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
2016-12-12张玉梅
张玉梅
【摘 要】事业单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组织,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优化经济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针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前存在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与措施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市场形势的变化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甚至部分的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并且有了自己的附属产业。由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所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保障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隶属于政府直接管辖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他的职能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以往举办的活动中,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而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也渐渐增多,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加强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为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更高的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全方位的控制原则
事业单位所举办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在经济管理中需要遵循全方位的控制原则,无论是对于活动的哪一个环节,都要具有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
2.责、权、利三者有效的结合
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成本责任的量化,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将这些责任与他们的工资好和奖金进行挂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活动的成本得到了最大的节省,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往往有一些意外的情况产生,这样就会造成活动的额外开销增多,所以在划分成本责任的时候,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数量权限,以应对意外的产生。
3.节约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成本的控制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这里说的成本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力上的控制,也有物力、财力上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解决:加强财政预算工作的质量,制定详实的成本使用方案;二是在成本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督;三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成本的使用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时间较短,很多事业单位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则。所以,一旦出现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没有有效的措施方案用于问题的解决。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构建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使得经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真正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此外,经济管理工作的疏忽成为了贪污腐败的根源,一些领导利用体制的弊端假公济私,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风险。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的使用一直以来是事业单位的弊端,这不仅是因为经济改革下的市场对事业单位有着消极影响,更在于事业单位在市场中所处的特殊地位,造成事业单位的独立性受到损害。缺乏独立性的事业单位一般较注重形象工程,在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的实践,尤其是在新任领导上任以后,往往为了业绩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开展多个项目,造成资金的分配的严重失衡,加剧了单位资金使用的窘迫困境,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对自身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也由原来的“行政管理”渐渐地向“行政指导、市场管理”的模式转变,存在的市场化因素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沿袭原来的公务员机构的管理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依然无法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认为国家的财政补贴是无穷的,产生的风险也与单位无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所以,按照规定,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的开展时,可以向市场或者民间贷款,但是由于管理能力的制约,导致贷款的困难程度加大,而且在低效率和低绩效的影响下,项目的审批与贷款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四、优化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方完善的规章程序,使得经济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实现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奠定基础。完善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程序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强有力的监督,革除贪污腐败的生存空间;二是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2.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开展都需要人力的支持,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以及职业操守往往直接决定着活动或者项目的质量。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基本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在事业单位中,基本工作人员的人数在总人员人数中占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为了保障活动的质量或者项目的效益,就必须从人数最多而又最需要进行素质加强的底层开始实施,这样就可以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领导的责任意识,领导的责任意识对于工作的开展以及下属职员工作的积极性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下属职员同舟共济的领导往往更容易得到工作人员的信任与支持,所以加强领导的责任意识对于工作的开展具有着积极地作用。除此之外,要全方面的加强对于所有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加强他们参与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3.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成本的控制是经济管理的工作核心,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资金的使用效率往往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最终效益,所以这也体现出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的重要性。预算编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根据项目或者活动的需要,拟定各项支出的金额,整体的提升各部门对于成本的控制意识。但是要进行有效以及高效率的预算编制就要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以及使用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是在预算执行上,要严格的遵循预算方案,当实际情况发生改变时,要积极地向部门领导反映,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并根据新的预算方案来指导活动或者项目的开展。
4.提升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带来丰富的物资的同时也加大了财务风险,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提升工作人员财务风险的意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应该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实施:一是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他们对于风险的防范心。二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风险抵抗力。三是进行财务指标的对比工作,做到有效识别与防范财务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极大程度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五、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任何项目的实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和效益,所以经济管理就处于很重要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中国的内部经济还是外部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政府辅助机构的事业单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行政领导渐渐地向行政指导过渡,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往往成为贪污腐败的集中场所,所以经济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能够为中国政治营造一个清新的气氛。
参考文献:
[1]马丽颖.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 时代经贸,2014(6).
[2]刘文彬.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及实现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
[3]张文凯,陈俊毅.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J]. 财经界,2014(26).
[4]宋玉芬.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