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大数据进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模式对比

2016-04-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金融公司商业银行

蒋 娅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利用大数据进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模式对比

蒋 娅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具有数据基础大数据公司不断通过优化风险控制手段抢占线上业务市场。商业银行也尝试通过自身的大数据基础,优化自身的个人贷款风险管控能力,与互联网大数据公司进行竞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了目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风险控制模式和能力,得出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控制的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控制;大数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金融行业的市场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尤其是个人贷款市场,互联网金融公司异军突起,凭借自身在客户资源大数据基础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优势,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激烈竞争,不断抢占市场。个人贷款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获客及风险控制水平的竞争,现将目前个人贷款市场上传统商业银行及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获客及风控的模式进行梳理。

一、个人贷款风险及风险主要来源

(一)个人贷款风险。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贷款后,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导致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但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仍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实践证明,风险管理工作到位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贷款业务有效营销,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二)个人贷款风险的来源。1.来自借款人信用的风险。个人信贷风险主要集中在借款人本身,借款人自己的个人收入、就业前景的稳定性、经营情况的发展好坏、个人身体状况以及个人道德的变化都会对信贷资金能否安全和及时收回产生影响。2.借款用途方面存在的风险。贷款安全是与借款用途的真实与否和前景密切相关的。借款人在借款之前,需要保证借款用合法、前景要足够客观、预期的收益良好、并且个人贷款的用途是和合法和真实的。

3.其他风险。如政策法律方面的风险、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借款人经营风险、借款人家庭变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等等。

二、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个人贷款风险管理模式比较

(一)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比较。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发展了很多年,具有比较稳定和丰富的客户来源,目前个人贷款风险控制主要目标是对客户进行贷款发放后的风险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甄别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多为新兴崛起进入个人贷款领域,相比商业银行并无稳定的客户来源,因此,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数据筛选风险可控的客户,主要目标是获取客户进行营销。

(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比较。传统商业银行由于能够获取的外部数据有限,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客户现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研发风险控制模型,目前较为主流的思路是,对个人贷款客户的年龄、学历、职业信息、区域、历史违约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以上因素和客户违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以上因素为参考,决策客户是否准入、额度、定价等。

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具有大量客户行为数据或交易数据,一般会根据自身所在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对客户数据掌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主要分类两类:一类是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如客户的阅读偏好、消费偏好等等),另一类是对客户的消费或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如对购物网站的销售情况、退货情况、收入情况等)。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各自具有的先天数据基础不同,均采取了依托自身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策略。但由于思路不同,因此风险控制对其业务的支撑角度存在差异,前者侧重贷款的后端风控,后者侧重贷款的前端营销获客。

(三)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比较。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控制主要依靠自身存量客户数据积累及外部人民银行征信数据,数据积累较为缓慢,且由于能够采集到的客户信息的变量较少,风险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存在瑕疵,且今后继续依靠该模式获取新客户的可能性较小,发展空间有限。但其优势为客户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较高,数据较为可靠,客户骗贷的可能性较小。

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主要依靠自身公司能获取的客户行为数据或交易数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和飞速发展,该部分数据的面和量均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模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发展空间加大,前景较好。但其劣势是,其数据来源全部来自网络,在其风控模型泄露时,骗贷者可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骗贷,客户骗贷的可能性较大。

三、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基于大数据风险管理比对的启示

(一)对商业银行的启示。由于商业银行数据的来源具有局限性,在策略选择上应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优化提升:第一阶段应选择和优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合作,购买其相关数据和服务,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获客能力;第二阶段应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同时进行学习、内化,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将优质的大数据公司等收购,内化为自身优势;第三阶段,将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和收购后的互联网大数据公司优势相结合,取长补短。

(二)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启示。虽然互联网金融公司具有较好的大数据优势和技术能力,但由于其“全网络化”特点,为骗贷者创造了空间,其风险控制模型一旦被骗贷者试探或盗取,将导致风险失控。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着力研究如何防止网上骗贷,不断优化、更新其风控模型。

(三)对金融监控部门的启示。随着科技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个人贷款业务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衍生出了新的风险(如骗贷风险),为维护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除商业银行外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监管和辅导,对资质不达标的机构应限制进入,避免产生较大面积的金融风险。

(四)对政府部门的启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互联网公司不断崛起,一方面对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融资需求进行了供给侧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该行业比较新,许多企业在发展策略和风险控制水平方面具有局限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规范和引导该类企业的发展,对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政策支持、智力支持,帮助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居民融资需求方面发光发热,发展壮大。

综上,科技的变革带动了金融领域的变革,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和网络普及等新的情况推动金融行业的个人管控的发展是一道新的命题,需要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及互联网企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对个人贷款风险的不断研究探讨基础之上,走出一条适应新社会环境的道路。

[1]吕乐天.浅谈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J].时代经贸:下旬,2008,6(15):187-188.被引量:2

[2]刘芬芳.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J].西部金融,2012(6):83-86.

[3]艾毓斌.个人信贷业务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2):48-50.

蒋娅(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在读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金融公司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的机制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银行信用担保贷款风险及有效控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