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诊为乙肝患者的焦虑现状、就医特征及干预效果评价分析

2016-04-20李晓宏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焦虑乙肝

李 雪,李晓宏,李 云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首诊为乙肝患者的焦虑现状、就医特征及干预效果评价分析

李雪,李晓宏,李云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了解首诊为乙肝患者的焦虑现状、就医特征,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取临床首诊为乙肝的患者,分别应用测评量表进行测评,并于实施干预措施后,进行第二次测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检出率及就医特征。结果干预前后患者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自尊量表总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结论对首诊为乙肝的患者开展及时科学的医学干预是缓解其焦虑症状,建立良好就医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首诊;乙肝;患者;就医特征;焦虑;干预措施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病程长,无彻底治愈的方法。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乙肝防治知识的缺乏、健康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乙肝患者对所患疾病高度关注,一味追求理想的治疗效果,千方百计寻找技术高超的医生,高度关注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的乙肝治疗广告,并不惜代价求医问药;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则表现为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消极、自卑、失眠等症状,甚至产生偏激的想法,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研究首诊为乙肝患者的焦虑现状、就医特征,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引导患者正确对待乙肝,指导患者就医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庆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被首诊为乙肝的患者为目标,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选取619例为研究对象。干预阶段失访86例,失访率13.89%(86/619)。

1.2方法

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提纲式问卷,在患者首诊为乙肝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其进行测评。要求患者独立完成问卷,不超过40分钟,采用5级评分法。研究者统计各因子分及总分,判断是否有阳性症状;通过焦虑、社会支持、自尊量表评定其焦虑、自尊状况。之后向患者发放乙肝防治指南,内容包括乙肝基础知识、预防、治疗及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乙肝的信心。对所有患者在30天后、60天内实施第一次干预;4周后、8周内进行第二次干预。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评。

1.3干预措施

普及乙肝防治知识、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做好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工作;介绍乙肝治疗方法(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预防肝纤维化治疗、饮食治疗和对症治疗);教育患者客观、科学地选择乙肝治疗地点,辩证科学地审视民间验方,协助患者制定一个适合自身疾病现状的治疗方案。具有医疗资质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是治疗疾病最安全、最可靠的地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及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是战胜乙肝的保障。此外,心理因素也会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康复。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资料质量控制后,依研究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分别测评患者乙肝相关知识了解现状、就医特征和就医意向。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就医特征中,除“信任民间验方并使用”和“尝试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就诊”两项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乙肝相关知识及就医特征比较[n(%)]

2.2干预前后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为(19.9±5.3)分,干预后为(13.4±2.1)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8.26,P<0.01)。其中,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3干预前后患者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比较

干预后患者SSRS总分为(41.4±5.7)分,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32,P<0.01)。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2.4干预前后患者自尊量表(SES)评分结果比较

患者SES总分干预后为(32.1±4.7)分,高于干预前的(20.1±5.4)分,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39.92,P<0.01),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患者HAMA评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后患者HAMA评分比较(±s,分)

项目 干预前(n=619) 干预后(n=533)t值P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19.9±5.3 4.5±1.9 15.4±2.6 13.4±2.1 3.2±1.1 10.1±2.9 28.26 14.44 33.12 <0.01 <0.01 <0.01

表3 干预前后患者SSRS及SES评分比较(±s,分)

表3 干预前后患者SSRS及SES评分比较(±s,分)

量表 干预前(n=619) 干预后(n=533)t值P SSRS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SES总分32.2±7.0 8.0±2.6 19.2±2.6 4.1±1.6 20.1±5.4 41.4±5.7 8.9±2.1 29.4±3.1 4.9±1.6 32.1±4.7 24.32 6.57 60.11 7.60 39.92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3.1正确认识乙肝

乙肝是目前有待攻克的医学顽症之一。针对乙肝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断有新成果产生,现已有免疫预防和有效治疗方法,但还不能彻底消除乙肝对人体的危害。许多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认识依然根深蒂固,认为乙肝是一种可怕的、不能治愈的传染病。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为乙肝,心中会充满焦虑和恐惧,担心被同事朋友疏远、被学校(单位)歧视、影响家庭和谐,甚至将乙肝与肝硬化、肝癌联系起来,进而四处求医问药,倾其所有,盲目追求理想的治疗效果,既花钱舍财又因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使身心遭受双重打击。因此,患者在首次确诊或感染早期的应对方法,对疾病后期的治疗效果及康复具有决定性作用。

3.2合理开展健康教育

本研究发现,首诊为乙肝的患者对乙肝传播途径(70.11%)及预防措施(75.93%)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黄晓红等[1]的研究(53.77%),对乙肝治疗方法的知晓率仅为20.52%,这与现阶段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以及疾病治疗的专业性密切相关;干预后,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提示一对一的乙肝相关知识教育、心理疏导,更适合该类患者。首诊为乙肝患者的焦虑现状、就医特征及干预效果,在性别、年龄、有无工作、经济状况及婚姻现状等人口学特征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个人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等相关。

3.3通过社会支持及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及时对首诊为乙肝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相关教育,是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增强自尊的有效方法。社会支持程度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SSRS总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高于崔凤梅等[2]的研究数据[(36.81±8.61)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1,P<0.01)。提示社会支持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其内在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探索适合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首诊为乙肝患者的干预措施及影响其心身健康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晓红,林玉娣,张轩,等.城区居民乙肝知识知晓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关系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8,10(6):55-56.

[2]崔凤梅,闫玉娟,边如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244-247.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5-0154-03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焦虑乙肝
乙肝知多少?——带您走出乙肝误区!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德俄“焦虑”波兰右翼新总统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