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徽郎溪方言中的若干语法特点

2016-04-19鄢彬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点语法

摘 要:安徽郎溪方言隶属江淮官话,本文将对安徽郎溪方言的若干语法特点加以简要阐述,具体包括特殊的程度副词“老”“上好”“[t?i?23 kuan21]”;特殊的正反问句式以及结构助词“得”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郎溪方言;语法;特点

作者简介:鄢彬,女,安徽宣城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一、郎溪方言界定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有“三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优越。其境内主要有吴方言(土著方言)和北方方言(客籍方言)两大方言系。方言分布成交叉型,分布最广的是江淮方言,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县城附近的农村,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即10万人左右;西南方言(湖北话)主要分布在姚村乡、十字镇、南丰乡、涛城镇、凌直乡、毕桥镇、飞鲤镇、水鸣乡、钟桥乡等地,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的百分之三十五,即11.5万人左右;华北方言(河南话)主要分布在岗南乡、梅渚镇、定埠镇、凌笪乡、下湖乡等地,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即3万人左右;郎溪土著方言主要分布在定埠镇、梅渚镇、东夏镇、下湖乡、岗南乡、凌笪乡等地,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的百分之十五,即5万人大右。其他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即3万人左右。[1]一般而言“郎溪话”属江淮方言,或称“江淮官话”。[2]

二、郎溪方言中的语法特点

安徽郎溪方言隶属江淮官话,对于江淮官话的研究成果颇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地方的方言又会有所不同。我们参考了《郎溪县志》以及笔者所在地区使用语法实际情况尝试总结出了郎溪方言的三个语法特点,具体包括特殊的程度副词“老”“上好”“[t?i?23 kuan21]”;特殊的正反问句式以及结构助词“得”的特殊意义及用法。

(一)特殊的程度副词“老”“上好”“[t?i?23 kuan21]”

当前,郎溪话中,表示程度的副词一般很少用普通话中的“很”“非常”等,而是用诸如“老”“上好”“[t?i?23 kuan21]”这样的词来表示。例如:

(1)老长的路 (很长的路)

(2)老高的楼 (很高的楼)

(3)个衣裳上好有点丑 (这衣服很丑)

(4)上好有点胖 (非常胖)

(5)[t?i?23 kuan21]香 (非常香)

“老”“上好”“[t?i?23 kuan21]”这几个副词都既可用来修饰负向意义的形容词(如“丑”“胖”等),也可修饰正向意义的形容词(如“长”“高”“香”等)。

当然也有使用普通话中“很”“极”等程度副词的情况,例如:

(6)我好滴很 (我好得很/我很好)

(7)衣服多滴很 (衣服多得很/衣服很多)

(8)学校大滴极 (学校大得很/学校很大)

(9)他坏滴很 (他坏得很/他很坏)

类似上述三个例子中的“很”“极”的用法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它们只能用在形容词的后面,而不能放在形容词的前面;只能充当补语,而不可以作状语。

(二)特殊的正反问句式

普通话的正反问句,是由“动词(名词)+不+动词”或者是“动词(名词)+(有)+没(有)+动词、名词”两种格式进行,也可以是简化成“动词、名词+吗”或“动词、名词+没有”“动词、名词+了吗”的格式进行。郎溪话则不同,它是由“阿+动词、名词”或“阿有+动词、名词”两种格式进行。例如:

(10)你今朝阿回家呷 (你今天回不回家?或:你今天回家吗?)

(11)你阿买票了呀? (你买没买票?或:你买票没有?)

(12)你阿走呷? (你走不走?或:你走吗?)

(13)你阿有钱呀? (你有没有钱?或:你有钱吗?)

(14)你阿有喊人蛮? (你有没有叫人?或:你有叫人吗?)

(三)特殊的结构助词“得”

在郎溪方言中,“得”作为结构助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本部分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V得得”结构进行探讨。前一个“得” 是结构助词,发[ti]音;后一个“得”发[to?]音,是动词充当补语。其否定形式为“V不得”。根据不同语境,“V得得”的意义也有细微差别,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表示“能V”,即主体具备实现某种动作的主观能力。

(12)家公腿好,路走得得。 (外公腿好,能走得了路。)

(13)他个子高得很,桃子摘得得。 (他个子高得很,能摘得到桃子。)

(14)她眼睛好,黑板看得得。 (她视力好,能看得黑板。)

(15)她手指细,戒指戴得得。 (她手指细,能戴得下戒指。)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身体好”“个子高”“眼睛好”“手指细”是用来具体说明施动者具有“走得得”“摘得得”“看得得”“戴得得”这些主观能力的原因。

第二、表示“可以V”,即具备实现某种动作行为的客观条件。

(16)个车子大,四个人坐得得。 (这车子大,四个人可以坐得下。)

(17)天气正好,风筝放得得。 (天气正好,风筝可以放。)

(18)个菜熟了,吃得得。 (这菜熟了,可以吃。)

(19)下雪佬,羽绒服穿得得。 (下雪了,羽绒服可以穿)

这里“车子大”“天气正好”“菜熟了”“下雪”是具体用来说明实现某种动作如“坐得得”“放得得”“吃得得”“穿得得”的客观条件,句中实现的动作行为都必须满足前一分句的客观条件。

第三、“可以而且应该V”之意,情理上允许。

(20)她是我们的长辈,照顾得得。 (她是我们的长辈,可以而且应该照顾。)

(21)她做咾坏事,检讨就写得得。 (她做了坏事,检讨就可以而且应该写。)

(22)他是我的好朋友,个点礼物送得得。 (他是我的好朋友,这点礼物可以而且应该送。)

(23)她裤子破老,个条裤子又不贵,买得得。 (她的裤子破了,这条裤子也不贵,可以而且应该买。)

例句中的 “V得得”有“可以而且应该V”之意,表示发生的动作行为合乎情理。

第四、表示允许、准许。有“只有……才”之意。

(24)个是女生寝室,只有女生才能进得得。 (这是女生寝室,只有女生才允许进。)

(25)个种做法,即使没有素质的人也做不得。 (这种做法,即使没有素质的人也不允许做。)

(26)个是我女朋友,只有我才抱得得。 (这是我的女朋友,只有我才允许抱。)

上述三个例句中允许发生“进、做、抱”这种特定动作的限制条件就是“女生、没有素质的人、女朋友”。

以上我们从语义方面对“V得得”结构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郎溪方言里“V得得”可以用来说明具有实现某种动作行为的主客观条件或者表示在情理上允许准许可以做。需要补充的是,在语法上作为郎溪方言的固定结构—动补结构,其中间的助词“得”是不能省略的;且该结构中的动词必须是自主动词,其主语是施事主语,宾语是受事宾语。

三、小结

本文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郎溪方言的特点总结而成。主要讨论了安徽郎溪方言的三个语法特点,并着重阐述了特殊的结构助词“得”。需要指出的是,郎溪方言在语法上应该还有一些特别之处,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发现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郎溪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郎溪县志[M].郎溪郎溪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1996.

[2]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2.

[4]刘颖.宣城方言结构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凤华.安徽宁国城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特点语法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讲道理的语法》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