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多元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发展——以漳州市实验小学为例

2016-04-16柯智勇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漳州363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分层学科评价

柯智勇(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漳州363000)

实施多元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发展——以漳州市实验小学为例

柯智勇
(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漳州363000)

课程高效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优质发展。本文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三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以研促教、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的基础课程特色管理,以及拓展性课程设置与评价等方面分析漳州实小如何整合课程改革,实施多元课程管理,培养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特长。

课程结合;多元评价;个性发展

课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围绕这条生命线,我们不断探索的教学改革就像奏响音符的乐器,与“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理念,合力吹奏了一曲“两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三多”(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模式多样化)的育人乐章。

一、健全“三结合”课程实施

几年来,漳州实小依循“多样性、立体性、选择性”理念,构建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三结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一座“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推上一把”的个体成才的立交桥。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严格按照国家及省颁规定设置学科课程,严格做到:科目不随意增减,每个科目的周课时总量也不随意增减。各学科在规定课时内,每周各开辟一节课,专设为学科活动课。低年级语文和英语学科增设口语交际活动课,高年级语文学科增设阅读鉴文活动课。低年级数学增设趣味数学活动课,高年级数学增设智力数学实践课。音乐和美术学科增设名曲名画赏析课,科学、信息学科增设实验课,品社(品生)、体育学科增设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既能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学习目标,又能发展口语及动手能力。

2.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

设置学科类课程(包括学科类活动课程)为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以“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理念为引领,落实各学科各单元的教学要求,改革课堂教学,稳定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把“K·T·Y”(科学、体育、艺术类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纳为学校拓展性课程,并使其校本化,每周三课时,实行“小班化,分层次,走班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等显性课程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社会资源、教师影响等为主的隐性课程资源的相得益彰,让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都显现出育人价值。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以“绿色文化”为依托,在校园内唱响“绿色文化”主旋律,精心打造绿色环境文化、绿色行为文化、绿色体验文化。首先通过进一步体现“让环境说话”的理念。校道、操场墙体文化建设主要以“K·T·Y”科学、体育、艺术为主线,设置浮雕、塑像、地理园等,凸显“全人教育”特色,教学楼文化建设则以“爱的教育”为主线,做到层层有主题,凸显“绿色文化”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质,锻炼他们的能力。

二、完善基础课程管理

基础性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学科课程是重中之重,“聚焦课堂,科学高效”是实小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追求。多年来,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着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活动为主线”的高效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集体式研课、分层式施教、多元化评价”的教学规范与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1.以研促教,以集体研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一个学科课题,教师在教研组集体智慧的专业引领下,围绕课题,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和拓展点,做到每一节课的精心预设,实现高效课堂。如在语文学科中着力倡导以“讨论、议论、评论、争论、辩论”为主题的“五论进课堂”教学研究;数学课堂中着力倡导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执行策略——反思回顾”为模式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2.尊重差异,以分层施教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经过长期实践,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施教”。一是分层区别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瞄准学生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在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中,推行分层区别教学,为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布置分层区别作业。布置“A+B+C”作业,A为基础知识类,B为实践类,C为巩固拔高类,让学生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作业。“分层区别教学”中“分层不分班,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的原则,为不同学生创造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暂时飞不起来,跑不起来的,也能逐渐学会飞,学会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提高。

3.点面结合,以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实施科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课堂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诊断问题,并及时反馈,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多元评价,包括关注作业练习、实践表现、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等,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生互相评价和鼓励。各学段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设计不同水平的评价标准,实施有层次的学习评价,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

三、探索拓展性课程管理

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学生接受综合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建设中,实小以“让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指导,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文化内涵,以学校“K·T·Y”课程为领衔,努力挖掘开发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课程资源,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并形成适应学生成长需要的多元校本课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1.课程设置及实施

依据学校及师生的现状及发展需要,学校开发设置了德育型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K·T·Y”特色型拓展课程、自主型拓展课程等拓展性课程,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实小是省体操传统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绿色学校,在“K·T·Y”拓展课中,把科学、体育、艺术类作为龙头学科,开展体操、蹦床、“乐高”、生物科学、鼓号、管乐、小提琴、手风琴、羽毛球、足球、篮球、合唱、芭蕾、拉丁、木偶、国画、版画等四十几项深具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实践,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特色拓展课程为拓展性课程中的校级组课程,吸收各班有专业特长或有该专业发展潜力的学生参加,每周三节课,由学校指定专业教师执教,由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和发展水平创编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效果最优化,拓展性课程实行“小班化、分层次、走班制”,同一门课,不同教师来教授,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选择校级课程班,相对基础的同学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年级课程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发展。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而在一起上同样的课程。

2.课程评价

学校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展,每学期组织两次的质量监测,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成果形式为质量抽测与书面总结。监测依据市教育局的质量监测标准,设定校本评价方式。评价的对象为教师、小组、个人。对教师的评价,采用材料测评、成果测评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校本课程的计划、方案、教材创编占40%,成果占40%,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占20%。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考勤记录、课堂表现来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制作成果、作品、表演、汇报等)占60%,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占40%。学生评价采用自评、小组评与班级评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等级制”和“奖励制”两部分,“等级制”表现为鼓励性评语+等第评价,“奖励制”根据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社团活动的情况进行总评奖励,成绩列入《学生素质教育成长手册》。

课程改革的路上还是有不少困难和困惑,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紧紧围绕让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思想,继续努力规划合理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课程体系,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夏星,何敏.重庆一中:卓尔不群,彰显特色[N].重庆日报,2010-05-24.

[3]赵长荣.关于新课程课堂评价的探讨[J].陕西教育,2010(9).

[4]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分层学科评价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