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突围转型

2016-04-19杨坚旭

银行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负债商业银行

杨坚旭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变革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影响扩大,资本监管进一步趋严,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市场快速变革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变革、突围转型的具体实施路径。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困境

首先,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三期叠加”风险凸现。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阶段,增长速度中枢下移,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还款意愿和能力受到冲击,银行业不良贷款面临持续暴露压力。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产业转型升级,钢铁、造船、光伏等制造行业普遍遭遇经营发展困境,沿海地区已发生多起由实体企业危机引发多家银行贷款集体损失的事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前期刺激政策消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受限于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的附加影响,大规模存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可能引发局部性和单发性风险。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8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不良”双升态势明显,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其次,金融资源配置多元化,金融脱媒愈演愈烈。随着金融市场化、金融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中介的地位在降低。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加之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增长,分流了银行的传统存款供给和贷款需求。仅从社会融资规模看,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95.5%下降至2015年的69.3%,超过三成的资金融通已经脱离传统银行贷款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去银行化”浪潮悄然而至,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脱媒步伐。在资产端,阿里小贷、微粒贷等网贷业务方兴未艾,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负债端,余额宝、理财通等网络产品彻底打通互联网和理财的分界线,开启了“碎片化理财”新模式。在支付端,移动支付、POS机、预付卡等第三方支付已不再局限于网上支付,网购、航空、游戏等传统互联网支付细分市场已被第三方支付企业瓜分殆尽;特别是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在我国正式上线,将加速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替代效应。

最后,银行業监管日益严格,“去杠杆”渐趋常态化。近年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去杠杆”呈常态化趋势,尤其是加大对同业业务的管控,逐渐以资产证券化业务替代同业项下的非标资产,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同业资产规模快速上升的趋势。此外,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政策征求意见表明,将对G-SIBs提出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预计TLAC总量占整体加权风险资产的最低比例在19.5%~23.5%之间,比现行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11.5%)提高了8~12个百分点。

总体上,在内外部多种因素交叉影响下,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两位数增速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根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2015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4.98%,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目前主要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净收入中占比达七成左右,仍然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鉴于此,优化变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净利息收入增收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突围转型的首要选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突围转型面临的主要机遇

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修改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了贷存比指标要求,商业银行在满足流动性管理条件下可适当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兴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变革正迎来新的契机。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拓展业务蓝海。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和第四大交易货币,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有效需求,在境外产生大量人民币沉淀,有利于商业银行缓解货币错配风险,特别是随着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将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境外人民币存款等低成本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预计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巨大蓝海市场将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会。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升竞争层次。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不断扩大、大额存款产品的正式推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显著加快。2015年8月26日,央行放开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布局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虽然短期内会导致利差收窄,但商业银行获得了自主定价权,在逐渐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基础上,将根据经营状况、业务风险程度、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利率水平,竞争方式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综合价格竞争,从而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全面提升竞争层次。以美国为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从1971年至1986年,银行利差的平均水平为1.51%;但在1990年至2000年间,利差上升为2.77%,并逐步企稳,利差收入依然是美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

最后,“互联网+”有利于开启新的盈利模式。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支付、借贷、众筹、基金、保险等进行分类指导,旨在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商业银行降低资产负债管理成本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分处两端,形成“互联网+银行”和“银行+互联网”两种模式,并且这两种模式都在寻求与传统迥异的增长路径和盈利模式。一方面,贷款和电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贷款全流程在线控制的实现,使网络贷款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突围转型的具体路径

面对严峻的经营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需要主动作为,不断优化变革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化“危”为“机”,突破重围,“杀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突围之道。

一是变“小资产负债管理”为“大资产负债管理”。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的交互影响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大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即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对银行各种资产、负债以及资本的余额和变化组合进行规划、支配和控制。在负债端,以资金募集为中心统筹表内外负债管理。当前客户资金进入银行的渠道逐渐多元化,“资金募集”将逐渐取代传统存款模式。商业银行可通过提升客户细分能力,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进行主动资金募集;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快理财产品创新,提升资金稳定募集能力;通过同业存款、买入返售等金融市场业务,提升资金融通能力。在资产端,以资产配置为中心统筹表内外资产管理。逐步从以信贷为主向资产管理为主转变,探索建立“固定收益投资+权益投资+境内市场+境外市场”四轮驱动的资产投资格局,全面对接崛起的资本市场;提高银行非信贷资产占比,从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型,从做存量向做流量转变;加大债券投资、外汇交易、券商资管计划等业务拓展,重视投资交易业务发展。

二是变“被动型资产负债管理”为“主动型资产负债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商业银行被动负债比重将明显降低,但资金补充形式会得到有益充实。与之相对应,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被动的管理模式,实施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负债方面,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应从发展性资金需求、利率敏感组合的资金需求、流动性资金需求和再筹资资金需求等方面把握一个时期的总体资金需求规模,以此确定主动负债需求,制定负债发展策略,明确金融债券、清算资金、CD等主动负债的配置。资产方面,强化主动资产管理。贷存比红线取消后,商业银行可根据资产配置的需求来决定负债的类型、规模、期限甚至价格,实施“以贷定存”,或者“以资产定负债”;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纵深推进,未来几年信贷、投行、理财等业务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跨境金融、证券化、结构性融资等业务有可能成为资产业务新的增长点,商业银行可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资产业务做大做强。定价方面,强化主动定价管理。商业银行在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获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曲线,对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进行量化评价;表内业务可以FTP为基础,从行业、地区、客户等维度细化贷款定价标准与模型,提高定价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表外业务定价可参考表内同质业务的定价水平,并根据承担风险的不同,合理确定定价点差。

三是变“资本依赖型资产负债管理”为“轻资本型资产负债管理”。隨着资本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商业银行应转变原有“扩规模、上速度、低效率”的增长模式,积极探索轻资本发展道路。在转型方式上,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叙做轻资本业务以稀释表内风险,提升个人贷款占比,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业务;统筹好表内表外,在贸易金融、金融市场、投资银行等与表外业务相关的领域做文章;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创新处置,提高资本运用效率。在转型机制上,进一步理顺价值传导机制,把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作为表内资产组合管理的依据,建立基于内部资本充足率的信贷配置机制,实现目标、过程和结果协调统一;建立以“客户风险资本回报率”为核心评判标准的风险定价模型,优化资源配置;引入资本分配机制,通过“资本预算优先”导向,形成有多少资本、做多大业务,且资本向贡献大的机构或条线倾斜的良性机制。

四是变“传统资产负债管理”为“互联网+资产负债管理”。互联网新技术将助推银行服务模式升级,商业银行要积极把握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负债管理方面,构建多层次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要大力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多元化业务平台,提供保险、基金、证券、理财等服务,提升资金募集和主动负债能力;条件成熟的银行,甚至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契机尝试与境外电商对接,黏住境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以打造比较竞争优势。资产管理方面,构建网络信贷新模式。以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共享的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互联网+银行”和“银行+互联网”交易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建立网络直接融资新模式,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围绕客户融资需求真正创造价值。支付清算方面,构建立体化清算网络。要放低身段,摆脱金融业“老大”思维,主动融入第三方网络支付主流,以追求极致客户体验为目标,加强与微信、支付宝、Apple Pay等第三方合作;以服务好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切入点,在清算上合理摆布备付头寸,在技术上科学管控支付峰值,在资产负债匹配、流动性应急机制等领域创新管理方式。

(作者系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负债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浅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表实务分析
从村镇银行资产负债情况看我国小微金融发展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