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2016-04-19高健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反思心理健康

高健

摘 要:根据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指导;心理健康;反思;数学课堂

笔者工作十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所任教的是一所镇级的普通高中,而且所担任的班级大部分是基础薄弱的基础班或者艺术特长班。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不够好,他们是通过市属区属学校一层一层筛选留下来的,更何况我任教的班级还是这些学生当中的后一部分。可想而知,一开始带这些学生是多头疼,但是,通过我多年的努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是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等。要完成以上目标,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系统掌握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心理学原理于数学教学中。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渗透心理指导,把心理教育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有效及时地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认识的内化,磨炼学生的意志,真正把心理教育在日常教育中落实到实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堂教学。

一、关心学生心理,关注学生心灵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柏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和动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是教师思想意识要改变。要摆正心态,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弱,底子薄,必须更有耐心。课堂上要用微笑感染学生,用激情鼓动学生,注意抑扬顿挫,把学生都调动起来。不要过分用考试成绩衡量教学质量。

我在艺术班上的第一节数学课,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抛开课本,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首先觉得你是了解他们的,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考虑,能理解他们,让他们从主观上亲近你,对数学课不畏惧,心底想学好数学这一科目。我告诉他们,我曾经带过多届艺术班的课,无论是从专业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我能明白艺术班的辛苦,但是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文化课时间比别人少,就不用学习了。相反,应该在高一高二年级把基础打牢,才不至于在高三全省数科联考成绩出来后,有心无力。因为到那时候离高考也仅有两三个月时间。我还具体列举了我以前的学生的经历,有部分学生本来入高一时,基础不错,可由于高一高二两年没能意识到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只学他们认为喜欢的有兴趣的艺术课,不认真学习,贪玩,懒散。最后到高考前才努力,已经没有任何帮助。通过我的半节课的教育,我发现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还是很喜欢上数学课,很积极,至少从课堂上是很难发现它是艺术班,因为课堂反应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差,但他们也能跟随你上课的进度。月考或者是中考或是期末考试成绩还能列在基础班的中等层次,每到如此,我便鼓励他们,你们又进步了一个名次,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主动权应该是在学生手上,死记硬背,“满堂灌”根本解决不了学生“学不会”的问题,只要促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才能事半功倍。力促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错题本,按部就班,一步都不能少。学习数学必须主动,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知识,主动跟老师、同学沟通。不要怕问问题,更不要被问题打倒,因为每个知识点都重要,都是下节课要用的东西。在时间上要善于挤和钻,不管学习任务多重,都要挤出时间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后作业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能有畏难的情绪,解决一个问题,就多一分成功,多一分收获。

2.积极及时进行反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事实上,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我们一再提倡的错题本就是反思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解数学题的过程或者学会解题方法的过程需要学生内心世界的参与。不管是独立思考所得,还是合作学习所得,期间可能会有失败的苦涩,但成功后的喜悦会直接激励着学生。引导学生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索,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

笔者接触的很多学生,从来不会去反思,他们甚至不知道有反思这一说法。一脸的疑惑,“怎么学习数学还要反思吗?不是只要会做数学题就行了吗?”许多学生课堂听懂了,课后不会做;拼命做题后,解题能力没有提高;总是找不到解题的思路等等。其实,跟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起初中有跨越式的难度,老师所讲的例题只是给同学一个模仿的对象,并非所有题目都是这么完全一样的做法。学生要应用某个知识,绝不能停留在例题的表面,要深挖方法,形成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课后反思,把知识真正消化,成为自己随时可以拿出来的知识。

3.给予适当的课堂时间进行记忆和默写

在学生看来,学习数学根本不用去记忆什么公式或者定理定义,只要会做题就够了。可事实上,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连最基本的公式和定义都不知道,谈解题和应用是一句空话。当然,记忆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先理解,知道公式和定理的由来,以及如何应用,怎么应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需要记忆十一大类的公式:?仔±?琢,2?仔±?琢,■±?琢,■±?琢,-?琢,2k?仔±?琢,(k∈Z),如果死记硬背不但很难记,而且容易错。因此采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十个字记忆的办法,然而如果仅仅记住这十个字,不理解不会应用,也不行。主要是把形式全看成■±?琢(k∈Z)的形式,若k是奇数,则求角的三角函数名称由正弦、余弦、正切相应变为余弦、正弦、余切,符号是把?琢看成锐角时■±?琢(k∈Z)角所在的象限的符号决定。这样学生理解后,既容易记忆,又应用方便。学生也感觉这么复杂的如此多的公式这么轻松简单地记住了。同时我也对一些常用的重要的公式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默写,来考核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我在刚接手高一(5)班时,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平时上课非常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也不会,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时有。通过这样的简单的方法,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成绩由最后上升了两个名次,而且距同级同层次班级的平均分由原来的相差十多分到逼近平均分。

4.利用业余时间与个别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适时进行辅导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初中的数学就不好,而且刚进入高中有很多的不适应,如果不及时与学生谈心和辅导,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厌倦学习数学,基于此原因,一开始,我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也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时间,或课下或自习或晚自修等时间,及时对近段时间上课表现不够好,或者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倾向,及时有效地指出并且责令其更正。更多的是鼓励学生,从每一次限时训练,每一次月考,每一次期中或期末,我都会视情况选取个别或部分学生谈话,及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对考试中反映出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的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程亚焕.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01(01).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反思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