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有了你
2016-04-16李浣
■李浣
只因有了你
■李浣
我与检察日报的缘分始于1991年7月4日——她的创刊日,那时候她的名字叫中国检察报。
1991年,我院来了两位刚分到检察日报社的实习生,她们是报社最早的一批编辑人员,一位叫江迎春、一位叫王琰。当时她们与我在反贪科朝夕相处、反贪倡廉。是她们鼓励我在办案之余,多向报纸投稿,让新华检察在全国扬名。
找到早年发稿的剪报本,那里面珍藏着一篇篇在检察日报变成铅字的文章。当时还没有传真,更没有电子邮箱,我的第一篇稿件是通过邮局寄给编辑的,过了几日收到了退稿函,编辑部主任在稿件上用醒目的红笔大字赫然批着“不予采用”,编辑和育东老师在原稿上详细评点了稿件优劣之处,鼓励我继续写稿。
虽然首战折戟,但我并没有气馁。我开始努力领会、研究检察报“就检察说社会,就社会说检察”的办报理念,“天天传播反腐新闻,期期提供法律服务”的特色,“讲故事、说新闻”的写作方法。特别是反复学习时任总编刘佑生《化腐朽为神奇》等文章,对版面、栏目特点潜心琢磨,从那时起检察日报的编辑、记者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在编辑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文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开始发表“豆腐块”文章。1994年8月11日,我写的《检察官速写》在二版刊发;1995年7月9日四版,在《衙门口说古》栏目刊发了我写的《泰州冤案》;1996年11月8日二版头条反映我院检察官风采的《正是金风送爽时》见报。之后,我写的侦破通讯《金屋藏娇记》《贪婪的白衣使者》《迷途羔羊》,放言录《淑女》,社会万象《拙劣假戏骗得巨额贷款》《办案亏本生恶念,绑架小儿索钱财》,办案感悟《首次出击》,工作短消息《石家庄新华区破获一商业受贿案》等纷纷问世。从此,我院工作的消息、通讯甚至我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成了检察日报编辑工作台上的“常客”。
到了新世纪,我的上稿数量就更多了。每当看到发表的文章,就不禁为编辑的“点石成金”拍案叫绝,然后叹息自己“功力”不足。2010年6月14日报道我院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工作的《孙向立:排查“三鹿奶粉”患儿》的通讯,在素材投出后,《声音周刊》编辑认为有可用之处,于是从选材、文章架构、文字表述直到照片,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指导,其间的电话、邮件往来十几次。有了这样的好编辑,检察日报也就有了清晰、鲜明、准确的定位和质量保证。
近年来我加入了报社各版面编辑组建的QQ宣传群,有了“绿色通道”,老师在QQ群里发布征文信息,讲述稿件写作要求,点评稿件成败,让我们通讯员有如虎添翼的感觉,下笔如有神。更难忘的是在去年金桂飘香的季节,受《绿海副刊》编辑部的邀请,我在河南省方城县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暨“检察院的故事”创作研讨会,有幸见到了文艺界的诸多专家学者,聆听专家们畅谈文学创作的经验、心得与体悟,与编辑老师和其他检察院的宣传大咖有了近距离接触沟通的机会,感到十分满足。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院在检察日报的发稿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基层院首位。由于宣传、调研工作成绩突出,我屡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并将“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十大检察文化名人”桂冠收入囊中。书橱里的奖状、奖章、奖杯,见证了“后台”检察日报编辑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每每伏案静思,创作维艰,当在检察日报上看到自己的稿件变成铅字,刹那间便感觉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让我感觉人生快乐莫过于此。与检察日报相知相伴25年,感激、感谢、感恩、感动。
25年,尽管岁月更迭、华发暗生,但因有了检察日报,幸福便时时来到我身边,这种感觉也将永远伴随着我。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