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源村回归石屋山林间

2016-04-19摄影

大武汉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屋农村

记者 周 玥 摄影 张 勇



桃源村回归石屋山林间

记者 周玥摄影 张勇

国内名为“桃源”的村镇很多,这个地名仿佛自带浪漫光晕,让人联想到桃花源里的安宁自由。

随州广水也有一处“桃源”,位于全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下。从武汉出发,向北走107国道可直达广水武胜关镇,镇路口有刻着“桃源村”三字的石门坊。近些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武胜关镇还在桃源村入口处修建了一座麻骨石料门楼。

从门楼而入,石屋山林、小溪老井、黑瓦土灶逐一呈现,几乎可以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十大荆楚最美乡村,桃源村居榜首。这座传统村庄被列为广水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这些年关于新农村、乡村改造的话题非常火,很多设计师、地方政府都蠢蠢欲动,不过做乡村改造不仅仅是规划、建筑、景观的改造,更多是要从策划开始就原住民、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去思考。

桃源村的“试点”也是一次对社会发展可能性的尝试,就像藏在麦穗中的稻香,在风的吹动下才能弥散至田野和天空。

广水武胜关镇路口有刻着“桃源村”三字的石门坊。近些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桃源村入口处还修建了一座麻骨石料门楼。

柿子树漫山遍野

桃源村地处桐柏山与大别山交汇处,四面环山,一条溪流把这个村庄一分为二。查看地图可知,这条小溪北经桃源水库流入淮河,南从七星桥渐入长江。溯流而上,村中多个自然湾次第排开。

村中老人介绍这里的四季风景,春天百花绽放,满山野杜鹃能红透半边天,夏天山上温度比城里低好几摄氏度,秋天成熟柿子漫山遍野,冬天白雪皑皑,又因松柏常青而充满生机。

此时虽是万木萧疏的初春,但漫步其中,看着沿途参天古树的树干,能想象出再过几个月,这里的天空衬着整个桃源村枝繁叶茂的景象。

桃源村植被茂密,桃、李、柿等果树成林。这里桃树多,春天桃花艳如红火,有开运旺财之意,这也成为桃源村得名原因之一。可惜上世纪70年代,许多桃李柿树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砍掉了,仅存部分柿树和少量桃树。

柿子树喜欢石沙地,土地肥沃反而不利于生长。所以这里遍地的石头,不仅造就了桃源村的石屋群,也成就了大片的柿子树。据介绍,全村有2万多棵柿树,其中树龄超过100年的有600多棵,而最年长的“柿王”,相传树龄超过1000岁。

此时虽是万木萧疏的初春,但漫步其中,看着沿途参天古树的树干,能想象出再过几个月,这里的天空衬着整个桃源村枝繁叶茂的景象。

保护性整修石屋

保存完好的百年石屋,是桃源村的一大特色。这些石屋均由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山石垒墙,再用黄泥抹平建成,屋顶铺上黑瓦。与热闹喜庆的柿子刚好相对应。

成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时,村里也曾设想大拆大建,比如将仅存的6处、200余座石屋推倒,建成连片乡村别墅。经过反复商议,最终还是决定对这些百年石屋进行保护性整修,修旧如初。

参与桃源村规划建设的广水“一区两圈”负责人介绍,他们请来公益组织北京绿十字和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制定出“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的总体规划,对保存较好的石屋基本不动,只对大门、屋檐、门窗等进行功能整修,对坍塌较多的石屋尽量修复原貌。

村里老人介绍,这里最老的一座石屋已有400多年历史,主人20多年前搬到广水县城,房屋年久失修,但院中水井的水依旧甘甜。

“进城潮”确实让一座座石屋空了下来,慢慢变得残败。一些人家,推倒世代居住的石屋,像城里人那样堆砌钢筋、水泥,住起现代楼房。

中国不少乡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下越来越萧条,中青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所谓的未来,缺少了年轻力量的村庄越来越冷清。

桃源村的“试点”也是一次对社会发展可能性的尝试,就像藏在麦穗中的稻香,在风的吹动下才能弥散至田野和天空。

“魔鬼与普利姆小姐”的现实困境

保罗•科埃略有个著名小说《魔鬼与普利姆小姐》,讲的是在一个宁静村庄,原本安守本分的村民为了获得魔鬼的巨额奖金,决定一起处死一位无辜老人。这笔奖金对村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一直希望能在村里建一座儿童乐园,这样就能留住年轻父母,让孩子的笑声重新出现……

小说情节固然黑色幽默,但类似情况也正在现实中出现。曾经生机勃勃的乡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下越来越萧条,中青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找所谓的未来,村中往往只剩下日渐衰老的老人,缺少了年轻力量的村庄越来越冷清。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一位老师表示,中国目前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很大问题,简单地将农村变成城市,无数农民抛弃土地进入城市,农业生产被荒废,进城的农民也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事业,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规划与建筑的角度来说,如何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独特问题,如果解决得法,也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农村的社区相对完整,在做建筑设计时有较为明确的参照物和对话对象。

城市因为发展太快,拆建都非常迅速,常常是这座建筑还没设计好,边上相邻的建筑已经拆掉了,这就等于没有了对话对象,成了纯粹的自说自话,自己做自己的东西,不具备竞争力和现实意义。

桃源村引导了社会各方力量来到这里,这些逐渐改变了桃源村,如今有更多年轻人不把留在大城市作为唯一奋斗目标,反而愿意选择回归乡村。

得法的乡村改造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道

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桃源村引导了社会各方力量来到这里,挖掘关寨文化,搭建桃源书院、孝廉博物馆、乡村旅馆、农家乐餐馆、咖啡店,吸引了高校教研基地、画家写生基地、影楼拍摄基地等。有不少外来客开始租赁村民石屋,按统一规划设计参与石屋整修,用来经营。

其中一位租客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农民对农村失去信心,我们要让农民认识到乡村的价值,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产生自信。很多村民来看我的这栋房子,他们没想到内部可以改造成这样。过去他们巴不得老房子早点拆掉,好建新的。现在不会,他们看到老房子的价值,老房子的价格也攀升了很多。”

这些逐渐改变了桃源村,本来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因此迎来许多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变化,也有更多年轻人不把留在大城市作为唯一奋斗目标,反而愿意选择回归乡村。

据相关数据显示,桃源村1600余人六成在外打工,近3年250多人返乡,还有500多人即将回乡。如今连这里的稻米、茶叶、鸡蛋都卖出了好价钱。

进行乡村改造并不是做个满足单一功能的房子摆在那里,而是要通过房子来解决更广泛的问题,构建一种合理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新农村”也不是指盖新房子,而是要把原本的属于农村的精气神重新找回来。农村城市化的关键也不是抛弃农村,而是让农村变得更好,让人们愿意往农村走。

猜你喜欢

石屋农村
石塘石屋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石屋(散文)
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石屋村传统民居的存续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赵养军·老兵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