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认识

2016-04-19赵英极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教学

赵英极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更快地爱上物理,更方便地掌握物理。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物理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1-01

素质教育改革的提出,让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关注到了综合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知识和操作相结合,越来越成为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问题,把物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一、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物理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还原物理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使物理问题生活化。例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找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列举出大量事例,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会掉下来。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3.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这些事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二、把现实生活与学习物理相结合

物理教学中,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使现实生活物理化。例如:学习热学有关内容及大气压知识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有人想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良好,不然里面的菜容易变质,怎样才能快速选出一个不漏气的坛子?”要求学生设计出验证方案,并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为它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第二天,有一位同学在班级讲了他的选择办法:先在坛子口的水槽中加上水,然后将一张点燃的纸丢进坛中,稍等一会儿盖上坛子盖,若槽中的水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不漏气,否则坛子漏气。并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解释了他的选择原理,而且他当堂在班级进行了演示实验,实验很成功。这样把物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物理、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思索

学生生命活动过程中,首先接触的是现实生活,学生是具有个性与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生命个体,在社会、家庭、教师、同学关注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关注并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思索,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激情。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以及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流、思考,并产生了许多的问号:“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用什么做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红外线为什么能制导?为什么运用超声波能检测人体内部的创伤?分子世界有哪些奥秘?家庭用电中的熔丝如何选择?太粗太细怎么办?真正遇到触电事故怎么处理?”物理教学应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大胆、合理的猜想,然后进行科学探究,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从物理学习中感受到物理是有价值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

四、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是反映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走进课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物理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学习物理,让学生把生活常识提炼成物理知识,给物理学习内容找一个“生活原型”,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进行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例如学习音色时。师:今天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音乐片段,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鉴别一下它们都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播放分别由二胡、萨克斯、笛子、箫演奏的音乐片段)师: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刚刚的音乐片段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生:二胡、箫、萨克斯、笛子。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辨别出来的?生:因为俗话说“闻其声、辨其人”,每个人的声音不同,每种乐器的声音也不一样。师:回答非常好,其实,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么为什么我们能“闻其声、辨其人”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音色。

五、开展课外物理活动

在教学之余,物理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组织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比如,如何收拾散落于地面上的钉子、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更省力等等。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我们的活动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只要是在大自然中完成的教学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美妙。加深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要能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社会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将物理实验、社会和自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围现象的本质,解决了问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六、小结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更快地爱上物理,更方便地掌握物理。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设计不同的生活化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亲切地感受到物理教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洪雷.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猜你喜欢

生活化物理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不是教物理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