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贫困村产业扶贫研究
——以四川省W村为例
2016-04-16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2)
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贫困村产业扶贫研究
——以四川省W村为例
张远瑞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可持续生计方法展示了一种观察和分析贫困的视角,通过分析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可以得出其对产业扶贫的一些基本要求。文章以W村产业扶贫实践为例,分析其在可持续生计的视角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W村下一步产业扶贫的对策。
可持续生计;贫困村;产业扶贫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分析产业扶贫的实施状况,能够更有效的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可持续生计内涵及与其对产业扶贫的基本要求
(一)可持续生计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生计”(sustainable livelihood),在1995年社会发展峰会上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中这样表述可持续生计:“使所有男人和妇女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和工作,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生计”。Scoones(1998)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为:“某一个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活动组成。如果能够应付压力和冲击进而恢复,并且在不过度消耗其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维持或改善其能力和资产,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1]
可以说,可持续生计就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为村民确立可持续生计方式,使农户生存不再具有“脆弱性”,也就不会再返贫。
(二)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只有为贫困户提供了可持续的生计才能使其获得长久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有: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让贫困户充分的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的他们的意愿。同时要关注区域内贫困户的生计资本变化情况,不同的生计资本状况会促使贫困户做出不同的选择,结合其基本条件,才能使措施更具针对性。
2.强调可持续性。通过产业扶贫要使贫困户生计具有可持续性,面对外部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也是可恢复的。其所依赖的资源也应是可持续的,在外部支持减少或者“撤离”时生计不被“摧毁”。
3.强调发展能力。这要求贫困人口的多种福利需求都能够得到持续满足和改善,而不局限于经济收入的增加,“也就是说,民众不仅仅追求高额收入,同时还追求改善健康水平,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减少脆弱性并且力图规避风险”,[2]生计应该处于逐步的发展之中,通过产业扶贫,不应仅仅使贫困户获得一项产业或工作,更重要的是具备逐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能力。
二、W村产业扶贫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W村的基本情况
W村位于N市J区这一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该镇5个贫困村之一,有393户、1264人。全村总面积2614亩,耕地1508亩(田643亩,土865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15元,有贫困户72户、270人,贫困发生率22.4﹪。主要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的为32户125人,因残致贫8户24人,因学致贫5户21人,缺技术致贫14户50人,缺劳力致贫7户24人,缺资金致贫6户26人。疾病、残疾对农户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些贫困户一般可以通过重大疾病救助来帮助脱贫。而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贫困户就需要通过产业帮扶方式,增加贫困户的生计资本,帮助其脱贫。
据统计,2014年,W村水果种植面积为650亩,产量330吨;水产养殖面积36亩,产量2吨。该村已实现土地流转300亩,发展水果专业大户3户,枇杷、梨、桃子等产业具备进一步产业化的基础。W村的主要养殖对象为小家禽,小家禽养殖周期较短,成本低,但每户养殖规模较小,没有养殖大户,没有形成规模。[3]截止2014年年底,该村已修好的村道公路有11公里,还需硬化的毛胚路2.7公里;全村山坪塘6口,蓄水池22口,石河堰2处,河道4公里,大部分设施都年久失修,急需修复。[4]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
根据W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贫困原因,2015开始,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主要措施有: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保障,是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壁垒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5]W村修建连接公路和断头路,为村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修建水域堤坝、石河堰、蓄水池,以改善区域内农业灌溉条件。2015年12月,区群工局拨4万元整治村内9社的断头路,2016年年初,群工局又拨款1万元整治村内1社的道路,但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存在。
2.短期的养殖和长期的种植相结合
W村相关帮扶干部商讨后决定采取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方式来扶贫。在养殖业中,贫困户可以从鸡、鸭、鹅、猪四类中选择一类来养殖,由镇政府发放幼苗,可使贫困户能迅速获得一定收益。在种植业中选择水果种植,主要是考虑到本村从事水果种植业的农户多、时间久,种植以梨、枇杷为主,同样由贫困户选择种植品类、种植规模,镇政府发放果苗。种养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它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肥水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6]在养殖方面:2015年W村一共发放了400只鸡、150只鸭、408头鹅、5头猪、9头羊到贫困户手中。种植方面:W村2015年12月,利用争取到的20万国家扶贫资金,发放了16700根枇杷幼苗。通过长期的种植的短期的养殖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解决生计困难问题。
3.扶持合作社,发挥其带动作用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发展中往往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大力扶持发展良好、带动力强的当地农业合作社,让其带动普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农业合作社具备良好的示范效应,可以为区域内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为相关村民提供销售、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在W村的发展中,大力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对其土地流转范围内的贫困户开展帮扶。2016年2月,镇政府就投入20万专项资金给W村的迎春果蔬专业合作社,用于其园区的生产用路建设。而迎春果蔬专业合作社社主就是本地村民,在2015年还引进重庆地区商贩收购本村村民的枇杷20多吨,有效解决了当时村民的枇杷销售问题。
4.小额贷款扶持
国务院扶贫办会同相关部委提出了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以免抵押、免担保、财政扶贫贴息的方式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有效缓解财政扶贫资金不足,帮助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能致富,按照贴息到户、应贴尽贴原则,使用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7]该镇由农村信用社来具体负责小额贷款事宜。W村因缺资金致贫6户26人,占总数的9.6%,借助于该项政策,信用评级优秀的贫困户能够获得资金帮扶。
(三)W村实施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真正以人为本。工作人员工作浮于表面,与村民有效沟通不足,难以真正获得有效的信息。其对村民发展产业的意愿也只是有限尊重,虽然发展何种产业并不能完全由贫困户决定,必须要考虑到本地的具体实际,但在已决定发展何种产业后,再让贫困户选择,贫困户只能无奈接受。
2.生计可持续性不足。W村产业扶贫中,种植与养殖收益不稳定,结合度不高。小规模小家禽养殖并不能给贫困户太多的收益,而种植的收益一般在三年后,到时的市场状况很难说,存在风险性。
3.发展能力依旧缺乏。只有具备更多的生计资产,贫困户才能具备更强的发展能力,但贫困户生计资本匮乏问题依旧存在,资金来源匮乏、技术能力培训不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尚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合作意识缺乏,合作社帮扶作用有限。贫困户合作意识缺乏,对区域内的土地流转顾虑重重,使合作社乃至其他一些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行困难重重。而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也有限,其对区域内贫困户的帮扶并没有强制责任,帮助多是不固定的。
三、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的W村产业扶贫对策分析
(一)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宣传
首先,通过政策制定,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有序地推进扶贫工作。其次,多渠道宣传产业扶贫政策,提高贫困村民政策了解度。政策制定后,最重要的是传达到普通贫困户,所以必须增加其政策了解度,才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实现有效帮扶。最后,动员更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政策的制定,促进更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特别是社会力量,解决W村扶贫资金不足问题。
(二)尊重村民意愿,发挥主体作用
W村产业扶贫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度不够,必须转变思想,采取各种方法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贫困村民素质,增加村民的人力资本、生计资本。W村相关技术培训一年只有一两次,远未达到使贫困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要邀请村内种植大户、镇农业技术员、其他村的技术人员开办培训课,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三)培育合作意识,实现有效帮扶
有效扶持合作社发展,强化帮扶作用。通过扶持合作社的发展,给贫困户以技术、人工、市场扶持,解决贫困户的发展困境。更重要的是培育合作意识,为日后联合打下基础,建立合作组织,拓展营销网络。同时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相互关联。合作社发展应以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为主,而不应过分强调其经济属性。W村合作社的土地全部是通过土地租赁方式建立,村民只获得土地租赁收入,不能参与收益分红,所以应该逐步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确定合作社分红比例,改变只获得低廉、固定的土地租金的传统。
(四)培育主导产业,实现集聚效应
一方面推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W村分散化的水果种植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不断提升产品产业化程度,实施品牌战略,升级合作社产品,通过品牌包装,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价值,获得更高收益。另一方面加强相互连接,实现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共赢。不同产业间加强合作与连接,例如养殖与种植,可以实现种养结合,林上是经济果木种植,林下发展小家禽养殖,两者有机结合,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1]Scoones I.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IDS Working Paper
[2][英]安东尼·哈尔,等.发展型社会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6.
[3]N市J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J区贫困村基本情况表[Z].2015,1.
[4]Y镇人民政府.J区Y镇围塘坝村扶贫开发工作帮扶方案[Z].2015,7,27.
[5]任志涛,姚国强.中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分析[J].建筑经济,2007,(S1):27-29.
[6]钱明,黄国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5+297.
[7]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四川省财政厅,农业银行四川分行,邮政银行四川分行,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四川省扶贫小额信贷操作指南(试行).2015,7.
张远瑞(1991-),男,汉族,河南信阳市人,在读管理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