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的有益尝试
2016-04-16林雪花
林雪花
(莆田职业技术学校,福建莆田351100)
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的有益尝试
林雪花
(莆田职业技术学校,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中职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由于学生素质较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得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再现情境,理解难懂词语,更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开拓。
关键词:多媒体;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其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感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得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以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一、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原因主要有:
(1)中职职业教育导向下语文教学被边缘化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多数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提高职业技能而设置的。语文教学虽然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与专业课教育相辅相成,但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课时安排不足,使得中职语文教育处于边缘化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松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
(2)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学习困难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数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时就属于双困生或特困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惰性强,而且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形在神离。他们原有的基础很不扎实,分不清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较差,语文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差的情况下,这些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语文,自然困难重重。
(3)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小,很多教师基本上没有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现在中职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解来灌输知识,一节课基本上是讲授为主,师生间的互动寥寥可数。[2]教师教学单调,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率低下。
2.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
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直观性强,能够化难为易,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将其应用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直观性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语句晦涩难以理解,教师难以将其很好解释,再或有些场景气势宏伟,教师难以用语言真实再现。多媒体能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学生如临其境,深刻理解语文教师难以言传的情境。同时,这种生动形象的直观画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参与课堂的愿望,从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解决是决定一堂课质量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如果不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一旦重点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会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多媒体的重播、强调、慢放、定格等功能,可以让学生反复接受重难点知识,便于记忆理解。而且,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能够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掌握。
(3)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流,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的参与融入是课堂知识能否有效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中职语文教育的课堂互动性差,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操控教学过程,进行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有层次、有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够培养归纳、推理、演绎、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各不相同,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设疑激趣,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尤为关键,在导入过程中,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设疑激趣,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比如《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以小屋为中心,通过高低远近的位置变化和晨昏昼夜的光线变化,多侧面多角度地勾勒出小屋的景观及其四围的自然环境——绿树、花园、围墙、交通等,从而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以及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如果单从字面上向学生讲解文本所描述的景物,学生是无法感受到那自然景物的美,更无从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作者所描绘的自然景物,配上相应的文字讲解,学生就如临其境,心中自然而然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观察、描述、想象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直观呈现,有效理解难懂词语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语文课本中的词语,有些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学生就能理解,有些词语即使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还是无法真正揣摩到其中真正的含义,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加深理解。[3]《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及其顽强的生命力。课本中有“逶迤”“遒劲”几个抽象的词,学生通过教师讲解都能知道这是描述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及其生命力的顽强,但具体是什么样子光凭语言的描述和学生的想象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多媒体的创作,真实再现那一望无垠、连绵起伏的沙丘以及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上的样子,从而感受到红柳的生命力的顽强。
3.拓展训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又是开发其思辨能力,陶冶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更宽泛的素材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并让学生自由想象和思考。[4]同时,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宽泛性和丰富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本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例如,学习《静女》和《采薇》时,教师就可以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延伸《诗经》中其它诗篇,如《子衿》《氓》等,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人的爱情观。这样通过多媒体扩宽信息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作品所赋予的时代意义。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它一改传统教学的单调、呆板,对于创设情境,直观生动再现场景,突破重难点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有些教师在尝到甜头之后,就盲目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课件全盘包办。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其优势,但其应用应该全面、客观,而不是一味盲从,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节有度
多媒体生动活泼的画面确实可以让学生直观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显然过头了,一节课基本上都是在演示多媒体,成为电脑操作员,学生忙于看课件而没有思考,失去了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节有度,力求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的辩证统一[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使二者的优点都得以发挥,相得益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多媒体的使用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
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我们提倡多媒体信息的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精”备课,对于有必要,内容适合的我们可以积极使用,但切忌在教学盲目使用。
3.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所在,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有些教师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传递给学生而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助推器。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多媒体的使用应结合多种形式
多媒体的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视频、音频、图画等形式可以相互结合使用,而且,传统教学中的对话交流、辩论表演等形式也要交互使用。不论哪种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上进状态,都可以采用。切忌拘泥于单一形式,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多媒体教学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并不具备全面的教学功能。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小英.试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2]罗粤粤.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3(2).
[3]李洪洋,弘强,田雪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教学效率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4]林艳秋.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2013(11).
[5]许绚如.论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2014(11).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3-0015-03
收稿日期:2016 - 03 - 05
作者简介:林雪花(1974-),女,福建莆田人,莆田职业技术学校中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