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水画写生的感想

2016-04-20曾诚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写生形状山水画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一些认识的总结,其中包含了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写生过程中面对景物应该怎样去观察,可以有意回避焦点透视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同时还有在临摹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学习为写生创作服务。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形状

中国的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的,我们的先贤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之美,并且通过艺术手段的表现产生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开拓与发展了智慧和文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亲切之情是千丝万缕的,所以人们对自然美的表现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进行的表达,当然是结合了相对应的绘画形式和媒介技法。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在于不是以客观再现自然和纯主观形式美为表现目的。学习山水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山水画的艺术属性。同时,由于文明的进步、认识的发展、个性感情的丰富差异,每个人心中的体验与感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尊重绘画表现的同时还要关注自己。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中极注重师法客观世界的自然山川,强调画家主观世界的思想情感。如唐朝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主客观世界的统一,历代的名师大家也都是这样努力实现的。黄公望有在富春江一带的生活体验,才有了经典名作《富春山居图》;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半生云游饱览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近代的黄宾虹、陆俨少、傅抱石、李可染都是在多次的外出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表现经验,经过大量的写生之后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墨写生在当代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用笔墨直接地与自然交流,是最直接的表现自然万物的一种方式。因为使用宣纸对景作水墨写生,因此掌握和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是最基本的;在贴近自然进行实景写生的时候,面对丰富极尽变化的景物,错综复杂的形象,我们当然不可能盲目地接受,再现式的记录不能满足艺术创作的要求,那就要求我们要对物象进行提炼加工,对主要的形象强化完善,而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将会被忽视舍弃。实景中的三维物象是有体积、透视的,但转移到二维平面的纸上则就不同了,平面的纸上只具有长和宽的维度,因而在就要用转移的另外方式。概括出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形状,也就是外轮廓,这是观察最基本的要求。形状是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之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表形象。换句话说,形状不涉及到物体处于什么地方,也不涉及对象的侧立还是倒立,而主要涉及的是边界线,是物与物在空间区分的界线。面对复杂的形象写生,准确而又主动地去判断就必须遵循通过轮廓捕捉形状的法则。

在对景写生过程中透视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初学山水画并参与到水墨写生时很容易受到焦点透视的影响。焦点透视是西方科学理性下的艺术透视方式,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出我们所看到的物象的透视变化,但将其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上,会局限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力。中国山水画所运用的是散点透视法,并非是固定在一个点观察事物,而是采用可以移动视线的观察方法,自由主动地选取物象。可以自前山而窥山后,自山左而望到山右,也可以边走边看;视点不固定,可高可低可远可近,把不同位置视点看到的景物综合起来,统一到一个画面之中。在结合到写生创作时,由于以往经验的作用,使得在观察物象时不由自主地就考虑到事物的体积问题,比如:面对一丛树林,把它看作成一个球状的体积;近大远小,前面的叶子大后面往后退的叶子小;受光的顶面亮,背光则暗墨色应重等;如此的观察并结合素描的方式施展笔墨,这样得出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和山水画相似,但实质与中国画的审美思维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表现仅仅是借用了中国画的材料笔墨宣纸而已。所以在观察物象时所采取的观察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前面所提到的通过轮廓和外形来区别物象传递美感,那么在实景写生过程中,面对物象首先要归纳出它的外形,主动地将其概括成为完整、清晰、简洁不受干扰的形状,在概括提炼时是可以先忽略掉色彩、光影、质感对它的强化作用。仅此而已,便是初步的观察了这个物象。当然,接下来的实践中还要注意物象内部的特征形状,在整体的外形之中有内部结构形状的存在,物象便不会显得简单概念。

临摹是中国山水画入门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表现程式的临摹、分析、认识笔墨的塑造意义,同时需要掌握其基本的艺术表现规律。临摹时对程式符号的学习是第一步;通过这些技法符号去塑造艺术形象,明白不同对象结构的塑造方法,勾、皴、擦、点、染的特色与配合关系,运笔时贯气力透纸背的书写意味、笔与墨在宣纸上的渗透性和根据表现而或轻重或缓急的灵动笔法才是体会临摹学习的关键。同时还应该有目的和有选择性地临摹学习,初学者临摹学习过程中一味过多地关注笔墨细节对写生和创作不见得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写生和创作过程中,从开始起稿落墨到最后的收拾调整画面,都需要全局整体的关照画面,局部必须服从整体;画面中大的结构形状和小的局部结构形状都要全局安排,因而当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每一处很小的局部细节上去之后,难免出现物与物的分离,一种没有之间的联系和局部没有服从整体的分离。这样一来,形象的边界轮廓因内部变化程度过重使其不能统一,从而不容易辨识出物象的形状,尽管画面有诸多的细节和物象内部的具体特征,显然意义也不大了。

在自然景物面前,我们要运用独具慧眼的方法来确定所要表现的景物。面对自然景物所传递的美感,我们要用心去体会自己的那份感动。因为面对自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并且个人的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主动积极真诚地观察体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语录[M].俞剑华,译.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张谷旻.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曾诚(1992—),男,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山水画)。

猜你喜欢

写生形状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火眼金睛
写生与美术教学
分一半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