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记忆与二语听力水平的关系

2016-04-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记忆系统听者工作记忆

张 兰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山西 临汾 041000)



工作记忆与二语听力水平的关系

张 兰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山西 临汾 041000)

工作记忆是一种处理当前信息时所需用到的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对象。二语听力水平是外语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与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工作记忆;听力理解

一、工作记忆

根据认知领域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系统里包含有一个容量有限的,同时可以进行加工和存储的记忆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作为工作记忆。该系统通常被解释为是一个在需要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的时候,可以同时储存信息和加工信息的一种系统。

工作记忆包含了三个组成部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这三个部分为理解语言的处理过程提供了大框架。

信息处理的第一阶段为感觉记忆系统。在外界众多的刺激源当中,有着各种不同感觉通道的刺激物,而感觉记忆系统决定着哪些刺激物可以被输入到后面的系统。在刺激源消失之后,感觉记忆系统中会保留有大量的被接收到的信息。然而,加工这些信息需要用到大量的时间,而感觉记忆系统持续的时间太短,信息无法在该系统里被及时加工。因此,信息接收主体,即个体必须拒绝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明显相关性的重要的特征上。为了更深层次的加工,被注意到的信息从感觉记忆系统当中被调到工作记忆系统当中,而其他未被注意到的信息则迅速的被遗忘了。

第二个阶段传统上被称为短时记忆系统。该系统是当前最为被广泛使用以及接受的工作记忆系统。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为了便于进出于长时记忆系统,会被排序、编码、精细加工。短时记忆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方面,它作为一个缓冲装置,在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之前,用来临时储存信息;另外一方面,它作为一个加工处理装置,通过加工、编码、排列来为长时记忆传导信息。感觉记忆过滤后的信息交由工作记忆来加工处理。而它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暂时保持信息,如果不重复叙述的话,它只能保持信息15到30s,或者更短。除此之外,其容量大约只能容纳7±2个组块的信息量。甚至有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小的数字:4个组块。然而事实上,人们可以通过分组来增大记忆量,比如把单个信息组块到一个更大的单元里。工作记忆像是一个加工信息的工作室,在这里信息经过加工后被保留下来。加工信息的阶段称之为编码阶段。该阶段既有加工功能也有存储功能,而关于这两个功能之间的区别,资源共享理论详细列出了它们的差异。这是一个在工作记忆领域里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加工功能与存储功能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工作空间来竞争有限的认知资源。加工与存储两活动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加工的信息数量比较多,需要用到更多的共享资源空间,那么可供存储的资源空间就会下降;同样,如果需要存储的材料大量增多,那么便会导致加工效率的下降。根据资源共享理论,工作记忆广度可以反映出,在信息加工功能消耗了一定认知资源之后,可供信息存储功能使用的认知资源的总数量。如果加工功能使用少量的资源,那么更多的可用资源就留给了存储功能;反之亦然。因此,工作记忆广度中的个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加工的效率。换句话讲,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可以反映出个体在加工信息时的不同效率。那么这就意味着,比较擅长语言信息加工的个体需要消耗的资源更少,他们可以分配出更大量的空间资源给存储功能。而加工效率较低的个体在存储功能上有着较小的容量,因为他们必须把更多可用的资源提供给加工功能。信息被编码后,便可以进入长时记忆,而其他未被编码的信息则会被迅速遗忘。

信息处理的第三个阶段叫做长时记忆系统,一个“永恒”的记忆系统。当信息在工作记忆系统被编码后,则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与工作记忆的局限性相比,长时记忆是没有明确边界的。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当中的信息可以通过被检索的方式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当中,再结合当前的信息来整合形成新信息。而如果长时记忆中预先存储的信息无法被成功提取,则代表着这些信息被遗忘了。

二、听力理解

对听力理解本质的最简单的解释是,听力理解包含有听的部分和理解语意的部分。而最近的研究则显示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听力理解的定义也还为达成统一。这是因为在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涉及到太多的复杂的处理过程,要想提供一个全球的、综合的定义目前也许还是不可能的。在这众说风云的定义当中,有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定义是Clark提出的:什么是听力理解?狭隘的定义是,听力理解是一种听者从一连串的语音中译出信息的过程;广义的定义认为,这个过程也包括听者按照自己的意图与目的来解释听到的语。

到目前为止,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已经提出了各种模型来解释听力理解其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认为听力有两个阶段的加工程序。Buck简短的描述为:在第一阶段,基本的语言信息被提取出,在之后的第二阶段,信息被用于交流加工。

尽管研究者对于听力理解的过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描述,但有关听力理解过程的理论构造,研究者却一致认为其分为三个模式:分别为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以及交互加工模型。

第一种模型把听力理解看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从小成分开始向大成分加工。在该模型中,听者通过语意或语法特征来分析每一个词汇,通过积累每个单词的意思来逐渐形成整个命题的语意系统。该模型的中心原则是: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先输入数据的顺序的过程。在第二个模型中,听力被看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加工过程:把表达方式或口语语篇做为一个整体,来分解成各小成分。这个过程需要激活图式里的原有知识,来联系当前语篇当中上下文的知识。换句话说,听者使用已有的知识、整体预期以及其他背景知识来共同分析接收到的信息。再将收到的信息做预测,将收集到的声音信息作为线索,积极构建出说者想表达的本意。在该模型中,听者应该在刚开始就通过几个单词或几个句子预测出了整段语篇的内容。

根据上述的两个模型所述,在第一个模型中,听者需要将注意资源用在最小的单位上,并且尽可能精确的处理这些最小单位。反之,在第二个模型中,听者只需要将其注意力集中在与自己的目标与需求相关的信息上即可。这两个模型的不足之处便形成了第三种模型:交互处理模型。该模型结合了自上而下加工模型以及自下而上加工模型的工作方式。交互加工是代偿性的:若某一种加工模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另一种加工模型将会自动接管。所以一个听力理解能力较好的人应该擅长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转换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

三、工作记忆与二语听力的研究

国内外一直都有大量的研究讨论工作记忆与二语听力的关系,但从上个世纪开始直到现在,一直未能得出完全统一的结果。

工作记忆广度中的个体差异,会导致个体之间有不同的听力水平。听力理解是二语习得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这种技能很可能会被工作记忆广度所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可以预测听力理解的成绩。工作记忆是一个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认知因素,并且在高水平听者与低水平听者中存在一个记忆广度差异,即更好的记忆广度会导致更高的听力理解水平。

当任务要求既需要加工也需要存储时,加工速度会相对变慢。因此,已经被工作记忆加工过的一部分信息会很易被遗忘掉。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听者经常表现出一种似乎听到了所有的对话内容,但是却要么已经遗忘了翻译过的信息,要么无法加工还未翻译的部分。

基于前人的各研究,虽然有一些结论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工作记忆是一个影响第二语言能力包括二语听力理解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猜你喜欢

记忆系统听者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劳工(外二首)
元征LAUNCH X-431实测篇2015年比亚迪秦座椅记忆系统初始化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三人成虎
事务型心理资本、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虚拟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群体交互记忆系统研究述评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