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行动研究
2016-04-18王雁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指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丰富课堂知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采用鼓励式评价方式,增强信心,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职 (2+3)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兴趣
一、引言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然而,如今应试教育盛行。大量高职(2+3)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外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其长远地学习英语和真正地掌握好英语这门外语相当不利。因而,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迫在眉睫。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出现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为了更有效的教学,采取措施激发高职(2+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英语学习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2+3)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过于功利。绝大部分学生表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
问题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不爱听课,玩手机,开小差,睡觉等。
问题三: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无用,唯一的用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能顺利毕业。第二、所学的教材枯燥,教师上课无趣。第三、所学的内容偏难,而学生基础太薄弱,学习英语挫败感强。第四、学生从小到大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
三、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和教学反思
1.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终点。高职(2+3)英语教学目标应该要围绕学生而设计。
经过测试发现,笔者教的四个班级由于是中职升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特别差。因此,和普通高职学生一样的教学目标会不适合这样的学生,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构建的过程他人无法代替。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关注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通过努力能达成的发展。只有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的教学目标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学情重新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本学期英语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通过B级考试为辅。笔者认为,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会认真复习考试,因而通过考试。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调整了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并且补充一些实用的高频口语,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丰富课堂知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高职(2+3)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笔者丰富课堂知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每一篇英语课文里包含的英美文化知识、习俗、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适当地扩展课文内容,尤其是传递国外优秀的文化,增长学生的见识。比如:在Great Event这一课,介绍中外婚礼的习俗。在Interview课文中,教学生如何进行面试。在国庆黄金周后,给学生讲国外旅行见闻等。实践证明:在丰富课文知识过程中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而能把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堂来。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大部分高职(2+3)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呆板无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容易打瞌睡。因此,笔者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比如:在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阅读,创设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在导入了课文的主题后,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后派一两个代表做一个报告。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学习。而且,尝试采用讲故事,英文歌曲,精美图片等方式教学生英文词汇。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唱Months of The Year来教学生十二个月份的英文表达。实践证明: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喜爱上学习英语。
4.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笔者对所教学生进行了一次B级词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18.7%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相当于高一学生的水平,35.4%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初二初三学生的水平,45.8%学生的基础停留在初一学生的水平。根据这个词汇测试的结果,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笔者运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筛选,选择了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时态教学上,笔者删去了较难的内容,仅仅重点教常用的九种时态。在举例说明的时候,尽量使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配合度明显提高。同时,针对部分较难的教学内容,笔者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给学生的学习搭好脚手架,一步一步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比如:在教定语从句时,先教句子成分,再教句型,最后教定语从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正如班杜拉认为,只有当人们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会产生对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得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顺利获得自我效能感,逐渐培养起外语学习的兴趣。
5.采用鼓励式评价方式,增强信心。笔者所教的四个班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学习兴趣低,纪律差,自卑。部分学生来自偏僻的乡村,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发音不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坚持始终对学生保持一个包容的心,一直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表现。例如,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有点小,就评价说,“你回答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又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对了一半,就给与肯定。通过类似的鼓励式的评价,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理需求,给与学生自信。教育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足以改变一个学生对英语的看法和兴趣。学习的外部信息反馈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的活动方式,而且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并对学习需要发挥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因材施教,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有所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渐渐步入正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少部分英语近乎零基础的学生仍然不愿意参与学习。因此,笔者有待提高对学习态度极差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分层教学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3.
[2]廖晓翔.实践与反思: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导刊,2005(5).
[3]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70:96-100.
[4]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1-35.
作者简介:王雁(1988.5-),女,广西桂平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