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十五年

2016-04-19贾小马编辑

大武汉 2016年4期
关键词:财经类同学聚会冲动

文 贾小马 编辑 李 星



我的十五年

文 贾小马编辑 李星

他说

HE SAID

“我选择的五份工作,有的是真心喜爱,有的是无奈之举。”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手术,没有电脑,就用手机。虽然有点辛苦,但生病也给我带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捋捋过去,想想未来。

转眼间,大学毕业十五年了,年前刚刚参加完同学聚会,这是我离开校园后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同学聚会。让人感慨的是,当年我们几个进入媒体的,现在基本上全部转行了,这份曾让同学们羡慕的职业,如今被我们亲手放弃了。

十五年,我一共做了五份工作,有的是真心喜爱,有的则属无奈之举。一路走到今天,回头想想,我也有些彷徨,如果再来一次,自己还会做这样选择吗?

以理想之名,坚定选择

记者,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职业,直到现在依然是。

2000年,我从武大中文系毕业,我们这个专业在当年职业规划的最佳选择就是成为一名记者。每当听到,某某师兄师姐、同学进入了媒体,我就特别羡慕,心里暗下决心,自己也一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收到来自心仪媒体的通知书。毕业在即,不得已,我的第一份工作最终花落“春兰”,对,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春兰空调,在企业内部的新闻中心任职。要说也算是不错的结果,但当年的我却一直心有不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班后的第二个月,机会来了。当地报纸上一则并不起眼的“豆腐块”文章,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原来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一份刚刚成立的财经类报纸招聘采编人员的启事,“终于有机会进入南方报业集团了”,直觉告诉我这次一定行。果然,凭着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三寸不烂之舌,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2013年3月10日,南方报业集团2013校园招聘在武汉大学生科院报告厅举行。宣讲会结束之后,蜂拥而至的求职大学生在排队递交简历;现场混乱不堪,人满为患。

还记得当时接到那个通知我去上班的录取电话,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有丝毫犹豫,为了尽快去上班,将宿舍里的一切物品全部送人,包括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没领,只身从江苏赶往广州。

我进入南方报业集团的消息很快在企业内传开了,很多人是那时候才第一次听到了我的名字。而那一年的过年,我曾经留在同学留言本上的电话,也几乎被打爆。

我幸运地赶上了财经类媒体在中国的发展期,当时全国性的知名财经类媒体并不多,似乎都有做“中国华尔街日报”的雄心。

冲动之下的选择

到2003年左右,财经类纸媒开始遍地开花,记者工作的竞争压力开始加大。我被单位派驻到北京分社,因为感情问题,年轻气盛的我冲动之下选择了离开。

这次离开,是我职业和人生的重要转折。我无数次回想,如果当年没有那么冲动,坚持不离开现在又会怎样?

不管怎样,现实是我还是回到了家乡,一座三线的小城市。在这里,我阴差阳错进入了保险公司,卖保险,这一下就是三年。

那时的我,远离大城市,远离曾经的梦想,已经打算安心留在家乡过平静的小日子。如果不是遇到以前的一位老师,也许我真的就那样过下去了。

高老师是以前单位的领导,一直很欣赏我,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我回到家乡并转行,辗转找到我的联系方式,语重心长地说,“小马,你真的就甘心这样生活下去?”

我心里很清楚,不甘心,但又能怎样?已经离开那么久,连我自己都快没信心了。不过,高老师的那句话确实又“撬动”了我。半年后,我回到武汉,进入一家保险类杂志,算是“曲线救国”。

时值2013年,此时媒体环境已悄然发生变化,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态势初露端倪。从以前的“无冕之王”到如今的“新闻民工”,巨大的落差让我无所适从。那份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理想竟然变成了这种模样,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纠结和挣扎了近半年后,2014年我再次选择了离开。考研,然后进入了一家高校研究所工作。这一次的选择,又得到不少同学和同事们的羡慕,就像当初他们羡慕我进入媒体一样。

虽然没有了当年作为记者的那份激情,但现在的安心和平静,也是我真正想要的。

这次我选择了安心

看书,写文章,在校园里,过着平静的日子。为了避免再受干扰,我刻意远离了媒体圈,不看不听不联系。所以后来媒体圈发生的许多重大事情,我并不知晓,甚至不知道曾经的老东家、21世纪经济报道网站的“全军覆没”。

直到去年夏天,我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去一家江城新成立的网站,准备打造湖北版“澎湃新闻”,薪水也实在诱人。这些似乎又回到当初的那个年代。不过,这一次我没有立刻回答,因为我已经没有了当年冲动和义无反顾的资本。

去还是不去?2015年的整个夏天我都处在焦虑和迷茫的情绪中难以抽离。在那家媒体报名截止前的那个晚上,我在办公室里独坐良久,最终决定留下。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70后,纵然豪情壮志和写作基础依旧,但体力和心力都无法与现在的80后90后比肩;二是媒体变数太大,多年的辗转和奔波让我对不确定性心生畏惧。

如今的我在现在这家单位,工作如鱼得水,也得到老板的格外青睐,虽然没有了当年作为记者的那份激情,但现在的安心和平静,也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不再刻意避开媒体圈的老朋友们,反而经常与他们联系,最爱聊的还是以前当记者时候的那些事,似乎只有沉浸在那段回忆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猜你喜欢

财经类同学聚会冲动
春节高中同学聚会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老同学聚会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老同学聚会感言
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