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青年群体文化认同路径探究

2016-04-19李润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网络新媒体问题与措施

李润鹏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以手机、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媒体,以其独有的数字化、个性化和实时交流互动特点受到了当代青年群体的广泛推崇与使用。但是网络环境虚拟复杂,新媒体在满足青年人群沟通交流、信息获取等需要的同时,也给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青年群体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提升其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了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 青年群体 文化认同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3-02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份,全国网络用户数量约为6.7亿户,互联网普及率约为49%[1]。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挥网络新媒体在舆论导向、文化传播、关注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计划的稳步实施。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青年人群作为网络新媒体中的主流使用人群,他们的价值观念、是非判断和观点立场,都能通过网络新媒体得到迅速传播,并对其他用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网络新媒体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络新媒体的形成

文化认同总是与一定环境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互动。网络新媒体出现使得环境对文化认同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各种网络新媒体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卡斯特在《认同力量》中指出:“网络社会的意义是围绕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而自我维系的原始认同建构起来的,而这种原始认同,同时构造了他者的认同。”所谓网络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有线网络等渠道,以手机、电脑、数字电视为终端,向大众进行文化传播的文化形态。较之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强大技术支持、海量文化的快捷传播、丰富的直观感性信息吸引民众的视听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巨大的、持续影响力的文化环境[2]。

网络新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在丰富我们日常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全新文化的形成。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并且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和实时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互动。从网络新媒体的文化内容上来看,该种文化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符合当代青年人群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的性格特点。由于我国网民和手机用户基数大,因此以互联网、手机为主导的新媒体,其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其覆盖面积更加广阔。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网络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网络新媒体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

青年群体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青年群体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网络新媒体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网络新媒体拓宽了青年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

网络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渠道。对于青年群体来说,传统媒体的信息浏览方式相对单一,而且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难以满足青年人群的需要。而网络新媒体则将信息传播的维度变得立体丰富,既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接收和浏览信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等观看视频。同时,新媒体凸显了“个人意见”的重要性,通过网络评论、网上留言等方式,青年群体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热点新闻、动态事件的互动交流中,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或特定事件的观点看法。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他人的价值观念也会对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3]。

2.2 网络新媒体彰显了青年人群的生活态度

网络新媒体的另一特点就是提升了青年人群信息获取和筛选的速度。青年群体除了利用网络新媒体交友、娱乐以外,更重要的是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借助网络新媒体实现自身的某种目的。在传统的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人们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媒体的文化理念教育,很少有自主选择权,很多时候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过滤那些无用信息。但是通过网络新媒体,青年群体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极其方便的浏览、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速率。例如,网购是青年人群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手机或计算机,输入自己所喜欢的衣服类型、品牌以及尺寸,利用后台数据分析,能够在短短几秒之内将符合标准的商品展示出来,极大的方便了青年群体的生活。除此之外,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资料查找,网上在线学习等,也是当前青年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手机媒体不仅方便了青年人群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3.网络新媒体在文化认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网络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价值舆论导向以及文化认同方面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如何保证网络新媒体在传播和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了当前网络新媒体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网络新媒体在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新媒体信息流繁杂,青年人辨别能力差

传统媒体的信息包含量相对有限,以报纸为例,一份普通报纸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少则几条,多则十几条,青年群体在浏览这些信息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分辨出其中感兴趣,或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则摆脱了传统媒介,一条电子信息、一段视频可能就包含了成百上千条信息,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流,青年群体在浏览和阅读时眼花缭乱,很难分辨其中的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对于信息的发布限制较少,几乎每个拥有手机、计算机的用户都可以向外发送信息。由于缺少信息筛选和监管,因此新媒体中的信息充斥着大量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如果青年群体自身的思想觉悟不高,对于外界虚假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很有可能在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出现动摇。

3.2 社交平台虚拟化,弱化青年人群的交际能力

网络新媒体为不同地域间的人群搭建起了信息交流和互动讨论的平台,青年群体可以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的各种平台、软件,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实时互动和聊天,这种虚拟化的设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与此相矛盾的是,正是由于网络新媒体所提供的虚拟化社交平台,使得青年人群过分沉溺于网络,以至于忽视了与家人之间的日常沟通和交流。以手机为例,随着手机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手机除了拨打电话以外,更多意义上成为了青年人群的掌上电脑,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娱乐、交友和学习,但是许多青年人群过分沉溺于手机虚拟世界,以至于出现了“低头族”,甚至由此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事实上,手机、电脑等网络新媒体几乎成为了一些青年人生活的全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交友聚会,总是有部分青年人片刻不离手机,由于长时间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手机上,以至于个人的交际能力退化。

4.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新举措

文化认同是一种主动建构性的认同,即社会成员在参与文化建设中经过理性思考判断后,选择和接受文化,并自觉将其内化为价值观和外化为行为准则。网络新媒体崛起解构宏大叙述的同时建构起细微叙述,从而为主动建构文化认同带来新的契机和互动平台。青年群体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好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有着开放心态和猎奇心理。网络新媒体的虚拟性、共享性和隐匿性使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空前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然而,由于存储技术发展使得新媒体的存储量不断剧增,青年人群接触的内容信息众多,信息量庞杂且良莠不齐容易给他们带来文化认同障碍,这就要求青年群体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能从繁杂信息中科学地剔除和过滤垃圾信息,高效且科学地判断和选择文化内容。

4.1 重塑青年媒介素养,奠定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基石

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以媒介为载体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而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又被赋予了更加新颖的内容,例如信息辨别能力、信息价值评估能力等。对于青年群体来说,他们对于新的文化观念的包容性和认同感更强,对于媒体素养中各种能力的学习也相对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素养成为了培养青年群体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种类日趋繁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但是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内容。重塑青年人群的媒介素养,提升青年群体的信息分辨和选择能力,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中的优秀和利好资源,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丰富知识、拓展眼界,提高文化认同感。网络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时的、跨区域的进行互动交流,网络新媒体不仅具有与信息获取和搜集能力,而且更加强调了青年人群的主体意识,这恰恰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群的文化认同需要。

4.2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交互平台,构建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宣传格局

网络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是青年可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与参与等方式接受新鲜文化思想和信息。这一特点增加了青年在文化思想接收与传输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高校教师等施教者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互动、交流等特点,使施教者与受众者共同参与,从而能够多途径、多角度的向青年传播、宣传有利于青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意识,增加主流文化的说服力和亲和力[4]。

4.3 加大网络新媒体思想教育力度,增强青年主流文化的感召力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信息共享性等特点,加上手机、计算机和数字网络电视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因此几乎每个拥有新媒体终端设备的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在这些大量的信息流之间,既有对青年群体有用的信息,也有较多的虚假、杜撰消息,由于青年群体对于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有限,加上各种信息的包装,因此很多时候青年群体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分辨出信息的优劣与真假,这也是当前网络新媒体中出现大量诈骗、骚扰信息的根本原因。为了净化网络新媒体环境,发挥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作用,必须要加强网络新媒体正确运用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于青年群体来说,高校教师要扮演好“教育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从青年人群的认知规律和价值观念出发,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无形之中提升青年人群对于网络新媒体的正确认识和使用能力,真正发挥手机媒体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教育作用。

4.4 构建新媒体舆论环境,建立健全信息责任机制

青年群体从网络新媒体中获取必要的文化信息和价值理念,因此净化网络新媒体的舆论环境,消除充斥在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为青年人群的价值观树立和文化认同感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提高对网络新媒体信息的筛选力度。网络新媒体的信息流庞大且复杂,如果不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很容易对青年人群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筛选功能,在用户发布信息的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将一些虚假的、敏感的信息过滤删除,从根本上降低了负面信息在新媒体中的传递效率。其次是建立健全信息责任追究机制。网络新媒体中之所以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来源追溯困难,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追责机制,对于散播不良信息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制裁,净化网络新媒体的信息环境。通过多种方法,多措并举,净化网络新媒体的舆论环境,让青年群体在使用新媒体时获取积极的、有效的信息,在丰富自身认知的同时,提升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新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在青年人群中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而且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影响着青年人群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念,因此,客观看待网络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价值导向作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才能帮助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2]赵建平.手机报对青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研对策[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04):12-13.

[3]高明星,刘欣.手机对中国青年文化建设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3(06):46-47.

[4]谢伍瑛,赵周.微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究[J].东南传播,2014(09):40-42.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网络新媒体问题与措施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