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2016-04-19高爱珍
高爱珍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 阅读技巧 质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7-02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体验与交流中,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要因势利导
我们要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四、培养敢说、激发兴趣
对一些重要、较深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可推举每组一人代表发言,使学生都有机会说,通过几次锻炼之后,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对于他们的发言要多表扬,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差生,稍有讲得好的语句,即使只用准了一个词,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此激发兴趣。
五、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一)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二)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归纳各段大意,把各段大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3.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4.从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也可从文中问题归纳中心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