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

2016-04-16祝小茗胡慧玲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职业道德

祝小茗,胡慧玲

(1.武警长白山公安边防支队,吉林 白山 134511;2.中共广元市委党校,四川 广元 628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

祝小茗1,胡慧玲2

(1.武警长白山公安边防支队,吉林 白山 134511;2.中共广元市委党校,四川 广元 628000)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就业教育在实践中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可以矫正从业观念、转变思想偏差;另一方面,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要求。实现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创业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在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的基础上,狠抓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与艰苦奋斗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道德;就业指导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良好的就业创业形势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时代的境遇下,如何帮助广大青年顺利地就业,推进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审视,以往的就业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缺憾,或偏于经济学的“功利”眼光,或单纯倚重于“技能”的培养,却鲜于从品德素养与能力素质的有机联系来把握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1]。已有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实现高度耦合,在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从思想引导与就业创业基本素质的有机联系来把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各高校在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的同时,应稳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上好“最后一课”

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与积累。离校前,部分学生会因为就业问题引起思想波动,更有甚者厌恶参与社会生活。此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针对性”,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在做好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形势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大学中的最后一课[2]。在就业教育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诚信教育,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职业论坛等形式讲明诚信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对毕业生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可以通过隆重而热烈的毕业典礼,着重表彰那些选择基层、到西部去的优秀学生,鼓励广大毕业生在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回报祖国。要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倾听毕业生的心声,竭尽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使毕业生离校工作井然有序,大力培养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的真情实感。

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要完善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力争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明晰政策走向。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使用海报、图表等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求职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矫正从业观念

受传统从业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依然希望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求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就业观念亦在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传统的从一而终直到退休的职业观念逐步消解,曾经占据上风的“求稳”思想,被高职高薪、职业愿景所取代。

因此,要缓解就业压力,首先要让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摆脱一谈就业,就是“政府首选,事业单位次之,大型企业求全”的错误想法。国外经验表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岗位需求与劳动力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那些有文化底蕴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换言之,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分野,收入和发展取向并非完全对等。即,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勤奋努力面前机会还是总体均衡的。

通过“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助推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指引学生深刻感悟“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让他们感到:曾经“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再追求高薪、高职、高起点的就业目标已经严重脱离现实。对于高校就业部门,要广泛收集研判现有政策,鼓励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也可以选择任职村官、对口援建,在现有的政策下成长成才。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引导他们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摒弃贪图安逸稳定、盲目从众的错误观念。此外,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等新路子,教会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使个人素质能力合乎岗位的需要。

(三)转变思想偏差

不可否认,双向选择、自主创业已是大势所趋。据调查,在众多毕业生中依然存在着“等”“靠”思想、一份职业定终身、专业要对口等择业误区。2015年1月人民网教育频道开展了一项调查(样本容量121147人):其中9.8%的大学生唯“成绩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会导致就业不理想;18.9%的大学生认为既然已经走出了大山就没脸再见江东父老;30.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分配不公,自己没有背景,好的职业都被“富二代”“官二代”“关系户”夺去了等等[3]。从数据来看,社会痼疾与资源缺失似乎是引起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究其本质还是认识上的偏激。因此,及时纠正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的思想偏差,对求学者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其特有的转化功能和调节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大学从来不是某项具体技能的授业所,而是通过系统学习,使一个人能够具备走向成功的潜质。在求学期间大学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信心,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此外,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抗压抗挫折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身的业务专长,挖掘内在潜力,凸显基础优势,从而找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远大抱负的舞台。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创业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面临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呈现出的新问题、新特点,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伴随职业指导全过程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强调“短平快”,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目标,而职业指导颇有“量身定做”的意味,在权衡“个体素质”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对终身从事职业的指导。残酷的就业现状让许多高校意识到,只注重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犹如“饮鸩止渴”,即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有的得益于家庭背景、导师等个人关系;有的是迷信“面试宝典”,靠猜押考官的问题,凭借一时的“出色”发挥,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境,宏观上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微观上要求高等院校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终身学习、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早在2005年,江苏、广东、浙江三省的部分高校率先从入学伊始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尽早明确所学专业的就业取向。对那些学科生僻、需求有限的专业,鼓励学生辅修第二学位,继而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他们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就业创业教育要及时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当中,防止单面灌输,提倡温润渗透,尽早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设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

不可否认,当前对大学教学水平评价的体系中,就业率仍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围绕确保学生顺利就业而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紧密围绕职业指导这一环节,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职业观”“择业观” “就业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点,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的作用。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难题,可以采取个案讲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重点强化奋斗精神、吃苦精神、牺牲精神的塑造,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同时,要帮助学生明晰职业走向、熟知岗位规范、提升职业技能、了解职场文化与职业伦理等,在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培养职业兴趣,挖掘内在潜力,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心理技能,丰富创业教育的实践内涵。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其他教育过程相辅相成

个别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功利化”倾向,过度强调“自我包装”的“外部”技能而忽视内在实力、人格修养、协作精神的培养[5]。因此,在对广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把握几个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大学生多办实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懂得趋利避害;要加强诚信教育,避免学历造假、简历造假、经历造假等失信行为;要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培育高尚纯正的价值取向;要加强创业教育,宣讲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研发、自主创业,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用人单位的遴选,正确看待用人不公问题。尤其在教育实习、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操作实验过程中,更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成绩与工作业绩” “个人能力与社会关系” “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保证大学生能顺利、及时就业,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丰收。

三、就业创业教育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涵

面临紧张的就业形势,高等院校要教导学生强化使命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国家需求,主动储备适应社会发展与未来从事创业活动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协调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一)理想信念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指出:“创业目标是高悬于理想之路的导向明灯,有效地控制与理想目标相悖的行为冲动,同时激发创业主体的聪明才智和拼搏活力,并保持行为的持久性,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精神动力。”[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手捧饭碗的时代已经终结,昔日的“统包统分”已经转变成“自主择业”。基于此,理想信念的思想引领就变得尤为重要,尽早审视“想做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助于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尚的品格去赢得心仪的岗位,从而坚定“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的理想信念。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自身优势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在适当的时候投身创业,是一名“理性人”应有的素质。因为“行为理性”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减缓与理想目标相悖的行为冲动,持续激发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大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精神动力。

再次,就业创业教育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反面警示” “典型示范”“目标牵引”的效能。通过对成功人士白手起家、攻坚克难的成长历程的解读,辅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创业考察和市场田野调查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感觉到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对于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使他们意识到成功的背后蕴含艰辛的付出与超凡的毅力,尽早树立“靠自己”“靠能力”“靠机遇”的成才理念,摒弃“庸俗关系学”与“金钱万能学”的错误论调。

(二)职业道德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高尚品格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7]

不可否认,个别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又不愿吃苦,既没有责任感,又缺乏务实精神。部分毕业生就业动机不纯,不是怨天尤人、频繁跳槽,就是一旦羽翼丰满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这些现象不但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更对高校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上述情况警示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道德始终是成才之本、立身之要。因此,广大高校在入学伊始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不断强化社会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和敬业精神。经验证明,在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各用人单位同样要求员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我们要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在强调拓宽知识面、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与公民精神,教育学生职业不仅是谋生糊口的手段、施展才华的场所、确立地位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展示德行的舞台。

(三)诚实守信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黏合剂和市场经济的基石。”[8]当代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审视,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理解成“契约”,公民与国家代表了公权利与私权利间的“契约”,“求职”与“就业”更是基于劳动法律调整下的“意思自治”。毫无疑问,诚实守信是形成“契约”的思想前提,社会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受到法律法规的规制与保护。当前,部分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无视“诚信”观念,为了达到目的,在竞争中不择手段,考试作弊、“克隆”论文、履历造假、损人利己、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丑陋行为,不仅让母校蒙羞,更降低了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群体的客观评价。

因此,严峻的失信行为倒逼我们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诚信教育,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成为开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9]。在日常管理中凸显制度的“刚性”作用,不断完善个人信用档案、广泛推行就业推荐材料审查制,使诚信督导贯穿整个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切实通过教育引导筑牢走出校门前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健全大学生的社会人格与心理品格,使他们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艰苦奋斗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青年人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勤劳和业绩实现人生的精彩。”[10]创业过程需要劳动者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物化劳动。无论何种职业,艰苦奋斗永远是一种人格特质、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换言之,创业就业教育实际上是艰苦奋斗精神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外在诠释,它对创业型人才的成长尤为重要。

譬如,可以采取创业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举办高端讲坛、邀请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用成长成才标兵、优秀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发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热情,增强他们敢于“自我突破”“自我实现”的勇气,使他们感到无论任何领域、无论何种职业,艰苦奋斗永远是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此外,部分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市场意识、管理水平与人际能力,广泛涉猎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如企业注册、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财务管理和法律常识,增强他们投资决策、抵御风险的敏感度。还可以利用校企实训基地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独特优势,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供少量资金,让大学生自主选择经营小型项目。也可以由学校牵头,规避用工风险,为大学生从事打工、社会兼职提供岗位,或在校园内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处理棘手问题与化解职业风险的能力,弘扬吃苦耐劳的品质,积累丰富的创业就业经验。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经济跨越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生长点和契合点,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把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作为历史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天华,刘艳良.高校创业就业教育研究综述及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57-60.

[2]曾雄兵,张淑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黄敬宝.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调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4]魏莉梅.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候慧君.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6]王建民.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向征.诚信教育优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0]人民日报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练秀明)

An Integration Study on Universi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ZHU Xiao-ming1,HU Hui-ling2

(1.Changbai Mountain Detachment,Baishan 134511,China; 2.CPC Committee Party School,Guangyuan 628000,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occupational ethics;career guidance

Abstract: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On one han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t can construct career concept and change ideological bias.On the other hand,it’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improving studen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To realiz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iversity shoul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mote the ideal education,occupat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d honesty education,and hard work education.

* 收稿日期:2016-05-06

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就业导向研究”(15YJA310008) 。

作者简介:祝小茗(1987-),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与理论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6)03-0051-0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职业道德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