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为例

2016-04-16林子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生活

林子英

(古田县第一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
——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为例

林子英

(古田县第一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良好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对社会生活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对社会、生活充满热爱,培养爱心,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品德与生活(社会);社会学习;教学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规范要求和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明白在实际的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品德》的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便成为了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必然性

《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特征,既是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也是品德课自身的性质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的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源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开设《品德》课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品德》的课程标准就决定了《品德》课程必然要贴近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生活化。

(二)课程性质的要求

《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该课程是对社会生活的一个综合性介绍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品德》课程,可以对生活产生理解和感悟,进而适应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品德》课程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参加社会活动,通过自己阅历的提高来理解、感悟生活。这一特性也要求我们要开展《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教学。

(三)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发展要求

学生生活社会化需求是品德课程的核心,品德课程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用头脑去理解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洞察社会,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只有在《品德》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感悟,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品德》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特点和优势

(一)《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特点

《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是立足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同时结合教材来进行教学,通过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也不再是主宰者的身份,而是作为学生的朋友,来对学生循循诱导,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二)《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优势

《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不仅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生活场景中,对课本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进而了解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也更加地轻松活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联系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的讲授过程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有趣的情景,给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在生活化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明白生活的美好。该课程的讲授要源于书本又要高于书本,用课本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探讨,在探讨中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和规范,掌握知识,便能学习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明白对社会行为规范,便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掌握各项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根据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知识、常识、道德、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比如说在讲授《我和小伙伴》的时候,我们不但要让班里的学生互相介绍、互相认识、互相做小伙伴,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中,认识更多的小伙伴,既让学生学习到了该节课的知识,又交到了很多小伙伴,在欢乐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

(二)源于生活,培养创造力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的发达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的活力,让整个课堂都“活”过来[2]。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将历史典故和社会时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明了是非善恶。

(三)高于生活,深化生活经验

品德教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概念中获取的,而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不断参与实践、体验,深化生活经验中获取的。如在教学《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一课时,上课之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查一查,我们身边有哪些违反安全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导致发生怎样的严重后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查到的一系列公共场所安全隐患的资料,设置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安全隐患会给人带来危险;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安全标志(设施)被保护或破坏的现象,并针对新闻发布会的曝光情况,征集保护标志、设施“金点子”以及制作宣传卡(画),走进社区宣传等一系列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场景融入课堂,让学生用体验去感受生活,深化生活体验,从而深刻理解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安全的规则,避免产生危险。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四)依据生活,二度开发课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辅导者和引导者[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是最重要的,自身体验获得的感悟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品德》课程讲授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为了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和话题进行主动探索,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家人的爱》这节课中,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一同参加进行游戏,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家人之间难忘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问下学生对于父母的了解,然后对学生的家长进行采访,让家长说出学生的生日,喜好等生活习惯,使学生了解到相比自己,父母亲了解自己更多,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辛劳,顺势让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可以让学生讲一讲准备怎么样孝顺父母,以加深学生对于孝道的理解。

[1]吴慧珠.学习和实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3(31).

[2]詹洁月.活动化的课堂精彩纷呈——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活动的设计[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G623.1

A

1673-9884(2016)12-0004-02

2016-08-23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FJJK15-331)

林子英(1970-),女,福建古田人,古田县第一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