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和谐机理研究
2016-04-19郝书池姜燕宁
郝书池 姜燕宁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和谐组织管理理论对供应链和谐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愿景、利益相关者、内外部环境、组织结构、核心企业五个因素分析它们对供应链和谐主题确立的影响;其次,探讨供应链“和则”和“谐则”的构建原理及主要内容;最后,研究供应链“和则”和“谐则”的互动耦合机制。
关键词:和谐组织 和谐供应链 机理
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是在实现管理目标下的人与物的和谐发展,经过20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发展完善,和谐管理理论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理论框架。在国内,席酉民等(2005)提出和谐管理理论模型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如图1所示。
在特定的复杂组织环境中,理顺人与物的互动关系,确立特定阶段的工作任务(即和谐主题,HT),以控制机制(谐则,XP)、自主演化机制(和则,HP)为手段,并通过两者的连续互动耦合(HC),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而且,企业战略(S)受环境(E)、组织(O)、领导(L)、公司愿景(V)和利益相关者(SH)五个因素的影响。另外,战略、各影响因素、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绩效间的影响关系是双向的,它们之间要求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简单的一致。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和谐供应链概念
乌杰(1993)提出供应链和谐性指运用系统观点对各成员企业及供应链整体的活动进行管理和优化。Daugherty和 Pittman(1995)指出和谐管理必须覆盖全供应链,并借此可以为企业、行业带来竞争优势。Fawcett和Clinton(1997)以德、美、日三国的企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和谐供应链管理能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席酉民等(2005)认为评价各成员的贡献、和谐机制建立等问题都是和谐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关键问题。马士华等(2006)从系统论的角度定义了和谐供应链管理。
(二)和谐供应链理论研究
王琦等(2003)采取两阶段动态博弈的方法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凌伟(2007)构建了和谐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重点对和谐主题的分辨、不确定的优化和消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张黎明(2008)利用多维博弈均衡理论,并通过实例研究,提出了构建和谐供应链的思路与对策。王文勇(2014)探讨了和谐供应链理论基础下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三)和谐供应链模型构建与体系评价
Daugherty,Ellinger(1996)采用满载率、交货准时性等11个要素评价了和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配送服务能力,并探讨了该能力与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关系。Fawcett,Stanley(1997)构建了供应链能力评估体系,探讨了供应链能力与企业绩效及企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供应链和谐性对供应链能力的影响。易明(2011)探讨了工程供应链和谐管理模型构建,通过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协调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及实现整体目标。陈宇(2011)构建了供应链和谐性的评价指标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和粗糙集理论对供应链和谐性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供应链和谐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许秀峰(2011)从“和则”与“谐则”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供应链和谐度的变量,构建了和谐度综合评价体系,并分析了不同合作关系对供应链和谐的影响程度。韩江雪(2012)用“和则”与“谐则”来表述知识共享和谐性,探讨影响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供应链和谐管理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有些学者针对供应链和谐的内涵、意义、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模型等理论层面进行了研究。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和谐机理,包括供应链的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的科学性、适用性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供应链和谐机理
(一)和谐供应链的和谐主题(HT)
和谐主题是指组织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结合组织的现状与条件,提炼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的工作重心。在组织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同,即和谐主题不同。和谐主题是发展远景、利益相关者、内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和领导等因素的集合,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供应链的发展愿景。供应链的愿景涵盖了成员企业的目标、使命,是供应链及企业发展的动力,反映了供应链发展的战略意图;供应链愿景可以团结各成员企业,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成员企业为了实现供应链总体目标而努力。供应链的共同愿景要通过核心企业来组织建立,一方面核心企业起着将收集到的客观信息进行不断传达和交换的作用,让各成员企业明确供应链在市场上的形势,对供应链和谐主题的确立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高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地位影响着供应链的发展,同时也为供应链和谐主题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它们是直接利益相关者,而政府部门、大众、环保组织及其它供应链是间接利益相关者。它们承担着供应链的经营风险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们的支持、诉求和意愿影响到供应链战略制定及供应链的生存和发展,供应链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满足程度。所以,供应链和谐主题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到它们的要求。
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组织理论的很多学派都对组织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权变理论强调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认为具有强适应性的组织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资源依附理论认为环境提供了组织生存所需要的关键性资源,提供的资源越稀缺或越重要,则说明组织对环境的依附程度越强;新制度主义则认为制度的变化影响着组织行动的路径和方式。通过探寻供应链环境中一些影响供应链和谐主题的关键要素,及其要素的变化趋势来确立和谐主题。影响供应链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技术进步和市场结构变化。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行为、制造商行为、顾客行为、资源分配、流程结构。
供应链的组织结构。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形式划分方式有很多,若按流程管理、信息沟通和决策模式不同来分,包括完全一体化、部分合作、独立决策三种类型。完全一体化是由核心企业控制供应链的决策活动,成员间通过合并、兼并、控股等方式实现组织集成;部分合作是指部分成员间或供应链的局部实行合作;独立决策是指各成员企业依据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决策,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成员间没有合作。考虑到组织结构类型的不同,并依据供应链特殊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过滤、筛选等手段逐步获得当前的主要任务,即形成供应链和谐主题。
供应链的领导(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主体,它对选择供应链伙伴、协调伙伴间的行为、集成供应链的资源与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也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然而,核心企业在确立供应链和谐主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核心企业必须结合内外部环境,提出对供应链发展的认识,与其它合作伙伴进行不断地磋商和探讨,最终达成共识,这样才有利于和谐主题的建立。和谐主题的辨识其实是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设定,“辨”强调对客观基础的析和确认,“识”强调主观认知和设定,因此,核心企业的商誉、实力、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社会关系、市场地位等因素影响着供应链和谐主题的确立。
(二)和谐供应链的演化机制(和则HP)
和则的构建基础。供应链管理的和则是以成员对供应链的信任为前提,其信任建立要求如下:首先,由核心企业组织各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的共同愿景,明确各合作伙伴的使命责任,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其次,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分工、认同和合作,减少成员间在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以开明、宽容的态度对待差异,以便成功地建立起信任关系;另外,为确保信任关系的稳定和长期性,在供应链成员选择时要考核企业诚信、企业责任、企业实力等指标,如图2所示。
和则的构建过程。和则是通过设计制度、培养文化、思想教育等手段为组织创造一种环境,通过环境对“不确定、具有能动性的人”产生约束和影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进而改变人的行为,最终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供应链管理和谐主题下和则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和则一:确立员工在供应链中的基本意义和角色,使其成为“供应链人”而非“企业人”,着重加强人的“忠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充分尊重员工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传统观念与个性化;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加强多样化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等。
和则二:确立各成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基本定位和角色,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加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着重加强“对分工互补的认同”、“信任感”和“责任感”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在分工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成员企业各自的优势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推动成员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建设互补型人才团队,实施人才资源共享;构建优化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时时畅通;建立成员间信息、技术、人才和资源共享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供应链决策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契约动态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和则三:确立供应链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基本定位和角色,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加强“企业对供应链可持续的遵从”、“供应链在产业中的定位”和“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遵循市场规律,提升供应链的行业知名度;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以顾客服务为中心,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宗旨。
(三)和谐供应链的控制机制(谐则XP)
谐则的构建基础。谐则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为目标,利用数学、运筹学和工程学等科学的方法处理管理中的物要素以及人与物的互动关系,制定可行的、有效率的计划。即通过结构安排、制度设计、流程设计和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要素的合理投入,并进行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最终达到匹配、调适和优化状态,其原理如图3所示。
谐则的构建过程。供应链管理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成员的合作等来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加快顾客反应速度,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思:
谐则一:注重供应链中物要素的匹配性、调适性和优化性。主要包括: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机制,调整供应链中各成员的生产运营结构,合理进行成员间的功能划分;加强供应链系统优化,提高顾客服务反应速度;推进资本运营机制的构建,实现供应链中资金链畅通;建立信息、人才、技术共享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
谐则二:协调供应链物要素间确定性联系的可变动性或调适性。主要包括: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加强供应链中的技术共享与技术协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努力采取各种方式降低供应链成本。
谐则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既定资源的产出规模;通过产品、市场、顾客的多样化手段,实现资源、技术的充分利用,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
(四)和谐供应链的互动耦合机制(HC)
耦合的基本过程。和谐耦合是以和谐主题为指引,实现和则、谐则间不断地演变互动,也是对和则、谐则关系的协调。在特定的环境下,不是简单地追求最优解或者是满意解,而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多样化的选择实现自主演化,实现组织的动态调整和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组织应对来自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受到环境多变和管理者能力的约束,很难在开始就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对行为的结果也无法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此时主要依靠和则来实现和谐主题。其次,再运用谐则,对结构、体系、流程、制度等进行优化,规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综合评估体系。再次,对于利用谐则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文化、信任等手段,提升成员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自主地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和则与谐则的有效耦合,实现组织目标,即实现和谐主题。
耦合机制的建立。供应链的组织是个复杂的有机体,和谐主题的实现需要谐则与和则机制协调与互动耦合,从而形成供应链和谐机理的理论框架,如图4所示。
结论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现有竞争态势已由传统的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但供应链是一个包含多成员的复杂组织,组织内部协调、共同愿景的确立、组织积极性的调动、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加困难,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所以,供应链和谐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供应链和谐机理,为供应链组织实现和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2)
2.Daugherty P J,Pittman P H.Utilization of time-based strategies:creating distribution flexibility/responsiv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5,15(2)
3.Fawcett S E,Stanley L L,Smith S R. Developing a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7
4.凌伟.供应链管理的和谐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
5.张黎明.基于多维博弈的和谐供应链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王文勇.基于和谐理论的供应链链内企业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11)
7.Daugherty P J,Ellinger A E,Gustin C M. Integrated logistics:achieving logistic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1(3)
8.易明.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铁路工程供应链管理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6)
9.陈宇.基于 RS-SVM 的供应链和谐性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10.许秀峰.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系统和谐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
11.韩江雪,程钧谟.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和谐性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