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找准“导学”点

2016-04-19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圈画导学所学

邹 杨

“导学”,“导”即精心导课,引入目标,“学”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导学”点,真正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会得到全面提升。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导学方面的体会。

一、借助图示——化繁为简学梳理

在学生初读课文,并对内容有基本的感知以后,要想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借助相关图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或者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对文本内容梳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读完课文以后会觉得很难理清课文线索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利于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阅读方法,尽快掌握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各句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在教学时,笔者主要通过图示导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首先,结合学习内容,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分别用一个字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概括出来吗?”“根据图示把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讲一讲。”在教师的点拨鼓励下,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下面的图示:

在这个示意图的指引下,长长的课文内容好像缩短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篇幅较长的课文,关键就在于理清课文线索,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如此,学生的思路才会更清晰,阅读方向才会更明确,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圈画批注——动手动脑学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批注是学习的好方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也注重让学生圈圈画画,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圈画批注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提取和解读一些关键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作者主要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名叫安静的双目失明的女孩独自来到花园,尽情拥抱美好,拥抱春天的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只要用心灵去发现,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春天。作者对语言描写得细腻、真挚,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主要鼓励学生采取圈画批注的方法来学习。在集体交流环节,有学生在“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这句话旁边批注:“从流畅、没有磕磕绊绊,我明白了安静这个小姑娘经常到草地上来玩,她对路很熟,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有学生在“她慢慢地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这句话旁边批注:“多么令人敬佩的小姑娘啊,没有对花草、对春天的喜爱,就不可能将手准确地伸向月季花,更不可能捕捉到美丽的蝴蝶!”还有的学生在“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旁边批注:“我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从而使自己的明天更加美好。”在圈画批注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就更深了一层。

对于一篇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精彩文章,在教学时,笔者没有采取传统阅读教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这样一来,既有欣赏,又有评价,还有学生阅读的内心感悟,种种学习感受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收获颇丰,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三、关注需求——问题驱动学思维

在很多情况下,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要想让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真正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出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话题,从而使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且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思维方式。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课,作者主要讲了自己和同伴们在观察幼龟活动时,由于一个错误的做法,因而造成了很多海龟受到伤害的故事。告诫人们,大自然中的生物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笔者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同伴中的一名成员,当你看到幼龟就要被嘲鸫叼走时,你会如何做呢?是见死不救还是……?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不仅抨击着学生心灵,而且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笔者再让他们说出理由,就这样学生的各种新的观点不断被激发出来。

在教学中,在关于如何对待幼龟的问题上,如果教师仍然是从文章表达的主旨出发,而不给学生认真审视或者思考的时间,那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只有从学生内心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有价值的、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延伸拓展——互文阅读学评价

互文阅读既是一种对话的策略,又是一个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并且建构起新的理解的过程。在互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会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所学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在对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看法的过程中,评价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让学生综合起来对比阅读。在阅读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提示:这两篇课文,同样是写“给”的,一篇是高尔基写的,一篇是美国作家写的,二者在内容与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阅读《给予是快乐的》和《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感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说说你对这两篇文章的看法。由于这两篇文章都属于著名作家笔下的关于“给”的理解与认识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教学,互相参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见解,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评价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当遇到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联的课文时,教师采取了延伸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对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教学,可以使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阅读视野下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钻研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导在“点”上,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圈画导学所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在“圈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圈画助力数学阅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非所学
读练结合感悟精彩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