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与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6-04-18蔡双文
蔡双文
摘 要:认知风格能在不同个体中反映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研究总结学生认知风格的不同与具体特点,从而使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来设计教学,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认知风格的基本内涵,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风格,构建了认知风格与中职数学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认知风格;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1.认知风格的基本概念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成长中逐渐产生并且不断趋于稳定的对事物认知的能力,教学中的认知风格主要是教师在教授同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认知结构的差异,反映出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点不同程度的吸收。学习者在认知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特征以及功能,通常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所反映出的认知风格主要具有两种特征:第一,独特性,个体的思维差异以及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使个体认识独一无二;第二,稳定性,学生的认知风格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种风格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外力或者其他原因而改变。
2.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特性
中职学生和其他同年龄段学生相同,其认知风格在外向型上具有突出的特性,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认同,在认识风格中对于知识的感知更倾向于听觉型及动手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特性设置课堂教学,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
中职学生在认知风格上还倾向于刺激性较强、非常规的事物,对图片以及视频更加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风格改革现有的文字授课模式,结合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3.构建认知风格与数学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1)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传统的中职数学教育仍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显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代入到由教师设立的知识情境中,使学生获得知识。
(2)找准学生的认知缺陷,巧妙设计问题“陷阱”。学生的认知风格往往会受到类似问题的影响,认为数学公式中只要概念相差不大,其计算结果一定相同。这种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方式欠缺全面性以及严谨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缺陷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通过个人理解得出与实际相异的答案,教师再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计算的结果实则是错误的,使学生加深印象,获得正确的解题方式。例如,函数f(x)= x3+ax2+bx+a2处有极值10,求a,b 值。学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误解:f(x)= x3+ax2+a2,由题可知f(1)=10,f'=0可得1+a+b+a2=10,3+2a+b=0,得出a=4,b=-11或a=-3,b=3。而本题只有一组解是正确的,事实上a=-3,b=3是错误的答案。教师提出误解答案后,学生积极讨论,并发现问题的所在:即当a=-3,b=3时,f'(x)=3x2-6x+3=3(x-1)2,在x=1时两边同号,不满足f(x)=x3+ax2+bx+a2在x=1处有极值的情况,因此一组答案为误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
(3)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以弥补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学习中,学生会因为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而改变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因个人见解的差异引起的结果差异。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认知差异问题。例如,数学中的坐标分析:过点(-4,-3)画一条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并与两轴围城的三角形面积为4,求l的方程。如果是个人来解,就会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实际图形,过程较复杂;而合作学习在得出结果后会寻找简化解法的方法,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思路,使双方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解题方式,共同进步。
利用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合理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知识转化率。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置问题“陷阱”,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总结适合中职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奚青.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3, (14).
[2]冯志刚.“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