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抓手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实践探微

2016-04-16苏义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志愿价值观德育

苏义新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寿宁355500)

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抓手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实践探微

苏义新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寿宁355500)

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存在诸多困难,要将它转化为中职生的内在品质需要借助抓手。志愿服务活动是中职德育新大纲要求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它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紧密联系,是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抓手。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实现中职德育目标,强化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我国处于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处在转型时期,大众文化丰富、思想观点多元化和生活水平日趋改善而核心素养缺失的复杂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凝聚各种思潮和各种力量的核心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是无形的,又不具有强制力,但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一旦其被行为主体所接受,便进入无意识,进而形成内在的支撑和左右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的强大影响力。[1]因此,我们要认清教育存在困难,分析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抓手,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强化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迫切需要引导和培养。虽然社会和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很认真,但是学生不愿意参加也不感兴趣,导致中职生感到厌烦,表现敷衍心态,活动过后无“化学反应”结果。问题原因在于中职生的思想观念内在养成需要贴近学生的“化学反应”活动,不是几次“物理反应”活动就能解决的,况且学生的见多识广,看问题的视角多样化,不再停留于“听之受之”的层面,更需要有外在的“催发剂”推动。

其次,德育教育大多数是单向性说教,与中职生喜欢活动交流沟通的优势智能不相适应。单一的灌输模式给中职生的品行认知图式,比较难以内化为学生思想意识中的信念。因此,更好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必须转变单向性说教德育模式,要有一定的理论教育灌输和学生身边正面典范的引导,再要活动互动,还要扬弃普教模式教学思维惯性;运营创新职教模式的教学思维活动,打破教科书的框架,开展适应中职生的教学活动。

(二)典型引领认识有反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育教育也同样需要典型引路。可是我们对身边榜样的宣传太少,宣传典型太“神化”,造成中职生存在模范的“高大全”思维定式,容易导致典型模范“虚拟化”,不接地气,中职生认可度不高的结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典型塑造尽量来自学生身边的人,恰如其分的典型引路,可能会更合适,更可信,更具生命力的教育效果。对中职生要多些感性认识,多些朴素道理认同,产生无意识性、渗透性影响作用,促进中职生养成做好事的德行,实现从做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开始,迈向核心价值体系高层次深化。

(三)理论与实际的反差

学校德育课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所接触实际生活有些差距,而且不容易得到解决。这种理论与实际反差,阻碍了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反思动力和方向。因此,我们要依据中职德育新大纲精神,教育符合“三贴近”原则,充分体现价值导向,改善学习和活动形式,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二、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是中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抓手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器,从客观上说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也是践行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好抓手。

(一)激发中职生爱国情感

在志愿服务精神下,中职生在志愿者组织里学会包容。一个热心帮助他人的志愿者,要包容大家共同生活的集体,才热爱自己的集体。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能有效地引导中职生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遇事多谦让,即使对方有什么事情做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还是以原谅为主。促进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受助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社会历史,在包容的心态下,接纳现实社会的真实,促进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促进他们持续服务社会行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培养中职生敬业意识

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学生的奉献意识淡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而中职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自愿、无偿的服务,学校和社会比较支持和鼓励;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同学,服务了社会,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和驱动力,激发他们更加认真看待自身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优化敬业思想的正向结构,更加强化和鞭策了他们活动和做人责任感的提升,尽心尽力的敬业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巩固。

(三)促进中职生树立诚信品格

诚信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和处事之基,是人与人进行交往互相信赖的根本。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加之人的频繁流动,使社会中人很生疏,人与人之间温情、诚信、关心和爱护越来越少,甚至亲情也逐渐淡漠。所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互助和友爱理念明显有利于矫正弊端,且在活动中促成人与人团结、互助和合作。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进入社会,实践诚信道德生活,增进关爱、友情和诚信,陶冶了诚信品格,促进他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切身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作用,提升渴望诚信的自觉性,养成了真诚待人,树立良好的诚信品格。

(四)培育中职生需要友善品行

友善不是宽容,是无私的帮助,及与人之间的和谐。加强中职生友善教育,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宽容,互相帮助,融入集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启发他们走出自私的“笼子”,关注他人、与他人磨合互动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正确处理个人与同学、个人与社会和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关爱和理解他人的意识,达到见心见性,达成彼此需要与和谐相处关系,促进同学间养成良好的友善氛围。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谋而合,为构建中职生的友善品行夯实基础。

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强化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将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论融入到德育课中,让中职生把握其精髓,奠定实践的基础

陶行知说:“我们的教育,是生活教育,也是人生需要的教育。”[2]因此,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德育课也必须依据课程改革要求,遵循“三贴近”原则,采用“扬弃”,与时俱进,谋求发展,使德育课真正了解中职生需要,切合他们兴趣,这样才能被他们乐意接受,领会我们的社会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况且志愿服务活动又出自现实身边的同学,同学的行为虽然普通却也有动人一面;随时可以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感受到的,喜闻乐见的,又符合中职德育新大纲要求的,融入到德育课教学中,从而筑起稳定而又恒久的影响力。

(二)将志愿服务活动以实践课的形式纳入中职德育课程体系

单向性说教能给中职生提供德行的认知意象图式,比较难于内化为他们思想意识中的信念。课堂理论教学终归只是对中职生外在又缺少实践的教育,而志愿服务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实践课。要积极引导中职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投身于稳定又长期的实践,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力。如何进一步将志愿服务行动转化为中职生的内在品行,是实践的关键。黑格尔说过:一个人做了几件合乎伦理的事,不能说他有德;只有当它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能说他有德的。[3]把志愿服务作为教学实践内容,纳入中职德育课,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认同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职生感性和深刻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抽象的理论观点形成更加实际的认识,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更加高效地发挥中职德育课的关键作用。

(三)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阵地

志愿精神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具有高度契合性,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沐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它的呈现和宣传过程。[4]深度挖掘志愿服务活动的双重教育功能,积极利用它宣传和引导中职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依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参考中职生专业特色、参加兴趣小组自愿方向和匹配程度等要素,结合课堂教学精心策划活动,努力朝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目的明确化,结果宣传化,促进他们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加感性认识与深刻理解,反复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不断巩固实践活动和加强观念教育,甚至上升至信念和品质的层面。

(四)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机制,更加稳定而又恒久地开展活动

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首先,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依据中职特点,学生形成兴趣小组、自发成立专业服务队、自愿参加服务活动的组织有效模式。同时按照筛选、审核、注册、认证、培训的程序,结对子、网格化、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中职生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分类培训,并多方面和多维的精准引导,配套启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性记录制度来协助保障活动的制度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保障机制。要使志愿服务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要重视志愿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在活动经费上支持和创新,为优秀志愿者购买某些保险和免费体检。因此,必须募集资金,建立校友志愿服务基金,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稳定和持久进行奠定物质基础和优良传承,以此促进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开展和硕果累累。最后,建立志愿服务奖励机制。学校不仅实施星级评定,表彰嘉许、媒体宣传等方式,而且提高实践学分的比例,并将志愿服务列入到量化考评的范围内,所得的量化分数做为评优、评先等依据的氛围中,巩固志愿服务活动的稳定和长期。建立和完善有效机制能稳定又恒久地引导和教育中职生,是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使志愿活动管理的系统化和有序化得以实现,从而提升并强化了中职生的教育效果。

中职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质上便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过程,是巩固和提升二者关系的过程,是在知与行相互促进中形塑正确价值观且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因此,志愿服务活动从深层次稳定而又长期地影响着中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培养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李雪,白张欣,谌廷潮.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J].群文天地,2010(20).

[2]芮火才.陶行知:朴实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3(3).

[3]赵素锦.西方德性伦理的诸道德哲学形态[D].南京:东南大学,2011.

[4]张伟娟.刍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4(8).

G711

A

1673-9884(2016)12-0092-03

2016-09-2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FJJK15-571)

苏义新(1969-),男,福建寿宁人,寿宁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志愿价值观德育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我志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