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6-04-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韩 凯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韩 凯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探讨如何合理调节货币政策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如何与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实现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经济政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货币除了具有三种基础功能:交易媒介、价值的储存与计价单位,此外货币政策也是政府用来因应景气循环,刺激景气或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因此政府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率及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的执行工具,影响货币供给在市场的流通数目进而达到活络总体经济或抑制总体经济的目的。然而货币政策的执行到政策目标的达成,其过程相当漫长且充满许多干扰因素。因此中央银行之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及其效应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的热门议题。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彼此间的互动愈见频繁,尤其我国系属海岛型经济体系,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使得金融市场增添更多不可预测的变量。在此多变的金融情势下,中央银行如何透过货币政策来影响金融市场,乃货币当局、投资者及学术研究者所共同最关切的焦点。

(二)文献综述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货币政策影响总体经济的文献众多,然而过去之研究大致可了解到货币政策是透过不同传递管道来影响实质经济活动,统称为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货币政策传递管道通常包括利率、汇率、通膨预期、信用,及资产价格等管道。回顾国内相关文献,余世昌(2002)之研究以货币供给M2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并择定利率、所得、物价,及汇率做为影响货币政策指针之变量,建构货币供给回归方程式,透过回归模型,利用普通最小平方法(OLS)将各变量与M2间之互动性进行初步之分析,其实证结果发现,央行以M2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其货币政策之取向,明显受所得、物价,以及汇率等三项变量之影响,亦即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依附于经济成长、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等三项总体目标变量之变化。因此,以M2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将可适切反映出经济活动对货币政策之影响,并藉由M2之货币政策指针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此外林忆华(2004)之观点认为1980年代以来的金融革新,货币的定义日趋模糊,许多国家改采利率为政策操作工具,在这种转变之下,欲探讨是利率和货币数量两变量间以何者较能解释产出的波动,其使用结构VAR模型,并参考Kim and Roubini(2000)所建立的七变量模型,去除掉国际油价的影响,化简为六变量的模型,其中包括产出、物价、货币数量、拆款利率、汇率与外国利率。并且在同期变量间,予以一般的理论限制,以研究台湾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实证结果得知产生紧缩货币政策冲击时,会立即影响货币数量且显著的减少,使得汇率升值,但是对产出下降的影响发现到却是有迟延的效果,由产出的变异分解发现利率对产出变动所占的比例较小,表示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对影响产出的效果微弱。

在国外文献的探讨,Ajayi & Mougen(1996)采用共整合及误差修正模型,探讨八大工业国的股价指数与汇率的关系。其中八大工业国分别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及荷兰。其实证结果得知不论长期或短期,股价指数与汇率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在短期股价指数与货币价值具有负向关系,即股价上涨时,将使货币贬值。然而在长期股价指数与货币价值具有正向关系,即当持续性的股价上涨时,将使货币升值。但无论是长期或是短期,货币贬值将会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综合前述文献之实证结果可得知货币政策对于股市具有一定性之影响,亦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股市的上涨。再对货币政策与

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中间目标是用作衡量、评价一个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指标,如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利率水平等。在目前普遍地相信,在凯恩斯的积极干预政策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常都要根据一定的经济指标,定期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以某种方式干预经济。其中可以得到些许启示,一为既然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调控经济,那么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走势肯定有影响;其二,既然中央银行根据一定的经济指标做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决定,那么身为投资者应可基于前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并根据自己对经济情势的分析,对中央银行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测。央行可藉由适当的货币政策影响投资大众之预期,进而影响金融市场,此一传递机能也将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管道。再者,货币政策要达成促进经济成长的目标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央行尚需借助于货币政策指标,才能于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预先看出货币政策所将产生的效果,以作为适时修正货币政策的依据。

货币政策既为然央行为实现政策最终目标而采取管制货币供给量或利率的政策措施,不过货币政策对最终目标一般缺乏直接影响效果,必须透过通称之短期目标来发生间接影响。短期目标可区分为操作目标与中间目标,其中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能精确控制之变量,但却与最终目标缺乏直接联系关系。而中间目标虽然央行的控制力较弱,然其与最终目标的关系则十分密切。货币政策之中间目标变量,除了作为货币政策是否过松或过紧的判断指标外,它更是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控制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一为价格性工具,以钉住利率为指标,而货币供给量可自由变动。其二为数量性工具,以钉住货币供给量(准备货币)为指标,但利率可自由调整。可是货币当局只能选择其一,因为这两种政策工具并无法同时存在。一般而言,货币数量之变动容易显示市场信息,但利率之变动却不易显示市场信息。例如,利率之上升,须经由以下三种效果来显示其市场指针,分别为流动性效果、所得效果与费雪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

从长期看,货币供给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货币政策能够通过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可以通过实施适宜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正向影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而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可以避免消费和投资的过快增长,可以有效稳定市场经济,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1]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1-20.

[2]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3):46-58.

[3]高铁梅,王金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J].金融研究,2001(3):50-58.

[4]梁德明.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0(4):4-8.

[5]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取向研究[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0.

韩凯(199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

猜你喜欢

供给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我国生鲜乳供给的价格滞后效应分析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考虑政府补贴的天然气市场供给博弈模型研究
土地财政依赖、保障房与商品房价格关系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