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路上的锤炼

2016-04-16柴春元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检察干警检察院长征

■柴春元



长征路上的锤炼

■柴春元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长征、宣传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充分展示长征沿线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精神风貌,传递更多的基层声音,检察日报社编委会研究决定,从当年9月上旬开始,开展“现在出发——走访长征路上的检察院”活动。

那年8月底,得知报社组织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方式是“海选”,要公开“招募”记者参加,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报了名,很快,丁海东和我幸运地被选中,担负起这一荣耀而艰巨的大型采访任务。于是,我们告别家人,收拾行囊,开始了两个月繁忙而有意义的采访经历。自9月8日启程,11月5日结束采访返回(其间国庆节休息),整个采访过程历时近两个月,采访基层检察院41家。

10年之后,回头看看,一路上的见闻、喜悦乃至艰辛、劳顿,酸甜苦辣,都成了美好回忆,成了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经历和收获。

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的难题和挑战

此次活动,报社确定的报道计划是:秉承“传承长征精神,见证检察风貌”的主旨,两位记者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历史,描写人物,挖掘典型,反映我国检察干警真实、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样一个宏大主题要通过记者的具体采访活动获得落实,采访活动刚刚开始不久,我们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难。

采访模式大体是这样的:两名记者沿着长征路采访沿线基层院,每个院完成一篇新闻报道,节奏上基本上是每天走访一家,一人写稿,一人调整,当天发稿次日见报,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几十家检察院,情况各不相同,工作各有特色,如何在奔波劳碌中通过短暂的采访活动准确抓住亮点,将其生动传神地写出来,成了系列采访活动最大的难题。

采访开始十来天后,我们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一是写稿方法问题。现在才走了十来个院,就已经在为避免内容和写法重复而费脑筋,后面还有75%的路,这样势必造成难度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最终只能是两个结果,要么难以为继,要么越写越枯燥。

二是着力点问题。这次采访的主要对象是基层检察院。我们每天写东西,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取向为指导?是称颂,那么称颂什么?怎么称颂?是谈困难,那么如何谈?怎么挖?是揭露问题,那么怎么揭露?

三是体系化问题。走了几十个院,写了几十篇稿,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效果是:回头看看,一盘散沙,根本没有一个主线做支撑。这样的话,这次采访的意义就只不过是“几十篇稿子的工作量”了。我们想达到的效果是,每篇稿子虽然只是一枝一叶,但最后凑成一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基层检察院、检察工作、检察干警的全貌。而要做到这一条,只是每天机械地低头采写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思路。

在实践中提升战斗力写出好作品

带着问题上路,边实践边思索和总结。到了10月中旬,我们发现自己越走越有信心,越写越有心得了。我们体会到:各地方检察院的多彩特色与工作成绩是我们完成采写活动的坚实基础。有的检察院体现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执法理念,有的体现为在相对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努力,有的体现为针对独特地方特征的突出工作,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采访中试图关注和抓住的点。

酝酿主题尤为重要。在四川的采访中,除去行路和接洽,采访一个检察院的时间有时候不足两个小时,如果没有地方检察院的事先准备,顺利采写是很难进行的,遑论写出特色和深度。因此,对于采写内容的事先设计十分重要。例如采访若尔盖的头一天,知道北京将要举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将发表重要讲话,因此事先就想到了和谐这个主题。而第二天的采访中,恰巧这个地方是多民族聚居区,检察机关在促进、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相当有成就和心得,这样双方一碰,火花就出来了,采访相当顺利,写稿也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与各地记者站同志密切配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记者站同志熟悉当地检察院的人员、工作亮点与特点,另外像路程、路况、本地特别注意事项等,他们都处于很大的信息优势地位。

报社的统筹规划和张弛相济的安排是采访能够顺利坚持的根本保障。我们在前方采访,总部总是事先做好了前面的路程设计和行程安排,为了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领导多次指示注意安全、注意休息;特别是在四川泸定,在我们采访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在四川邛崃开会的李雪慧副总编(现任检察日报社长)百忙中抽时间特地赶到泸定看望我们,为我们打气,这样的精神鼓励客观上为我们增添了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我们意识到了自己要写的究竟是什么。它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检魂!写当代基层检察院的精神风貌,写检察人员忠于检察事业的各个侧面。比如,基层检察院女干警的实际状况、现实问题,她们的苦恼和乐趣;还有检察院新进大学生、老同志、检察长等等,他们的困惑、快乐、坚守。如此,几十篇稿子写出来,回头一看,可以归类为“人物篇”“业务篇”“改革篇”“发展篇”等几个大侧面,基层检察机关的形象,基层检察干警的精神也就比较好地展现出来了

这样一来,整个采访活动也就不再是“无意识的延续”,而成了一个主动而生动的过程了,我们还总结出一些具体的采写方法和心得:

关于描写侧面,可以分为检察人(检察长、中层、女干警、新人等);检察业务(各个业务领域的困难和经验);检察改革(司法考试、经费改革等等);检察院建设(两房、信息化等);等等。

采访过程,应坚决摒弃削足适履的做法。不以被采访对象填充自己的既定框架,而是抓住每个检察院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去写。

“立体性报道”的有益尝试

为了增强报道效果,丰富报道层次,在采写新闻报道的同时,丁海东和我都开通了“长征博客”,在繁忙劳碌的采访过程中每日更新。

由于博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更广的包容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图文并茂形式不限,得到了报社同仁、全国检察干警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例如,2006年10月14日,我们从云南禄劝出发,准备渡过金沙江赶往四川会理。金沙江北岸的一段山路,是我们出发以来所历经最险峻的路段。山高坡陡,而且完全是“原始”的石头路,车子沿山绕行,脚下就是水流湍急的金沙江,28公里的路,居然走了两个多小时。路越高,谷越深,向下看去越加眩晕,我们依然坚持从车窗抓拍沿途的图片,车子颠簸不已,我们的快门也“工作”不止。在四川若尔盖,我们真正见识了以前听说的“草地天气”,走在松潘草地,天气阴冷,来到巴西会议旧址,阳光明媚。半个小时后在若尔盖县城午饭,突降冰雹,下午又下起雨来。深夜,又下雪了……这些采访中的经历和见闻,都图文并茂地在博文中体现出来。

此外,采访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形成了一篇《长征沿线基层检察院现状调查报告》,从检察工作开展与执法形象、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基层院编制与检察干警待遇状况、《检察官法》与《公务员法》的协调统一实施问题等几个大方面,理性详实地对基层检察院的现实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搜集整理了第一手鲜活的素材。

参加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经历使我深深意识到:走出去,接触、采写鲜活而多彩的当代现实生活,是一名记者必经的历练过程。像重走长征路这样长时间、大范围、多角度的采写生活,更是作为一名记者不可多得的宝贵人生财富。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猜你喜欢

检察干警检察院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司法改革进程中检察干警培训学习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加强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研究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加强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研究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