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活”起来
2016-04-18曹津源
曹津源
学会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印象深刻。
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如都德《最后一课》结尾的场面描写就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立体化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一写神态,写韩麦尔“脸色惨白”,用以表现他内心的悲伤;写他“哽住了”,表现他无法言传、难以抑制的亡国之痛;二写动作,韩麦尔的“转身”“拿起”“使出”“写”“靠”“做手势”这一连串的动作,特征鲜明,感情丰富,凸现出一位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不甘屈服的老教师形象;三写语言,“我的朋友们啊”,称呼由“我的孩子们”改为“我的朋友们”,说明师生间已经构筑起以爱国主义为基石的战友关系;“我——我——”的停顿延长,是他极大的内心痛楚使然;“放学了,——你们走吧”一句则字字痛楚,感人肺腑;四用侧面描写法,“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以小弗郎士对韩麦尔的崇敬感烘托韩麦尔的动人形象。
二、前后映照,让人物彰显个性。让某一“点”的描写多次出现,让读者进行比较对照,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四写背影,前后关联又有变化,以凸显“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文中的流泪也写到四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境,既有悲哀之泪、伤心之泪,也有感动之泪、惜别之泪,从而构筑起“我”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世界,使人物形象厚重而个性鲜明。
三、妙用辞格,让人物生动耐品。鲁迅就是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的高手。他在《故乡》中用“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杨二嫂,用“松树皮”比喻闰土“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手;在《藤野先生》里将“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夸张地喻为“一座富士山”。这些妙喻都凸显出人物的某一特征,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给人留下联想空间。
四、善于议论,让人物“画龙点睛”。如果说上述三法给人有血有肉的直觉,那么精妙的议论文字则是能使人物“站立”起来的“骨骼”。虚实结合,更能使读者把握人物个性。杨绛《老王》的结尾这样议论:“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短短20多字的议论,就使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核心——“善”,走进读者内心深处,久久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