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大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2016-04-19姜鹏刘欣鲁亚男
姜鹏 刘欣 鲁亚男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数学教学普遍采取的大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后排学生问题、课堂讨论与练习问题、师生间的交流问题、课堂测验问题等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数学 大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3-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办学模式和理念等方面较过去有着较大的转变。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各院校在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大班教学模式,这与扩招前普遍采用的小班教学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随之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此逐一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后排学生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听课效果往往不如坐在前排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距离黑板较远,教师板书的视觉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像线性代数这样的课程,板书中有着大量的脚标,它们本来就比正常书写的字母小,如果某些学生存在视力上的问题,就可能干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教师同样由于视觉的原因,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后排学生的反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经常坐在后排的学生相对于经常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上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将板书书写得大一些,在有空余座位的情况下可以规定学生不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以此将干扰学习、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降低,同时要特别关注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课堂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课堂讨论与练习问题
在大班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不采用课堂讨论,除了所需时间较多可能影响到教学进度的原因外,学生们往往也不积极配合教师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堂讨论的普遍缺失,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有些学生怕自己的表达出现错误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而不愿阐述个人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则是因为未经充分预习准备而无从下手。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留出课堂练习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对于那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允许学生们自由讨论,就会发现那些做得比较快的学生经常会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而理解水平相近的学生往往会就问题解决的细节做以充分讨论。此时,学生们就不会有窘迫的感觉,因为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平时与其交往密切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就自发地形成了关系融洽而有效的讨论小组。教师有时会被邀请参加到某些小组的活动中,针对某些复杂的问题给予学生们帮助或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讨论与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却非常有效。
三、师生间的交流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个人的情况不被教师所熟知,甚至往往不能被叫出名字;而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由于他们往往坐在不固定的座位上,教师很难认识每个学生,进而对其学习情况无法充分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能被别人认识并了解的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感。师生间交流的缺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愿望,这就需要教师主动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填写一份个人简历,如姓名、籍贯、对该数学课程的愿望等内容;上课前及课间与学生轮流交谈、相互熟悉;公布教师个人的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表达自己能够与学生及时交流课内外问题的愿望;多记忆学生的名字;在课堂练习与讨论及课后答疑时,与学生充分沟通等。
四、课堂测验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与小班教学相比课堂测验很不容易开展,存在无法采取严格监考、教师的评阅试卷的工作量比较大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模式,但不允许学生间有相互研究等舞弊行为,在题目设计上尽量减少题目个数、增强综合性,评分标准宽严相济,注重测验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效应。比如:某次考试总分100分,60分及格,出8个综合题,每题10分,白送20分,评阅试卷时每题错一点儿算全错。这样,学生至少需要完全答对4个题才能算及格,同时又降低了教师的评阅试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威尔伯特·J·麦肯齐等.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第十一版.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王峰.大班环境下大学数学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3]周晶.大学数学大班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2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