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女真与朝鲜王朝的边境互市

2016-04-20谭春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图们江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边境互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叙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互市对女真族和朝鲜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女真族;朝鲜王朝;图们江;边境互市

目前,关于明代女真族与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边境互市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做了许多的相关论述。从已经出版的专著方面来看,这些专著对我们了解明代女真族和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地区边境互市的历史发展轮廓有了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但是相对缺乏对图们江流域边境互市商品流通的阐述和分析,略显不足;从相关的代表性的论文来看,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和分析了明代女真族和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互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但这些论文在述及朝鲜王朝与女真族的贸易时,更多的是从边境互市通商对女真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角度出发,相对忽视了通商交易过程中所潜在的生态环境变化,略显不足。

本文在参考《朝鲜王朝实录》和已有研究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明代的女真族和朝鲜王朝双方在图们江流域边境互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女真族与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边境互市和双方所进行的经贸活动,来分析互市对女真族和朝鲜王朝的影响,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图们江边贸互市的发展历程

女真族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北方肃慎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活跃在东北亚的历史舞台,在隋唐大一统时期被称作为靺鞨,后随着各民族之间的迁移与融合,在宋辽至明末这数百年间被称为女真。在女真诸部族不断地由黑龙江流域逐渐向南迁徙的过程中,至完颜氏部落联盟时,其统治范围大致上包括了东南到图们江流域,北至黑龙江流域的绝大部分生女真部落。伴随着女真族的内部阶级分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的发展,女真大部纷纷逐渐南迁,大约至15世纪中叶,女真族主要分布和散居在我国东北的图们江、绥芬河流域和朝鲜北部的境城、庆源、会宁等广大地区,形成了跨界而居的局面。由于在地理上毗邻朝鲜半岛,因而与朝鲜历史上的诸多王朝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关系。及至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王朝政权统治时期,女真族依旧与统治朝鲜半岛的这些政权存在着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往来。

有明一代,女真族在同朝鲜王朝保持存在已久的友好政治关系的基础上,也有着经济贸易上的来往,特别是在边境地区的通商贸易活动。自明朝初期,至17世纪早期,在图们江流域地区女真族和朝鲜王朝就一直存在着边境互市,进行经贸往来,本文依据女真族和朝鲜王朝对边境互市通商贸易的立场和态度,将互市通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伊始至15世纪初期,迁移到图们江流域东部地区的熟女真部族就已经开始与朝鲜王朝有了商业贸易上的往来,起先庆源等地成为了开设市集的主要地点,虽然交易规模不大,但是周边地区的各部族女真“野人至庆源塞下,市盐、铁、牛马”①,附近的百姓自由交易货物。在明成祖朱棣统治初期,明朝在图们江流域以北地区设置了建州卫所,并通过派遣大明使者到朝鲜镜城、庆源等地诏谕女真人,使其“归顺朝廷”,同时传谕朝鲜国王将朝鲜境内的女真人送还明朝,迫于明朝政府的巨大压力,庆源地区的开市通商在朝鲜王朝李芳远统治时期而撤销。但是,散居在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族因得不到食盐、布帛以及铁器等重要生活物资,老羞成怒,“乃入庆源界抄掠之”②。因为通商“禁绝则野人以不得盐、铁,或生边隙”,所以,为减少与女真族因不准边市往来而带来的各种摩擦,朝鲜太宗国王李芳远同意重新开设镜城、庆源两地,举办大小市集,与女真人进行边境通商,但“唯铁则只通水铁”③,后又“于童猛哥帖木儿等处,以其所求之物,交易体大雌雄种马,孳息便宜”④。可见,在通商互市初期,主要在镜城、庆源两地的流通商品有限,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朝鲜王朝政府的阻挠。

第二阶段,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女真族与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地区的边境通商范围扩大,地区增多。大约到了15世纪中期,尤其是在明英宗朱祁镇统治后期,双方通商的地理区域范围扩大到图们江流域以南附近区域的富足城镇和村落。至明宪宗朱见深统治中期,女真部建州卫都督李完者到朝鲜满浦“请边邑互市”,朝鲜政府令“彼以好马来贸,则可易以盐、酱、布物”⑤。根据史料进行合理的估计,这些城镇或村落大约每隔五日就举办一次较大的集市,周边地区的女真人到这些城镇和村落进行通商的人接连不断,各地的朝民也“与野人争相贸买”⑥。总体上,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此阶段的贸易地区逐渐增多,商品流通加快。

第三阶段,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随着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双方打破了旧关系,在女真族的高压下,贸易的主动权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努尔哈赤为了招抚茂山周边的地区女真诸部落,又在私底下开拓了一条经过车逾岭直达茂山地区附近的通商贸易道路。据朝鲜官员称:“车逾岭胡人潜行往来,托以买卖,往来无节”。⑦朝鲜王朝为了与建州女真争夺散居在茂山周围等地的老土等女真部落的统治权,于明神宗三十一年(1603,宣祖三十六年)决定在茂山地区附近开设市集。对于朝鲜王朝在茂山及其周边地区开设市集,与女真人进行贸易通商的目的来说,按照《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若于茂山堡许其开市,虚水罗诸部之胡,闻风辐辏,任意买卖,老土父子亦必出来纳献,此后当以利害反复开谕,期于革化其心,则当初从贼(努尔哈赤)之辈,我可以尽抚以有之,会宁藩胡亦当安集,而藩篱自固矣”⑧。如此这般,或许不光是对“土兵有生利”,就连图们江流域周边的女真各个部落,都会“皆凑集本堡,以为资活之计,城内人丁,不期足而自足”,“以此观之,茂山开市有益而无害明矣”。⑨在茂山地区开市之后,朝鲜王朝又规定:“依五镇例,五日一次,农器、釜鼎、食盐等物许令买卖,其他禁物一切严禁”。⑩从此之后,茂山地区的边境互市通商逐渐迈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贸易日益频繁,成为了女真族与朝鲜王朝之间贸易的重要部分。

在后金皇太极统治时期,因为在会宁、庆源等地区的通商次数较少,于是,皇太极要求朝鲜王朝开设会宁(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作为贸易场所:“今两国既成一国,中江大开关市。窃思东边之民,原在会宁做市矣,今见此处开市,皆欲往会宁市易”B11。但是,朝鲜王朝认为该地地广人稀,予以回绝:“承示会宁开市,两国既已和好,本不相疑……中江开市,虽已许开,兵火之余,人民荡析,远近商贾,晓谕人市,犹恐不能赴朝,况两處开乎?敝邦力实难周,不然,宁有许彼不许此之理?”B12此后,崇德年间,后金统治者又多次遣人去往会宁地区进行通商,虽然朝鲜王朝方面并不积极与后金配合,可是在此基础上会宁地区的通商重新开设,“宁古塔、乌喇两处人持户部标文,来贸农牛、农器、食盐,是为会宁开市”B13,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商品流通。

二、互市通商对朝鲜王朝与女真族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贸易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双方各取所需;从商品流转层次上看,对于朝鲜王朝方面,首要从女真族购置和换取的是大量貂皮、马匹等朝鲜稀缺物资;而女真族方面,则更多的是换取和采办的是女真人十分匮乏的耕牛、农具、布帛、粮食、盐酱等生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从这方面来看,双方在边境互市贸易过程中具有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现实意义。但是,在边境互市过程中所带来的隐患,也是值得反思的。

第一,图们江流域的边境通商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朝鲜王朝上层统治者的物质需求欲望。在边境互市通商交易的过程中,朝鲜王朝统治阶级亟需大量的貂皮,来进行取暖御寒,据《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京师冬日,例用貂皮暖耳……”B14,并对使用貂皮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控制十分严格。直到朝鲜世祖李瑈统治的初期,还有相当严苛的规定,大小官员必须严格的遵守。按照《李朝實录》的说法:“国制,朝官三品以上,方许着貂皮耳掩”B15。但是,伴随着貂皮越来越多的输入,自朝鲜王朝成宗朝伊始,上流社会竞相奢侈,所穿戴的必定要用貂皮制作而成,从而造成了一股不良的奢靡之风。对于此种社会现象,有朝鲜官员记录称:“今观士大夫之家,日事侈丽,争相夸美。以其甚者言之,大小宴集,非画器不用,妇女服饰,无貂裘羞与为会。即此而观之,习俗之弊,益可想矣……平安之民,缘此困弊,不能聊生,是诚可虑”。B16而朝鲜王朝统治阶层为了实现上流社会亟需貂皮的愿望,政府便下令将貂皮作为百姓每年必须按期交纳的贡赋进行相应的征收和摊派。可是,因为朝鲜王朝人丁的急剧猛增,导致了农林土地被大批量地开垦利用,致使貂鼠等根本没有了栖息的地方,也就更不用说捕猎貂鼠了。正如朝鲜官员所言:“五镇会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人物阜盛,田地窄狭,耕犁所及至于山顶,未有蒙翳之地,安有如貂鼠、土豹之类哉”。B17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而且还威胁到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朝鲜王朝通过互市通商而大量购置和换取女真族的战马,弥补了政府在军事和运输上的迫切需要。因为朝鲜王朝国土面积狭小,牧场资源有限,致使民间马匹特别是战马比较匮乏,根本满足不了朝鲜王朝在军事防御和转运物资的需要,所以,朝鲜王朝因为“军国之用,马为最紧”的原因,而不得不经常在边境图们江流域地区开设集市,与女真族进行贸易,采办和购换政府所亟需的优良马匹。由于朝鲜王朝在与女真族互市交易的过程中购办和换取了大批的优良战马,这对于提高朝鲜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增加国家的军备基础设施,巩固防御体系,大有裨益,这更加促进了统治阶级积极倡导与女真的马匹贸易。

第三,女真族在与朝鲜王朝通商过程中,对于女真族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女真人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粮食、布帛、盐酱等,伴随着大批量的耕具、铁器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女真人南迁之前“惟知射猎,本不事耕稼”B18的社会状况,也促进了女真农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B19女真对朝鲜耕具的需求和利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女真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可是,在女真诸部族采办购置耕牛的同时,造成了朝鲜王朝部分农耕地域生产力不足,乃至大批的缺失,正如朝鲜官员所说:“牛马卖尽于胡人,稳城牛马见存者,仅四十余口”。B20因为耕牛大批的流失,造成了朝鲜六镇地区“疲敝已极,人民凋残,苟失农作,则反以胡地为乐土而投之”B21。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女真族与朝鲜王朝在图们江流域的边贸通商,在一定的意义上加快了双方社会资源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朝鲜王朝来说,首先,貂皮的输入满足了朝鲜王朝统治阶层物质上的需要,但是也带来了奢靡之风,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采办和购置女真族大批的战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朝鲜王朝军事防御和转运物资上的难题。而对于女真族来说,首先,生活用品的输入,满足了女真族的物质上的需要,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其次,铁器和耕具的大量流入,促进了女真族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与农耕技术的变革,提高了女真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朝鲜王朝农民将大量耕牛和农具卖给女真人,致使朝鲜王朝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经济凋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鲜王朝社会的进步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注解:

①《李朝太宗实录》卷11,太宗六年二月己卯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②同上。

③《李朝太宗实录》卷11,太宗六年五月己亥条。

④《李朝世宗实录》卷25,世宗六年八月戊申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⑤《李朝成宗实录》卷142,成宗十三年六月癸亥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⑥《李朝中宗实录》卷29,中宗十二年九月乙未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⑦《李朝宣祖实录》卷73,宣祖二十九年三月癸巳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⑧《李朝成宗实录》卷269,成宗二十三年九月乙未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⑨同上。

⑩同上。

B11《李朝仁祖实录》卷18,仁祖六年二月甲寅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B12《清实录》第2册《太宗实录》卷2,第55页;卷4,第56页,第58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版,1985年7月第1版。

B13[朝鲜]金庆门、金指南等:《通文馆志》卷3,民昌文化社,1991年版。

B14[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1版,第231页。

B15《李朝世祖实录》卷10,世祖三年十二月己亥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B16《李朝成宗实录》卷55,成宗六年五月庚申条。

B17《李朝成宗实录》卷48,成宗五年十月庚戌条。

B18《李朝成宗实录》卷269,成宗二十三年九月乙未条。

B19《李朝成宗实录》卷259,成宗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子条。

B20《李朝中宗实录》卷1,中宗元年十月庚戌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B21《李朝明宗实录》卷29,明宗十八年八月癸丑条,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80年版。

作者简介:谭春阳(1990.8-),男,汉,吉林省蛟河市,本科,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古代中朝日关系史。

猜你喜欢

图们江
大图们江国际合作回顾与展望
《血色图们江—我是谁》中图们江的意象研究
图们江流域历史、文化的飨宴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一带一路”倡议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新机遇
图们江大麻哈鱼资源衰退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北极新海上丝路”或呼之欲出
传奇图们江 穿越时空的美丽和忧伤
图们江圆舞曲
基于M-K法对图们江干流含沙量年际变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