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折
2016-04-17李明琴平潭实验小学福建平潭350400
李明琴(平潭实验小学,福建 平潭 350400)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折
李明琴
(平潭实验小学,福建 平潭350400)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新常态下的小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取向,让学生读好书;应保证学生阅读的实效,使学生善读书。
课外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黄国才老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用心做好三件事:一是好写字,写好字;二是好读书,读好书;三是好作文,作好文。[1]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爱读书
什么才是儿童阅读最重要的东西?儿童阅读最重要的是保护兴趣。[2]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水平。因为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否则,只会让学生望书生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主动阅读的欲望呢?
1.创环境诱读
弥漫书香的环境总能让学生深深迷恋。笔者的学校非常注重营造读书的氛围。在这种浓浓的书香中,笔者带着学生走向书吧、图书馆、阅览室,让图书管理专业人员给他们讲解图书的类别、作家的故事,教他们如何选择图书。畅游书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然,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首推教室。笔者特别注重班级图书角的建立:(1)保证人均3本图书藏量,让好书在班级间漂流;(2)发动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布置图书角,让图书角成为人人向往的乐园;(3)上周的阅读之星担任下周的图书管理员,让人人以读书为荣。同时,教室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也成了宣传阅读的主要阵地。
2.树榜样引读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一个酷爱阅读的老师,势必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笔者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并向学生推荐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遇到兴趣不足的学生,则见缝插针讲书中的故事给他们听,主导他们阅读。
其次,笔者还经常向学生介绍冰心、鲁迅、高尔基等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再者,每周的班级阅读之星也是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经典阅读课上,留一些时间让他们讲讲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作文课上,及时表扬班里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与大家分享获奖的学生征文,请他们讲课外阅读对习作的帮助,并推而广之。
3.策活动促读
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后,总希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得到他人的肯定,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时,教师就应适时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可策划开展讲故事、朗诵、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道的精彩情节、民俗趣事、见闻感受等搬进课堂,为读书者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亮相的机会,说者滔滔不绝,听者津津有味。这不但增长了大家的见识,实现资源共享,而且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阅读热情。最精彩的活动是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学生从“读书节”大海报中知道学校一个月的活动安排,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合作或独自参加。“班班有节目,人人都参与,周周有赛事”的读书节让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学生阅读实践展示的大舞台。
二、重视阅读的取向——读好书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也差,极其容易在茫茫书海中迷失方向。教师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好书,让书籍成为他们的导航灯。
1.与教材相关的好书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名篇名著,或者从名著中节选、改编的文章。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些篇章的前后内容,激发学生了解整个故事、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如学完《将相和》后,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向学生推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推荐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金钱的魔力》,推荐看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另外,教材中的课外书屋也向学生推荐了许多名人著作,如人教版五年级的《森林报》《童年》《西游记》等,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
2.与年龄相宜的好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存在差异,阅读书目也不尽相同。绘本、注音童话、寓言故事等较适宜低年级孩子;名著、传记、科普等少儿读物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当然,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的要求也不同。学校详细制定了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必读书目、泛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例如一年级诵读经典《快乐诵读》,必读《小布头奇遇记》和《窦蔻流浪记》,泛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八本书,选读《鹅妈妈的故事》等十本读物。六年级则诵读《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必读《秘密花园》和《骆驼祥子》,泛读《鲁滨孙漂流记》等八本书,选读《昆虫记》等十本读物。这些按年龄特点安排阅读的书目,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3.与作者相关的好书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推而广之引导学生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加深了对这位作家写作风格的把握,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也为以后阅读其他作家作品做好铺垫。例如,学习了杜牧的《山行》,介绍读他的《秋夕》《清明》《江南春》等美妙的小诗;学习了老舍的《草原》,介绍读他的《骆驼祥子》《养花》等儿童文学作品;学习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介绍读他的《繁星》《一个车夫》等。
三、保证阅读的实效——善读书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其功效大大超过了课内阅读。然而,若“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必须让学生善读书。
1.精读与略读并重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无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精读,同时也重视略读。我们知道,精读要求“细嚼慢咽”,深入细致研究全篇,理解内涵,体会写作特色。略读要求“狼吞虎咽”,提纲挈领地把握读物的基本内容。笔者平时要求学生精读名篇名著等文学作品,略读浅显易懂的报刊杂志。当然,随着小学生年龄增大,略读的比重可逐步上升。
2.理解与积累同步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内化,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文章情感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让他们渐渐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等方法,以读促思,以读促学。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读书时产生的想法、疑惑或者心得适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把发现的好词、好句、好段分门别类摘录在《采蜜集》上。功到自然成,训练多了,积累多了,也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了。
[1]黄国才.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陈燕苗.保护儿童兴趣 拒绝阅读伤害[J].新教师,2015(8).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