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016-04-20付尧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付尧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163711)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是指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疼痛,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坐骨神经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多与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其诱发与受寒、受潮有直接的关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大多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坐骨神经痛会导致病灶部位微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肌肉痉挛。中医学认为,坐骨神经痛属于“风痹”“筋痹”范畴。西医学认为,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坐骨神经炎、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所致[1,2]。为了解除患者病痛,进一步探究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本科室采用传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0岁,平均(41.2±3.5)岁;平均病程为(6.1±0.5)个月;12例双侧发病,48例单侧发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针灸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具体情况等选择穴位。主穴:环跳穴、阳陵泉穴、夹脊穴。辨证属足太阳经患者加秩边穴、殷门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属足少阳经患者加风市穴、膝阳关穴、阳辅穴、悬钟穴、足临泣穴。每次必取主穴,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配穴。选择28或30号毫针,留针30 min,15 min行针1次,连续治疗7 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物注射治疗。选用1 mL的654-2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2 mL维生素B1(100 mg)、2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选定穴位后进行皮肤消毒,进针回抽,无回血情况下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推注。环跳穴注入3~4 mL,其他穴位注入2 mL。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疼痛症状全部消失,痛肢活动自如,可参加体力活动。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过劳、过寒痛肢稍感不适,可参加一般体力活动。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显著降低,偶有反复,不能参加体力活动。无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恶化。
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湿热风寒等邪气所致,导致气血瘀滞、闭阻经脉。临床上坐骨神经痛属于骨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病变经脉主要涉及经筋、足太阳以及足少阳。对这些穴位进行针刺,能达到疏通气血、通则不痛的效果。对环跳穴、阳陵泉穴、夹脊穴进行针刺能达到舒筋通络、祛湿止痛的目的,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根本穴位。针刺腧穴还能达到促进血液流变、修复受损组织、促进炎性因子吸收的功能,进而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针灸能有效激发有机体致痛与抗痛物质,针灸过程是心理因素、体液因素、神经因素、经络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能有效促使抗痛机能向着不痛方向转化。穴位注射疗法是综合考虑针刺、药物穴位作用机制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进一步调节机体的防御能力,从而有效达到经气通畅、邪祛正复的效果[3,4]。654-2注射液、维生素B1与10%葡萄糖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患者肌肉与血管痉挛状态,有效改善病灶部位灌注情况,并营养神经与肌肉。与此同时,药物注射从作用力以及时间上加强了对穴位的刺激,使得疗效更加持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穴位针灸和穴位注射两者联合使用,优势互补,共同发挥殊途同归的作用。通过本文研究证实,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吕伟.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8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48-49.
[2]陈延军.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11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61-63.
[3]臧岩,刘红,贺丽红.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4):196.
[4]刘星,罗凛.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77-79.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