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的功能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6-04-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众创创客空间

葛 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天津 300000)



众创空间的功能与发展模式研究

葛 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天津 300000)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创新创业的深化,众创空间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众创空间”的内涵、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旨在能普及民众对“众创空间”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多数人对“众创空间”的理解,同时也为“众创空间”的创办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众创空间;内涵;功能;发展模式

一、引言

“众创空间” 从提出到现在,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提升了经济活力、促进了社会进步,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和贡献,充分体现了其在我国国家发展和国家进步等重大战略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二、“众创空间”的功能

“众创空间”的提出符合我国战略发展的要求,同时,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发展至今已经体现了其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功能。

(一)发展“众创空间”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我国在国际上除了被称为“崛起的大国”之外,还被贴上了缺乏创新的标签。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制造”亦被认为是徒具规模效益而无差异化特征化制造的产品。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所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即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国民创新力,而“众创空间”就是我们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

(二)“众创空间”是服务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石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升级,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人民生活小康,经济稳步增长,各大产业协调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进程的加深,以信息技术为依撑,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和经济新常态。“众创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正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基础,“众创空间”的提出和实现,是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完善,是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刺激和带动,是对社会资源的集约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实现202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三)“众创空间”是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的阶梯

“众创空间”是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根据科技部对“国字号”众创空间的备案标准,申请备案的众创空间,应具备九大基本条件。其中,既包括成立时间、基础设施等硬性条件,也包括专业管理及服务团队、投资基金、创业导师、入驻创客等软性条件。可以说众创空间有利于促进我们的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有利于促进人才集中、服务升级。“众创空间”也是政府资源的整合,一个众创项目的提出和审批到确立,需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经信委、人社厅等部门共同努力和配合,可以说,众创空间不仅是为政府工作评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也间接的促进了政府的高效运转。

三、“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

从“众创空间”提出到现在,我国已出现了众多的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各类“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不同,所带来的产值也不同,本文将详细分析主要的三种“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从而为“众创空间”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提供认知上的进步和行为上的指导。

(一)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这是传统类型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类似于最初的企业孵化器,但与孵化器不同的是:首先,这种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继承了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将众创空间看做一个企业创新创造的基地,企业为其提供活动支持,然后众创空间将其产出贡献到企业的生产中。比如腾讯内部的创客园,联想之星。

其次,这种类型的创客空间也是现在大多数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是一个投资型的创新平台,也可以被认为是地产思维的众创空间。这种运行模式往往带着巨大的商机,很多地产商会竞相参与,而且这种模式可以以众创空间为理念,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比如潘石屹在2016年2月推出了SOHO 3Q项目,原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创办“优客工场”等。

(二)以高校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众创空间”的提出,带来了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包括对学生教育培养方式的转变和对学生成才标准评判的转变,也包括提高了高校资源利用率等。本文总结了两种模式,分别是培训辅导型和项目承接型,如下所示:

1.培训辅导型。这种模式将众创空间带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首先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项目上吸引风险投资,创办自己的众创空间,比如校园共享单车项目的推出,其次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承办学生服务区,比如校园迷你咖啡厅等,在校园内自主创业。可以说,“众创”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成才机会。

2.项目承接型。这里有两种类型的发展模式。第一种是高校通过对政府工作的承接,创办以高校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将高校的实验室作为科技的孵化器,通过对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实现以高端科技为主的创新。这种模式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更低的成本效益比,比如清华x-lab、北大创业孵化营、亚杰会等。第二种是高校和企业或者政府共同参与,以政府或企业为主,政府或企业提供场地,以高校为主提供人力资源,共同创办众创空间,最后将产出应用于企业或者政府,这也是一种的以高校为主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比如创业家。

(三)综合型发展模式

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最符合众创空间的定义,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就低成本而言,在输入端口上,众创空间利用了政府的政策优势,享受政府补贴,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了低成本创建;在产出端口,一方面,企业利用众创空间的成果,相比自己创建研究团队节省了管理费用等。就便利化而言,创客在众创空间进行自主创业,其成果可以选择脱离企业,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为创客创业提供了便利化的条件;对全要素和开放式而言,社会各种资源和资本的参与使众创空间成为了全要素的集合,而全民参与的形式则是开放式的体现。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比如创客总部,创业公社,3W咖啡等。

四、结论

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本文深入剖析了其内涵,说明了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和创客空间的不同,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其蕴含的本质思想和含义。并从全新的角度归纳除了众创空间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的促进功能,然后根据现有的模式分析得出众创空间的三种发展模式。本文的创新点有:第一,从众创空间的内涵和本质上对其进行分析,大致诠释了众创内在的机理。关于创客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创客无偿公开自己创新思想或成果的动力机制;第二,比较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的异同;第三,对于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与创新转化绩效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1]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2:52-61.

[2]吕力,方竹青,乔辉.“众创”与企业管理实践及理论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5,07:22-23+26.

[3]付群英,刘志迎.大众创新:内涵与运行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02:3-10.

[4]邵永新,倪芝青.关于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及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6,06:4-7.

[5]王大本.“众创空间”兴起背后的创新思想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03:85-91.

葛静(1992-),女,汉族,陕西合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商务等领域研究。

猜你喜欢

众创创客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