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动态角色分析

2016-04-19李胜军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新动力

李胜军

内容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观战略的带动下出现了积极变化,尤其是符合转型升级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相关行业利润得到较快增长,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的培育发展产业新动力,更是释放了消费的新需求,创造了产业的新供给。然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诸多深层次问题并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增长速率放缓趋势。因此,要从我国产业体系的供需两端加大推进结构性改革力度,从而使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拓展,使有效需求倒逼产业升级,实现互为支撑和互促共进的新局面。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所扮演的动态角色,以及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希望从探讨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扮演角色来实现我国现阶段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业体系 新动力 新需求 新供给

引言

自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第二产业是以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相关产业分工细化以及业态融合的工业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在十八大后也相应地获得了全新的变革创新技术,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业作为主导的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体系。随着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超过投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超过工业,新需求、新供给、新动力不断助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从产业体系当中的末端角色,瞬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角色。由此可见,在我国拓展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时,我国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业必然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扮演角色动态演化

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我国整体产业经济而言,当时的商贸流通业主要是针对产业体系中的第二产业,并且与第一产业的关联性相对较低。然而,自1990年开始,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性逐步提升,与我国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不断变化,详情见表1所示。同时,在进入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内需政策的不断调整,商贸流通业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关联性更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切。而且,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六大消费领域,即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成为重点领域和方向,这更加表明在我国经济产业体系中,商贸流通业将扮演着未来不可替代的角色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有不同。由表1可见,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一直处于成长阶段,并且在几个时间段中有着飞跃性的成长经历,其形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三个角色。

其中,第一阶段为1990年至1994年,这个阶段第三产业扮演崛起并成长的角色。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商贸流通业主要呈现为鲜明的成长特性,最为显著的变现特征为第二产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关联性开始逐渐下降,并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性开始明显提升。特别是在199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程度有着明显的提高。并在1994年之后,我国商贸市场中,物价中的成本以及售价的关系开始逐渐稳定,使我国逐渐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国际市场中也呈现出新的供求关系,从以往被世界经济引导转变为引导世界经济发展。另外,从1994年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第三产业逐渐创造了新型的商贸流通业态,并且全面变革了我国产业经济模式体系,在服务业中投入的资金以及精力明显增多,并且所呈现的形式和业态也逐渐丰富,在市场流通体系当中,服务业的占比更是越来越高,这一情况明显反映出我国第三产业同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紧密关系逐步提升。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2004年,这个阶段第三产业助推商贸流通业初步成型。在这一阶段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第二产业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联已经呈现消散趋势,并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程度显著提升,已经呈现出与第三产业共同成长的迹象。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第三产业与商贸流通业的关联程度已非常高。从实际发展分析,这一阶段我国进出口经济市场中,商品物价一直在平稳中提高,并且在国际上的卖方形象也逐渐变回买方角色,促使并变革了国际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从而加深了我国经济贸易进出口对世界商贸经济格局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中,第三产业也逐渐繁衍出了新型的商贸流通业态并日趋成熟,开始进入初步的独立发展角色,服务业的投入与第一阶段相比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服务业的投入也明显比制造业高,这一现象直接说明第三产业同我国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

第三阶段为2004年至2013年,在这一阶段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联性开始降低,形成直接性的影响。自从2009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联开始明显降低,其关联性逐渐回落。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以及商贸流通业的不断成长,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内部经营以及运行框架开始逐渐形成,流通产业的系统性正在逐渐提高,经过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在该阶段当中,我国商贸流通业对于企业和产业的依赖性以及关联性都在逐渐降低,其独立性在显著提升。这一现象直接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影响地位已从末端的跟随角色逐渐提升为前端的主导角色,其运行模式以及商贸内容更加丰富,已经能够独立于第一、第二甚至第三产业而单独运行,成为我国经济框架当中的“脊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经济产业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在变化,从刚开始的第二产业“参与者”转变为我国经济产业体系当中的主导者,通过依靠第二产业的主导推动以及第三产业的有效助推,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扮演着我国经济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通过角色转变,在近30年的发展中其产业发展逐渐成熟和完善。除此之外,在近30年的改革和变化中,我国第一产业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联性一直非常低,并且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角色动态演变的过程中仍然无法与第一产业进一步加强关联度,所以,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同时也不会受到第一产业的影响,因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以及城镇的偏远区域。由此可见,由于都市当中拥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商业模式,我国商贸流通业仍然是聚集在都市当中,并没有全面影响到农村地区,而且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依然无法直接引导农村经济成长。由此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我国第一产业与我国商贸流通业之间低关联性的主要原因。

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当中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不仅存在着短期冲击,而且许多深层次不可控因素并存,在需求扩大、供给升级、结构调整、平衡贸易、促进就业、物价稳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商贸流通业近30年的成长当中仍然无法完全应对,而经济的增长体系也只能依赖国内的消费需求以及国外的产品销售来解决。因此,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和国外复杂环境,想要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之下,快速地发展我国经济,更加突出展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动态角色,依然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首先,随着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当中扮演角色地位的不断变化,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再仅仅是物流业、零售业以及批发业等,而是更多地涉及到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着密切关联的各类行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同时,如果按照商品的类型,可以分为工业消费品流通类、工业产品生产资料流通类以及工业产品流通类等。另外,依据上述我国商贸流通业成长的角色分析,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是指实业经济当中的商品流通以及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具备交互性的关联商贸流通业,所以其主要包含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商品流通等。由此可见,依据当前所实行的数据统计框架以及经济路径来看,其给予我国商贸流通业所提供的服务组成部分仍然是从事专业商品流通的行业活动,依然是无法真正满足商贸流通业的全面发展需求。

其次,就当前我国的统计口径而言,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当中仍然存在经济组织的自行设置,生产企业独立运行着同样专业化的分销机构、物流机构以及采购机构,其拥有大量的人财务资源。同时分析其在社会当中的分工性质又可以发现,这些资源依然可以被看成是商贸流通业中的服务行业。但是,这些商贸流通服务业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于统计、核算以及识别的重视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大量的国际商品流通活动难以全面、真正的实现,而且还会影响对政策的正确评估,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地分析我国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实行效果。

最后,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商贸流通业之间有着难舍难分的关联。因为,在实际的供需之间,商品不会自主流通,总是有某些商家或者是某些个体来实现这些商品的供需流通行为,于是对从事这些行为的商家或个体而言,便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从业者。由此可见,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管理或统计,在实际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将商品流通当做某个行业来对待,例如,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应着国家某个政府机关进行管理。但实际来看,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以及商品流通是属于国家经济自由发展的形式,而不是属于某个机构或某个个体的“行业”。所以,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产业的管理效能高低,将会直接决定我国整个社会商品流通以及全国经济发展的畅通性。同时,依据现有的管理体系分析,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以及商品流通绝对不是仅仅属于国家某个经济管理机构的管家范围之内,但是,其仍然和许多的政府管理机构有着天然的关系。

基于此,深化结构性改革,深化投融资改革,有序管理金融机构,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升商贸流通效能,从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从扩大需求倒逼供给升级,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是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经济体系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主要是指商贸流通业所改变或支撑我国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国民经济、居民生活原有状态的能力。或者可以被称为:居民生活、商品流通、社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的依赖程度。其主要包含商贸流通业的间接影响力和直接影响力。其间接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优化时间经济流程、优化空间产业结构等间接影响当中,其直接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贡献额、就业比重以及就业量等直接的影响作用中。这些影响力以及依赖程度的强弱、大小,都取决于相关的运行机制、产业政策、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流程管理体系、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领导者管理能力等。

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影响力还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其与我国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式、城乡关系、空间结构、时间流程、刺激消费、节能降耗、扩大就业等重大时代主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商贸流通业的多向性特点的影响力主要偏重表现在其直接影响力上,其影响效果也最为直观,而其对于间接影响力的效果则表现得较为隐蔽,也相对显示得较为薄弱。

同时,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经济体系中还具备一定的传导作用。随着国际经济分工的逐渐明确和深入,生产供应链的专业化逐渐明显,最终将导致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需求信息是否能够良好地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上游产业环节的信息传递程度以及信息敏感程度。所以,对于专业从事交易活动的商贸流通业而言,其在形成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爱好识别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都能够在价格信息、引导上下游投资与生产商这一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存在上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商贸流通业是否能够高效运行,也将直接决定终端消费市场的产业链以及信息的传递有效性,从而最终控制投资的盲目性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无效生产并有效控制经济波动。基于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经济体系的影响具备长效性,且能够稳定我国产业经济的基础。

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是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在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有利结合的背景中,国际商品流通也将会受到两个规律的影响。其一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匹配程度影响,只要存在消费与商品生产之间的不平等,或者是销售地以及生产地的区别,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其二是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性影响,只要存在空间上的差价或者商品时间上的差价,都将在商品流通当中存在套利的空间,从而给从业者在商品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提供了外在条件与内在动力。同样,市场的活跃性也要受到商品流通质量、流通数量的影响,还要受到流通商品的结构、规模影响,以及供求关系等都将直接决定商品所带给从业者的经济利润。

商贸流通业在时间成本的控制上更是至关重要,其将会直接降低耽搁迟滞、断档脱销、控制交易成本以及优化经济流程等控制成本的自然能力。而且在空间上,商贸流通业能够有效地克服商品与传播要素之间的矛盾,优化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的配置问题,从而提高商品流通的范围以及商品的商业价值。因此,市场经济无论是在资源配置或者资源优化等作用上,都能够为流通商品提供互换和利润关系,都能够真正实现有效流通以及高效流通的目的。

中高速增长同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步,稳政策稳预期同调结构促改革同步,增加公共产品服务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步,这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与此同时,我国商贸流通业也能够在产业经济体系中展现结构调整以及体制创新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的实现。因为在任何一个产业体系中,就业都是经济之本,虽然我国正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持续支持,但是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依据国家统计局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高达6.9亿人,已经超过农村人口的6.5亿。在2012年,城市就业人数比2011年多出接近200万人新就业。同时,在2012年,大学生新毕业人数近700万人,这一数字与十年前有着5倍的增长率,而按照我国就业计划安排,我国2015年城镇将会创造4500万人的就业数量,将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所以,在这一背景之下,若想实现就业目标,商贸流通业就必须要发挥出最佳作用。因为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就业份额在我国第三产业当中占据主要位置,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在第三产业当中商贸流通业有着较大的从业人员收纳空间。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还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产业生产的扩张性,能够引起相关产业的就业率飞速增长,对于整个产业体系而言,商贸流通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乘数效应。这一效应能够极大程度地扩张从业人员吸纳空间,再加上商贸流通业本身较强的就业收纳能力,能够有效地促使更多的生产劳动力加入到商贸流通业当中,进而使整个产业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化。

另外,商贸流通业对于提高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直接地实现即期消费,创造“将来”消费模式,挖掘潜在消费能力。如果创造新消费是我国政府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商贸流通业恰恰具备较强的服务新消费的功能,在第三产业中,能够有效地营造并且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各项福利,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而最终实现从现金形式的收入向实际消费的转变,达到开发、催化以及促进消费的目的。除此之外,服务、结构、方式、质量以及消费数量都是第三产业中商贸流通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说,社会的各个阶段中,日常消费的每一笔开支,都能够以商贸流通的形式展现,商贸流通业与居民的消费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其中零售业以及批发业在市场消费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85%,是创造新消费的“主力军”。同时,在新动力、新需求、新供给的新环境当中,建立诚实可信、服务周到、低成本、高效能、良性竞争型、便捷安全型的商贸通业体系是促进结构转型、扩张国际消费、满足消费者意愿的最有效、最现实并且最直接的措施,并应通过国家的各项政策有效地满足买卖双方的实际需求,最终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的整体经济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扮演着动态的角色作用,推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有效发展。在我国商贸流通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后,已经从我国产业体系的末端行业逐渐走向独立的产业体系前端行业,并将成为我国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的“脊梁”。

参考文献:

1.张蕾.区域性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31)

2.陈璐,宗白华,张森.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10(23)

3.罗春元,丰子恺,王华等.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4,15(13)

4.杜德怀,施旭升,周巍.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8)

5.邓方,刘荣,王德笋.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特性和产业地位:苏、浙、鲁、粤的比较—基于投入产业模型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28(10)

6.罗晓彤.试论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的合理构筑[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29)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新动力
攻坚克难更需改革新动力
乾县学习十九大再增新动力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
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商贸流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
产业先导机制下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
健康中国的新动力
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寻找医院发展壮大的新动力
航天新动力“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