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关系
——以陕西省G镇为例

2016-04-16闫茜茜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税乡镇政府乡镇

闫茜茜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10697)



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关系
——以陕西省G镇为例

闫茜茜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10697)

正式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从农村“汲取”资源的时代终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开始。作为国家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农村社会的直接接触者,乡镇政府需要改革以适应乡村社会的此种变化。本文基于治理理论的相关主张,考察中国乡镇社会的现有乡村公民社会的发展,以陕西省G镇为例,对现存的乡镇政府改革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得出其亟待改革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后农业税时代;治理;乡镇政府改革

一、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

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在新时期下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赖以依存的家庭农业—手工艺的自然基础的地位削弱及其相应的社会乡村关系的变更。真正形成“后农业税时代”概念共识的是在2005年9月23日的农村发展论坛上,各专家着重对乡镇社会的治理结构问题进行讨论,并一致认为我国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笔者利用在神木县G镇人民政府的实习机会,通过下乡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全面认识到后农业税时代以来的农村社会形态的变化。

(一)传统的以农养政被自我支配关系所取代

农业税的取消,不仅意味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也宣告了在市场经济的活动方式下农民的自主权得到极大的提升,农民可以自由的支配其劳动成果,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具有极大的意义。G镇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全靠上级拨款和企业投资,不从农民手里拿一分钱,相反,每年财政中都会拿出10%左右对贫困者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

(二)单纯的管理服从关系被合作服务关系所取代

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由过去的管制式“汲取”转变为服务型职能。乡镇资源集中投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也转移到完善社会保障等基础公共服务领域。G镇干部下基层,积极拓展亲民路线,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三)农业税的取消导致乡与村之间的行政隶属程度减弱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运行的财政基础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款,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对农村的行政控制能力失去了以往的权威,农村也可以更加合理的使用其农业收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府的“乱伸手”,农村的自治程度大大提高。据调查,G镇每年的平均人口财政收入在7000元左右,多数人将其投资于林牧业、渔业等,而政府往往履行的是服务职能,没有以往那种皇粮国税压倒一切的阵势。

二、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从而增强了对国家整体的认同感,也为乡镇政府改革迎来了新的契机。不容忽视的是,近些年,城乡二元结构下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乡镇政府的公信力普遍下降等现象,使得乡镇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后农业税时代G镇政府改革取得的成果

2005年以来,G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以镇域特色产业—传统红葱种植、长白菜种植、沙地西瓜、短腿绵羊、挂面加工等本镇特色产业为基础,建成示范村1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完成各类农机补贴及推广150多户。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000人以上,向县阳光工程办输送专业人才43人次。农业产业化格局进一步形成。自“金桥工程”实施以来,启动了全镇土地流转程序,预计为全镇争取各类奖励资金达到400万元。民政社保工作方面,顺利完成了低保户评审、五保户核定、重度残疾人验收等日常工作。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45人,对53个贫户实施危房改造。为了适应群众对乡镇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发展趋势,形成了“G镇领导干部首问责任公约”,率先在中南部乡镇建成了便民服务大厅。

(二)后农业税时代G镇现存问题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不断渗入到传统的乡村社会形态中,如何保持中国乡村社会传统的优秀的文化价值与乡土风情,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明显的社会发展矛盾,处理的完善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社会的自主性与自我性。通过对G镇近几年来的农村社会形态的调查,发现了其中现存的问题。

1.农业税的取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自主性与自我支配能力提高,大量农民选择外出,导致农村社会的劳力不断减少,导致耕地荒芜,农民对于取消农业税等政策优惠已不能简单满足。

2.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农村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空巢”,“留守儿童”等现象。农村务工人员不能直接将其亲人接过去一同生活,让他们留守在农村,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的老弱病有残的保障性缺失。

3.乡村关系多重矛盾导致治理难度的增加。就目前来看,乡村关系存在的矛盾表现在乡镇权力远离村庄,难以为村庄提供有效服务;而村级组织权力弱化,村庄治理难有作为等,已对乡村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4.乡村关系的理性方式导致了社会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力的削弱,对于社会治理的价值型文化难以形成共识,不仅影响了有效的政治治理,也是社会民众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性人格,社会也缺少了必要的更新与活力。

三、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改革发展的几点建议

如何面对传统农业资源的缺失以及发展新型农村社会经济,构建新时代的农业价值,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思考与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G镇农村社会关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关于发展新的社会乡村关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治理方式。政府应在应充当引导角色,通过开展积极合作,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善治”的理想状态。高家堡乡政府可以充分自身权力与掌握资源的优势,充分发展乡镇企业,创办新型农村发展项目,吸引社会那些流动人口的定居,既保障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老弱病有残的家庭保障,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2.改革财税体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对乡村政府的转移支付全额到位;建立乡镇财政预算机制,严格确保收支平衡;公开政府财务信息,减少不合理开支等。通过以上改革,使得乡村政府有限资源真正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

3.规范法制关系。坚持依法行政,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力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科学划分乡政府和村委会的权力范围,制定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规则和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工作规则,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规定和司法援助制度。

[1]欧阳静.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3).

[2]贺雪峰,刘岳.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J].学术研究,2010(06).

[3]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02).

[4]饶静,叶敬忠.税费改革背景下乡镇政权的“政权依附者”角色和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04).

[5]李葆良.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J].党政干部论坛,2006(09).

闫茜茜(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管理学硕士。

猜你喜欢

农业税乡镇政府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农业税取消10周年回望“皇粮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