宝贵遗产。这种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让民族声乐作品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风格特征,它不仅是具有特定传统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构成,而且是具有特定时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历史延续过程中的沿承性和变异性。把握民族声乐演唱作品中的历史性,正是我们进行二度创作的客观定量分析,从而再现其思想性和内涵性。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前期的作曲家聂耳,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浓厚的革命时代气息,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作品较多,如《开路先锋》、《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等,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其作品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才能更好地演绎这些作品。

(四)多元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环境复杂、方言文化多彩,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我国各少数民族间的唱法也是互有交织的,比如,东北的“二人转”、江南的小调、甘肃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呼麦”、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麦西来甫”、苗族的“水腔”、彝族的“海菜腔”等等。“这些不同民族、地域的演唱,在语言、音调、嗓音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3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正是借助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才逐渐确立起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相信这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周亨芳.中西唱法比较研究[J].音乐探索,2013,(01)

[2]王颖.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J].音乐天地,2015,(08)

[3]王建设.试论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J].艺术教育,2015(03)

[4]柯琳.民族声乐与中国民族声乐之我见[J].贵州民族研究,2008(06)

[5]胡郁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J].中国音乐,2012(04)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多元性民族声乐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