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可行性探讨
2016-04-16
(安阳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可行性探讨
李辉丽
(安阳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心里日益复杂,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复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社会工作是秉承助人自助的专业助人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工作方法。本文,笔者试图将两者结合,探讨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可行性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名词,最早由美国提出,美国社会工作协会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为实现学生发展目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努力达到学校教育目标工作方法。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方法,是一种职业。综合各个学者的定义和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特色,笔者将学校社会工作解释为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将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机构(比如学校)中,在和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的互动中,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一种工作方法。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新兴的职业,一般都要依托学校的行政机构(比如校团委)才能开展工作,行政色彩较为浓厚。目前,我国设有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岗位的学校数量并不多,这些学校多分布在香港台湾以及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南京等发达地区。但随着大学生群体个性日益多元化,人生目标模糊化理想化,人际交往中自卑与自负矛盾化等特点,高校社会工作者进驻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
二、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笔者结合文献和高校工作经验,着重从两大方面着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传统高校管理注重制度压人,缺乏个性化、特色化
高校管理部门通常过于强调自身权威,注重学生对学校制度的服从。学校的行政化体制,使得管理部门的管理得以维持秩序。因此,他们以“不出错”为前提进行日常管理,这使得高校管理者习惯性地认为要管理高校这个大集体,就必须用尽可能多的制度条文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以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规范,因为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是成年人,都早已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管理工作就是要使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学校的规范。高校学生只需要遵守这些条例即可。即便创新,也要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学生受到制度统一规范和领导,一旦触犯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忽略特殊情况。
高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学生的安全,传统高校行政管理一直认为学生不出事,管理就做到位了。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学生一直遵守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者的心愿,但是这种压制式的管理理念却忽视了学生的特殊性、自主性。
(二)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方式较为正统,缺乏活力
高校学生管理通常强调学生的共性需求,即,以多数人为主,重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和特殊需求缺乏关注。传统高校管理方式单一,习惯一刀切,简单粗暴又高效。但是,一旦出现特殊问题,往往会陷入被动应付局面,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缺乏应急管理方式,多是依据经验采用补救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比较正统。对于问题学生,往往采用写检查、通报批评、处分、记过、叫家长等传统惩罚措施压制学生,而这类学生不仅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更加叛逆。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总体上缺乏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如果适当引入学校社团、学校其他部门、家庭、社会等新力量,注入新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引入家庭好和社会这些外部力量,使高校的管理方式更加活泼,更加富有特色,更能够根据个别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根据此,建立和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各种合作关系,跟他们结成合作伙伴关系,遇到学生问题共同分享彼此的一定的管理权力和有效信息,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助管理方式,这样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和进步。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就本质而言,学校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的服务方法,是一种职业。高校社会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两者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联。这为高校社会工作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提供了可能性。
第一,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的价值理念一致。
社会工作经历长期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专业特色和理念。它根植于社会工作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社会工作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有改变自我、自我成长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自身都有无限的潜能。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即社会工作者帮助有困难的人,提升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使他们实现自助。由此社会工作引申出另外两个基本理念。一是人格平等,社会工作认为案主和服务对象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服务对象都有其尊严;二是案主自决,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建议,社会工作者只是提升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帮服务对象做出决定,服务对象本身作为一个个体,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相信这一点。因此本质来讲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助人的服务工作。而高校社会工作就是利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发展而来的。
另外,随着大学生群体日益复杂,“以人为本”也是高校行政管理者日益追求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两者在对待学生的理念上是一致的。
第二,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一致。
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正常融入高校,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注重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成才是高校管理的目标。二者目标一致,即都希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第三,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一致。
目前,国内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涉及生活、学习困难学生、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社区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行政政策等领域,主要实现学生的心理疏导、学业帮扶、人生发展等功能,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有:通过提供个案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困境;社工与家长建立良性互动,有效利用家庭资源,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家校联合;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起到协助和有效沟通作用。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主要工作有: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活,即学会送给你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第二,学生的思想、心理,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学生的就业情况。
两者在功能内容上是契合一致的,只不过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更专业的方法和职业,它更加具体,而高校管理工作则相对比较广泛。
四、学校社会工作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途径探讨
目前,随着高校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日益增加的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不断改革和创新。目前,虽然学校社会工作还大陆比较新颖,但高校学生管理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理念层面的运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势必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利用权变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贴近学生需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准则。
根据环境的变化,将学生问题融入当时当地的环境,适时调整现有制度,随机应变有效管理学生群体。社会工作所坚持的“人在情境中”理念跟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传统管理学观点强调,组织规范和制度,强调管理领导职能。而社工观点强调,以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问题,预防问题产生,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二者在高校育人的理念上保持了很大的一致性,这就使得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接受社会工作理念存在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将学校社会工作理念逐步贯穿、发展、普及到高校的方式,来实现社工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普及化。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体,宣传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结合现代社交平台,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使大学生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和理念,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构建良好的校园工作环境和理念宣传环境;另一方面,进行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念的培训,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他们了解、接受并在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从以上两方面,促进社会工作理念的嵌入和原有学生管理理念的完美结合。
第二,制度层面的运用。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行政色彩浓厚,一般都要依托政府。同样,高校社会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要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得到推广,必须依托学校行政机构,在学校的行政体制中有一席之地。因此,应在制度上,制定并提供高校社会工作岗位,建立高校社会工作招聘制度。例如,在高校团委部门中招聘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使社会工作融入校团委。同时,制定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团委工作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如此便可以使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活动、个案活动中获得校团委的理解与政策支持;制定高校社会工作相关评估制度,以保证高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制。
第三,方法层面的运用。
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社会工作者在高校的工作基本上是行政工作。而高校行政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往往有自己的惯性方法和技巧,这些惯性方法和技巧虽然对解决学生问题、实现教育目标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和技巧更多的强调管理过程,不注重学生的个体性。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传统经验处理问题,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而学校社会工在本质上是服务性的,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强调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开发。一般情况下,可以借鉴我国香港和台湾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小组活动,解决大学生群体某些共性问题。另外,针对学生个体问题,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一对一指导。这些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和学校建立一种和谐互动气氛,进而还可以缓解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方法上,传统行政管理工作方法和高校社会工作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
目前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众多城市建立社工机构并逐步走上专业化服务,同时国家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并成立社会工作相关行政部门,如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处等,并开始进行社工人员招聘。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目标和功能内容跟高校学生管理有很多契合处,将学校社会工作运用到我国高校管理中,是大势所趋,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但任重而道远。
[1]易刚.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09.
[2]刘扬,章国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姚进忠,邓玮.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取向——基于嵌入性整合的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7.
李辉丽(1987.6-),女,河南,安阳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