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美的艺术”之论审视《沧浪诗话》中“诗”是否符合

2016-04-19谭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康德

摘 要: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一方面讲授了学诗、作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文学审美性”的的重要诗论,阐释出什么是合乎最高境界的诗歌审美鉴赏标准。而康德也在其文章《论美的艺术》一文中强调了艺术的标准与审美的判断。

关键词:康德;美的艺术;《沧浪诗话》;诗

作者简介:谭炎,出生于1993年9月,现在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要求学习作诗应该从见识、见解出发,学习汉魏晋及盛唐大家的精髓,然后“酝酿心中,久之自然悟入”[1]这里讲的就是作诗的方法,首先就是要“识”,“‘识是一种鉴别诗歌艺术品质高下的审美鉴赏力”[2]通过识得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大家的作品,便可悟得作诗之妙法,这就上升到“悟”的层面。现代汉语解释的“悟”是领悟、理解的意思,也就是说作诗要有敏慧善悟的本领。韩愈的学识广于孟浩然,然而他的诗却比孟浩然差一些味道,其关键点就在于孟浩然悟得更深广一些。严羽指出,作诗达到了悟的境界,进而便是“入神”,他认为“诗之极致乃入神”[3],讲的就是写物抒情达到神妙的境界。当然,作诗除了悟,还得需要“兴趣”,“兴趣即诗中能激发情趣的意境,即在这般情境中悟得独特的生命体验”[4]总之,严羽的诗论观即是用感性的思维去参透诗中所蕴含的思想,这点与康德的观点有所不同。

康德在“论美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美就是那在单纯的评判中令人喜欢的东西”[5]也就是说康德认为艺术的美具有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特点,“是有限形象(感性)里展示出无限(理性),而非任何概念所能表达或穷尽”[6]并且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他在《判断力批判》中将“通过以理性为基础的意志活动的创造叫做艺术”[7]由此看来,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康德将艺术界定为通过以理性为基础的意志活动,而严羽则强调通过悟这种感性思维去理解诗。

康德提出“天才”的观点,认为“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素质”[8]天才沟通艺术和自然,并且认为天才不会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来表达或学习东西,而是用一种沟通艺术与自然的内心素质,由此他提出了“独创性”一说。而在严羽看来,汉魏晋及盛唐诸公乃为天才诗人,其所作必定有值得后辈所效仿的地方,因此提出以他们为师,广读《楚辞》、《古诗十九首》及李杜二人的优秀作品,以达到顿门、妙悟的境界。这一点与康德的“天才的作品同时又必须是典范”[9]的观点不谋而合。当然,康德的“独创性”观点从另一方面支持了严羽提出的反对江西诗派强调从以往的书本里讨生活经验、卖弄学问的行为。

严羽在其诗论中论述了学诗的方法与动机,他认为学诗要“入门需正,立志需高”同时还要有一个好的价值判断,要以汉魏晋及盛唐诸公的优秀典范为师。在此基础上严羽同时又提出了作诗的目的—“吟咏情性”,即抒发心中的情感。“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有感物道情”与“主客体自然感遇而触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作的情感冲动”[10]讲的正与严羽所提倡的吟咏情性有关。这与康德的观点几乎相一致,康德也认为“美的艺术是这样一种表现方式,它本身是合目的性的”[11]同时,康德又提出了“机械的艺术”与“审美的艺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机械的艺术”中,康德认为“某个可能的对象的知识相适应时单纯是为着使这个对象而做出所要求的行动来。”[12]这就与严羽所批判的江西诗派的诗风一样,在诗里卖弄学问,同时也从侧面衬托了严羽诗歌要吟咏情性的主张。

四、结语

无论是古典美学家康德的美学著作《论美的艺术》,还是我国宋代文艺理论家严羽所提倡上午诗论,都是对艺术和美的艺术作出的高度性理论论述,二者有区别也有相似的地方,严羽的妙悟说与康德的艺术需要理性的观点相对立,而在“天才的艺术”之论中,从两个方面与严羽的观点相一致:一是天才的作品必须是典范支持了严羽“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二是用独创论的观点来支持了严羽批判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最后,严羽的诗歌是吟咏情性的观点与康德所认为的美的艺术相一致。当然,二者作为探讨艺术的典范,还有相当多的地方值得深究,但由于学识有限,其精妙之处还需进一步研究。

注释:

[1]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三版,第76页。

[2]同上书,第81页。

[3]同上书,第75页。

[4]同上书,第81页。

[5]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三版,第67页。

[6]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07页。

[7]张政文《康德的批判哲学的还原与批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

[8]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三版,第67页。

[9]同上书,第68页。

[10]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118页。

[11]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三版,第66页。

[12]同上书,第66页。

猜你喜欢

康德
康德的法律法则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康德理性神学新解——评《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
省思康德的宗教哲学——评《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漫画
康德自由概念的基本进路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