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新沟刘家大院调查报告
2016-04-19刘晓芬
□刘晓芬
太原市新沟刘家大院调查报告
□刘晓芬
摘要:新沟刘家大院为具有太原地区特色的清代儒商民居的典型实例,它的发现既填补了太原市迎泽区晋商大院文化的空白,又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太原刘家大院晋商建筑
山西是古建大省,乡土建筑遍及全省各村落,中部以晋商建筑为主,展示着晋商文化的厚重,如祁县乔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常家庄园、灵石王家大院等闻名全国。而明清两代的省城、有谓“晋商之都”的太原府,晋商大院文化至今却是空白,实为憾事。其实,并非没有,而是有待发掘。
2015年初,笔者对位于新沟村的刘家大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这是一处价值很高的晋商大院,蕴藏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非常丰富。
一、“新沟刘家大院”基本情况
新沟刘家大院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新沟村新沟街。新沟村在历史上归属马庄,道光《阳曲县志》作马庄镇。地理位置在北纬37°49′48.1″,东经112°37′49.7″,海拔高度891米。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09年被公布为太原市文物单位,现正在申报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院现存建筑考释
大院坐北向南,背靠土坡面朝水沟,南北长70.308米,东西宽79.056米,占地面积5558.269平方米。现保存有三个院落,由东往西依次为东院、中院、西院。各院均为三进院落布局,且院院相通(图一)。
1.东院并以东建筑东院残损最重,只剩院门及过厅(耳房)。入东院大门,正面为三间耳房,入耳房,正面遗有建筑基址(据刘家后人介绍为祠堂),西面设随墙门与中院的三进院相通,院北端遗有西房三间基址,接北侧,于西山崖券窑一孔,内设暗道通往中院,与中院正窑的东次窑相通。东侧为帽儿院,为刘家的帽子作坊,四合院形式,正房为三孔窑洞,东西各有厢房三间,倒座三间。
2.中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遗有倒座、过厅、窑洞式正房。倒座东侧劈院门。一进院为通道式小院,院内西设垂花门,东设悬山院门,院门两侧均设照壁式院墙,与东、西厢房相接,予以封闭院落,形成进入二进院的两个通道。二进院内有两个小院,东院较小,西院较大,共设东西向厢房三排,与过厅构成院套院式布局。东院西厢房与西院东厢房背靠背而建,由过厅入三进院,三进院南设南房与二进院过厅背靠背而建,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东设院门与东院(祠堂)相通,院内正房为三孔窑洞,设东、西厢房各三间。
一进院倒座房面宽七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灰布筒瓦覆顶,梁架为四架梁,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四架梁头南端设瓜柱承三架梁,形成北坡长、南坡短后廊式硬山顶建筑。
图一 新沟刘家大院俯视图(由西向东拍摄)
二进院东院门面宽一间,单檐悬山顶,后双步梁,前单步梁,前、后梁插于前檐柱中,形成前坡长、后坡短的建筑形制,其中,前廊纯属装饰性廊子,深仅为0.4米,廊柱之上设斗栱,三踩单下昂、平身科斗栱,设有45°倾出跳。
图二 西院一进院(由西向东拍摄)
图四 西院三进院
图三 西院二进院
二进院西院门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垂花门,灰布筒瓦覆顶,前坡长、后坡短,梁架为前单步梁,后双步梁,挑垂莲柱,形成前坡长、后坡短的悬山式垂花门。前、后设板门,内门兼照壁功能,从风水角度讲,内门一般不开,或在运输大型货物时开,垂花门两侧均设影壁墙,天木通替花板雕有“蝙蝠穿祥云”图案,上面有“草龙捧寿”图案。
二进院东西向三座厢房,均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灰布筒板瓦覆顶,东院西厢房为单檐硬山顶,前后坡,东厢房东面(背面)设装饰性廊子。西院东、西厢房单坡硬山顶,三步梁通檐。
二进院过厅面宽七间,中间五间设隔扇装饰,次间设隔扇窗装饰,窗户之下不设肩墙,为木板软隔断。梁架为四架梁,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四架梁头南端设瓜柱承三架梁,形成北坡长、南坡短前廊式硬山顶建筑,与三进院南房背靠背而建。
三进院南房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单坡硬山顶,梁架为四架梁,通檐用二柱。
三进院北面依山崖券窑洞三孔,东、西各设厢房三间,单檐单坡硬山顶,三步梁,通檐二柱,灰布筒板瓦覆顶,东厢房明间券窑洞一孔,内设地下银库。
图五 西院二进院门(由南向北拍)
3.西院西院大门云头昂,令栱雕牡丹。院内规则完整,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倒座、二门、过厅、正窑。一进院为通道式小院(图二),南设倒座房五间,东尽间劈院门,院门正对二进院东厢房南山墙,镶嵌照壁。二门位于二进院正中,牌楼式建筑,院门两侧均设龟背照壁式院墙,与东、西厢房相接,予以封闭院落,二进院内设东西厢房两座,与过厅构成二进院(图三)。由过厅入三进院,三进院内有正窑三孔(图四),明间设有暗道与各院相通,院内设东、西厢房各三间。
图六 西院二进院门斗栱
二进院门为牌楼与卷棚相结合的组合式院门。前门柱子前设戗柱,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单坡悬山顶。后门为卷棚顶,檐下设斗栱,三跳七踩三下昂,出跳横栱,雕刻华丽,有草龙、祥云等图案。昂嘴雕成云头式,耍头雕成龙头式,极富装饰(图五、图六)。
二进院东、西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梁架为四架梁,通檐用二柱,前项设金檩,后项单坡椽,前坡长,后坡短;东厢房单坡硬山顶,梁架为三架梁,通檐用二柱。
二进院过厅,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前廊式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五架梁,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梁柁之间设瓜柱顶承,平梁之上置驼峰立于瓜柱之上承脊,驼峰与背瓜柱结构传承沿袭了明代做法。驼峰雕有莲花,下雕莲瓣,垂莲柱形制。梁上有旋子彩画,绘有民间故事,如《打金枝》等,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保留了淳朴的阳曲县地方彩画风格(图七)。
三进院东次窑为元宝窑,呈宝瓶状,寓意圆满、聚财。
三、其他
1.“大夫第”匾在大院长大的刘沄川老人为我们讲,家中曾有四五块匾,蓝底金字,阳刻,非常漂亮,现只有一块,被作为门板侥幸保留下来。存放于东院进二门内的东房中,匾已经被从中间横腰一分为二,拼到一起后,残匾长1.90米,宽1.05米,厚为0.10米左右,可见“大夫第”三字。
图七 西院二进院过厅梁架
2.“考祥”牌坊位于中院二进院正房檐下,经查,韩愈著《医说》中有“《易》曰:‘视履考祥’”。“视履考祥”,语出《易经》。《履卦·上九》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履”为鞋子,引申为自己走过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为外界所呈现出的吉凶之兆,引申为即将应对的前程。“视履考祥”,意思是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3.“树德”门牌坊中院西二进院门书“树德”二字,树德即树立美德,施行德政,立德。汉代刘向《说苑·至公》:“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可见,也是刘家先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经考证,新沟刘家大院为具有太原地区特色的清代儒商民居的典型实例,它的发现既填补了太原市迎泽区晋商大院文化的空白,又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有力补充。
本文得到了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站长李会智先生和原太原市政协副主席、太原文史专家王继祖先生的鼎力相助,二位老师不辞辛苦,赴刘家大院进行了现场指导,在此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迎泽区文物旅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