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互动研讨DIY中共同成长

2016-04-18费萍

教育界·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讲座研讨

费萍

【摘要】骨干教师的培训已经冲出传统模式的束缚,转变理念,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驱力是培训者急需做的。培训方式有多种,其中“互动研讨DIY”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DIY研讨主题的确立有头脑风暴式、“预”中生成式、灵感迸发式等;研讨过程的展开有任务预约、方案研制、自主组织、专家点评四个过程;DIY研讨评价的参与分别有多通道参与、全方位参与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培训高效运作,真正实现了培训的目的。

【关键词】互动研讨DIY骨干教师培训

随着幼儿园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当务之急。骨干教师的分层次培训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从全国到地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地陪计划已经渗透到了基层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基地的教师教育中心就成了教师培训的“摇篮”。骨干教师的“出炉”一般需要1—2年的培训周期再加上在岗的实践锻炼,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作为一个区的教师教育中心,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开作条件、动足脑筋、用足资金,在骨干培训方面做了不少新的探索。

基于共同生活的理论,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骨干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发挥教师内驱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团队中,我们的骨干教师才能更好地成长。我区的骨干教师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每月才集中学习一次,每期2年左右时间,总共活动18—20次。一个来自于基层没有凝聚力的分散团队如何迅速成为一个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高效团队,我们依托了许多培训方式,其中“互动研讨DIY”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

一、 DIY研讨主题的确立

基层幼儿园的老师碰到一起经常会讨论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什么家长工作难做啦!小孩子调皮不听话!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过,那都是小范围、小零碎的讨论,大多没有结论,老师们一吐为快。真正要让他们选出一个大家都困惑的有价值的问题,他们就会摇头说想不出,不知道说什么好。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 头脑风暴式

这种方式我们在培训中经常运用。我们先让学员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与问题,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驰骋,并在一个个小纸片上写下自己所能想到的任何有关的问题。然后将记录着不同字词的纸条按类别分组归纳出几个主要的问题,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概括性字词或短语,将每组中所有字词的概念连接起来,即为每一组写下一个标题(命名)。然后运用“拉近技术”将一组组的字词连起来,归纳出一个总的主题,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头脑风暴的过程。[1]把这种方式教会学员,他们回幼儿园后就会运用和传递,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找出共同关心的话题,基层幼儿园的培训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这种方式既可以运用在有价值的主题的遴选上,又可以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最主要是通过这种思维过程,教师们提升了自主合作的意识,体验到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 “预”中生成式

我们在培训安排内容过程中,有目的地将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分布在两年中,然后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逐步培训。这些专题一开始是我们预设的,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些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些需求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由面到点地安排培训的时间段。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有些专题并不是教师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后来我们灵活机动,在预设的基础上允许生成,顺藤摸瓜。比如,我们邀请了教科所专家进行了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在谈到教科研成果——论文撰写的时候,教师反映了很多困惑,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马上进行教科研论文写作专题的培训,上午安排专家讲座,下午安排学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教师们提出问题,专家采用“听诊式”反馈,效果非常好。

(三) 灵感迸发式

幼儿园教师天天面对的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永远生机勃勃而灵动的,所以,教师们的灵感很多。比如,集体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要关注所有的孩子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一场“孩子,你还好吗?——谈集体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孩子的需求”的研讨就开始了。在一次研讨过程中,有一个老师提到了家长参与孩子的半日活动总觉得是一种负担,家长会也经常缺席,于是“孩子,让我陪你慢慢长大”引起了老师的积极研讨。又有一次,学员介绍了自己班级的种植园地,看到一种绿意盎然的植物,但很多老师不认识,接着学员们又对土豆的种植产生了异议,于是“老师该怎样做,才不会被孩子难倒?”成了老师们探讨的热点主题。

二、 DIY研讨过程的展开

互动研讨过程的展开,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按照以下程序推进:先进行任务预约——自选主题,然后研制方案——导师把关,自主组织——共同提高,最后专家点评——提升能力。

(一) 任务预约

每月一天的培训活动总是令人期待和向往。我们基本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上午是专家的讲座或听课活动,下午是研讨和评课活动。如果说上午的活动是一种“输入”,下午的活动则是一种“输出”。输出的任务我们交给每个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一个幼儿园2—3个骨干教师就是一个单元。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每次提前1-2周就任务预约,根据上午专家讲座或听课的内容,引导选定研讨主题。

下面的表格列举几个单元的情况,其中研讨主题都是由导师预约了每个幼儿园的骨干教师DIY,然后上报给导师修改后确定的。笔者列举10个具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DIY的研讨主题。

序号专家讲座或听课预约的研讨主题

(骨干教师DIY)预约的组织者1讲座《教师,如何写论文?》指尖上的写作——幼儿园教师论文写作研讨活动方案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2讲座:《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心交流,新碰撞——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研讨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幼儿园3听课:两个科学活动品科研课——如何进行有效评课 无锡市查桥中心幼儿园4讲座《做适合幼儿园的教科研》与专家面对面——幼儿园教科研中的困惑与对策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5讲座《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初解》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领域活动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6讲座《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家园沟通的艺术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7讲座《在幼儿园快乐运动教育课程发展与展望》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8讲座《幼儿园教育案例研究》在研讨中明晰 在交流中成长——教育案例互动研讨无锡市新光幼儿园9读一本书《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感悟、成长——《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交流活动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10绘本活动《胆小的吱吱》讲座《与幼儿一起走进图画书》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打造高效课堂——绘本活动中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二) 方案研制

预约好组织者,确定了研讨主题,接下来就是方案的研制。方案的研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由骨干教师自己讨论确定,写出方案的初稿,然后交给导师审阅修改,得到认可后再实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我们进行了隔空的对话。有的时候,一个方案要来来回回修改3、4次才能定稿。

(三) 自主组织

组织的过程是最能体现骨干教师的实力的,预设的研讨时间的长短也考量着组织者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根据研讨内容和学员的基础水平确定研讨时间的长短。比如有的主题简单一点,学员的基础薄弱一些,我们就给个30~40分钟左右的研讨时间单元,相反,我们给 1.5~2.5小时的研讨时间单元。当然这些时间也是我们根据研讨的内容预估的,执行的时候并不死板,可灵活处理。对于骨干教师之间的分工,完全是自己协商处理,谁当主持人,谁写方案,谁提供研讨材料,谁负责摄影、整理资料,分工非常明确。锻炼了每个人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园平时也搞一些研讨活动,但不是人人能轮得上组织的,大部分老师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做一个倾听者。而骨干班的DIY互动研讨恰好提供了这样的锻炼机会。

(四)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研讨活动过程中或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般邀请一些专家为本次活动做精彩点评。像上述例子中的教科所胡所长,他在每个环节会为我们教师做分析、评价,简单的话语,却激发了我们学员的思考热情。笔者归纳了一下,专家点评一般分这样几种方式:

1. 诊断分析式。学员说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专家来诊断,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还有哪些改进?

2. 归纳总结式。学员表达了很多自己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疑问、反思,不清楚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来归纳,寻找理论支撑,帮助学员走出原来的“洼地”,上升到理论层面。

3. 拓展延伸式。就某个问题拓展知识,专家把与此相关的东西传递给学员,帮助学员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4. 激励评价式。专家对于学员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意见。

总之,专家的点评会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用固定的模式去衡量。对于学员来说,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点评就是有价值的。

三、 DIY研讨评价的参与

每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都会给教师们自评和互评的机会。有的时候是现场表达,有的时候是以文本的方式反馈。活动评价我们一般采用这样一些方式。

1. 多通道参与。充分调动教师全身的感觉器官,让每一个毛孔都参与到研讨评价中来。幼儿园的教师跟孩子打交道多年,他们已然习惯了孩子表达的那种方式。我们从这上面受到启发,激发老师们的参与热情。除了语言上的肯定以外,老师们还非常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某一位老师表现非常棒,我们就在PPT上出现一个大大的笑脸,或者同组的老师拥抱一下,又或者跳一段舞蹈,奖励一个小礼物,来表示自己的高兴和感激。往往在研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适时地进行这种赞扬和评价。

2. 全方位参与。专家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都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共同体。专家的点评往往起着引领的作用,给我们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同伴们的鼓励和支持往往使得老师们倍感温暖,还有一些隐性的肯定评价(园长的赞扬、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良好影响),无疑给我们的教师带来更多的力量。

学员每一次DIY研讨活动,都会有很多提高。这种活动刚开展时,教师们一筹莫展,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低下,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材料。不像开展一个教学活动,总能找到一些参考的材料,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经过慢慢的尝试,教师们尝到了甜头,各种能力大大提高,兴趣越来越浓。有的老师还把每次研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马上回去实践,受到了园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这样,这种DIY的方式终于深入人心,变成了教师们的一种习惯。笔者所面临的培训越来越轻松,效果也越来越好。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培训高效运作,真正实现了培训的目的。

如今,骨干教师的培训已经冲出传统模式的束缚,转变理念,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驱力是当前我们急需做的。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讲座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