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4-19白麟邦
白麟邦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由于农村教学资源有限,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误导,导致在农村的一些学校里,仍然存在着一些政策落实难的多重问题,以及落实后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06-02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教学资源的匮乏
农村因为本身的物质条件就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学资源方面很难满足教学需求。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其覆盖率不够高,有的偏远地区学校里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桌椅。除却教学的物质资源,农村教学中的教师资源也极度匮乏。即使有志愿者下乡进行教学,但是频繁的教师更换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去适应新教师的教学,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2.课堂单调枯燥,学生热情低
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段段分析,句句讲解,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作业上,不管学生是否懂,也不管学生是否存在疑问,老师讲完问完之后便让学生又做“抄”之类的作业。
3.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农村小学的条件相对较差,农村的小学老师很难及时的学习到最新的关于教育的各方面书籍、理论、实践等资料,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把教学仅仅当做教孩子们认字的一门学科,缺乏孩子们对的感知和欣赏的教育,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观念和看法。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措施
1.科学配置学校师资,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对教师资源配置上,我们要遵循科学分析的配置方法。科学合理的师资配置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不仅能够节省教师资源和提高教师的使用效益,还能够促进提高学生的教育效益和发展。具体的来说,我们要在岗位政策中,要从教师结构、教学任务、班额限制、学校规模和生师比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教师调动、休假、进修等方面的因素,当然还包括财政支付能力和教师工资之间的关系等等。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和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关系整个国家素质的最大的公益事业。首先,宏观层面上要改变各级教育投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即教育国家投入偏高,而基础教育负担程度不够的现象),不断增加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学校基本的教育设施的配备提供资金来源。其次,微观层面上,小学应该从全面关注所有人的发展角度出发,重新设计、改善学校设置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不断强化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使之与教学用房的快速建设相适应,与实施义务教育对标准化办学条件的要求相适应。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促进课程资源开发。
2.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地位
提高教师的法律地位,将学校聘任制改为政府聘任制。使教师拥有类似于国家公务员或者公务雇员的身份,从而使教师资源的沟通与交流由国家进行监控和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管理和调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地位,使得教师甘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从而有效发挥教师资源,不断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3.加强对教师新知识的培训
想要提高农村小学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培训少不了。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教师培训项目,把老师们集中起来,有计划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充电”。农村小学也要鼓励老师积极参加调研活动,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农村小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教育潮流。教学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有技能,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的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让孩子们成为学生的主导者,这就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个性,有益于孩子们以后的性格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小学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实施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就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才能为农村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山孟.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管理[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2]顾亚静.如何引导农村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