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师承担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2016-04-16白雪芳
白雪芳,牛 堃
论中国教师承担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白雪芳,牛 堃*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中国教师担当的英语专业口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并非没有可行性。“运用得法,使用得当”的口语教学方法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达到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最终帮助学生养成“交流用英语,思维用英语”的良好习惯,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专业;独立学院;口语教学;话题选择
“语言是思想,也是思想的表达;语言是世界,更是理解世界的工具。”[1]口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和别人英语交流时出示的第一张名片。在很大程度上,其质量好坏决定了予人的第一印象。语言的沟通,在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想的状态下,口语的教学多由外教承担。如若外教匮乏,中国老师承担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实是不得而为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院位于安徽西北部,居于全国三、四线城市之列,相对于其他省会城市、发达城市而言,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近两年来口语外教的缺失。但凡外教,即便其母语不是英语,只要是“洋人”,不管是“东洋人”“西洋人”都比与学生成长、生活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土”面孔,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一、“土面孔”的角色定位
口语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化学生的内在渴望,运用已经内化的语言,解决议题。”[2]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妥当,运用得法,相比于洋腔洋调的洋面孔,中国口语老师同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劣势为优势,实现口语课堂,“英语声音”响成一片的效果。当然,口语教学如若想达到、甚至超越预期,首先必须对课堂上“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相对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而言,在口语课堂上,“教师教的要旨是要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毅力、养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独立的状态下,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3]除了熟谙语言表达、交流技能,教师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浏览英语时事资讯,听看英语视频、博客,以确保备课充分。课堂上,应以观望、倾听的姿态,向学生抛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不可忘记口语教学的本质,教师不应喧宾夺主。教师应是学生发言、讨论的激发者、引导者。
二、口语课堂“话题”的选择及活动设计
考虑到英语学生的年龄层次及心智成熟程度,在国际上常用的如“游戏”“分组讨论”等几种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分组讨论”的方法更适合以大学本科为教学对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分组的方式多以常规、随机为主。固定的小组分配会使学生参与讨论时失去讲话的激情与动力。面对着永无变化的组员面孔,任何人都会产生情绪的懈怠,进而导致语言的“阻塞”。分组必须确保每个组员可以机会均等地参与小组讨论,及作为代表作公开陈述。分组后的讨论并不一定使学生仅仅局限于组内参与,适当地鼓励学生现场走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身体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友好互动”[2]。课堂气氛因此得以活跃,宜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借鉴其他小组的观点,开拓自己的视野,更从容地就“话题”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
口语课堂的“话题”其实便是授课的内容。相比老师指定命题,学生“自由命题”的最大弊端便是同一课堂,话题“满天飞”。鉴于演讲者的水平发挥、语言程度,听众的理解、语言水平,观点陈述者如果得不到同学的积极响应,所触皆是听者的漠视、冷淡。语言“输出”“输入”因此无法得到很好的匹配,双方的二语习得“内化语言系统”(internalized rule system)的形成就会受到延缓。口语教学的目的将无法实现,中国老师承担的口语教学课也慢慢地走进了死胡同,最终演绎成大家“操练”中文的“聊天课”。
抛出“话题”之后,教师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对所要讨论的话题心知肚明。其中一个很好的方式便是询问学生“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什么?”如受询问同学不解,教师可以再次重复、解释。如受询问同学确实已知所要讨论话题,可以请该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解释。当大部分同学已经明白话题后,教学便可进入小组自由讨论阶段。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走动。遇有书写“话题”者、用中文讨论者,皆报以微笑以制止,并鼓励开口说英语;遇有讨论“欢声”一片者,微笑倾听以鼓励;遇有“沉默”者,多停下脚步,以缓慢的语速示之简单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励其开口。
各小组代表的公开陈述能否顺利进行是口语教学的另一关键。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认真倾听与关注。语言流利者,教师一般也不可以打断其发言。一旦陈述遭到了中断,发言者也随之中断了英语思维的过程。继续发言时,其语言表达、思维都会受到“抑制”(inhibited),发言时的自信、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受到打击。发言者如为口语“困难户”,在其陈述时,教师应予以更多的目光关注、微笑鼓励。当其发言难以为继时,或其欲草草中断其演讲,教师可据其已表述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缓慢的语速提出“启发性”“公开性”的问题。两种水平的发言者,教师都“要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信心,昂首挺胸地主动、积极地参与。”[3]口语授课中的中国老师更应如此。
“话题”讨论形式的口语教学,其实相当重视教师的反馈。教室情形下的二语习得之所以显得必要,另一原因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积极反馈。“语言学习者、母语者都试图对其表达实施监测(monitoring)。监测时,多就词汇、语法、语音,及所讲话语进行修正,目的通过利用先前习得的语言知识提升表达。”[4]中国学生羞于开口表达,怕犯错误,其实便是这种“修正”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种体现,未经“萌化”,不易为学生本人所察觉。但,如前面所述,随意地中断学生,以校正学生表达是不可取的教师行为。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讨论、陈述,等到下课铃声响起,直接和学生Bye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当所有的学生陈述完毕之后,合格的口语老师会就“语法错误”“语言表达”作一个集体较正,起到辅助“监测”的作用。“教师积极的反馈、妥善的‘监测’更能激励学生,让学生信心百倍,争做口语课堂上的发言者。”[2]虽说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反馈、“监测”并无一定之规,但“任何形式的校正、‘监测’都不可就某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专门针对其个人”[2]。“指出问题,却不指名道姓”实乃不可多得的明智选择。
三、学生“开口动机”的激励
目前中国的教育情形下,大学本科一、二年级英专学生,口语课常常每周两节。大三、大四因学校而节数不一。教学班级多为小班,学生人数在20至30人之间。鉴于口语学习的特殊性,教室里的教学活动即使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但也无法产生质的飞跃,实现口语表达的“流畅”(proficiency)。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提高其开口讲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动机、帮助其端正对口语的态度,无疑是任课教师的另一任务。美国语言学者Gardner(1980)的报告表明:在加拿大,把法语当作二语学习的中学毕业生中,影响其语言“流畅”程度的众多因素里,“态度”(attitude)与“动机”(motivation)的作用尤其不同于其他情感因素。“对于不同的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动机’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着语言学习者的‘流畅’程度。”[4]国内外学界把二语习得的学习动机归为三类,“话题”讨论的口语教学形式恰恰契合了其中的“任务型动机”(task motivation)。至于态度,教师要通过切实可行的便捷方法,破其“不能”开口说的思想,增其信心“随心所欲说英语”。
短暂的课堂教学,如果利用得当,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热情与激情。“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整体口语水平平庸的班级里,总会有突出的学生。遇表述流利学生者,教师应适时地对其大加赞赏,并号召大家为其点赞。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该学生便会主动介绍自己如何克服障碍改善并提高自己的口语。遇语调很好听者,教师可以带着“羡慕、嫉妒、恨”的表情与语气,问其为什么英语说的如“百灵鸟”歌唱一般。同样在其他同学羡慕的注视中,该同学便会娓娓地道其经验。大部分同学,表述不流利,有的语调中有普通话的腔调,有的同学甚至夹杂了自己的家乡口音。但各个发言者总有闪光的地方,总有一个单词发音读的好。在其陈述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其某处发音大加褒奖,“Wow, the wordyou pronounce so well enough to pass for an American (哇,你那个more发音发的真好,连美国人都不如你发的好)。虽然不能成为班级的学习榜样,但凭借某个单词的发音,大多数口语“Just so so”者依然可以成为“自我”学习的对象与追求目标。“班杜拉认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标准(或经验)、榜样或他人的标准、活动的价值等进行自我评价,并起到自我强化、自我调节行为的作用。”[3]正如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点认为,学习本身不过是一种习惯,受到外界刺激的二语习得者在产生一定的行为之后,该行为会再次受到强化并相应反应,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英语专业学生,如若真能养成习惯,出、行、坐、卧自觉地、无意识地或进行着英语思维,或借助于英语与人交流、表达自我,那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畅”便指日可待了。
也正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甚于学习者本身内在的心理因素。众多的因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担当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学生的帮手、助手的角色,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强制性的命令、决定,使学生对教师有值得信赖、和蔼可亲之感。”[5]现代生活节奏快了,人的压力也大了。“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对全国近9000名教师展开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感觉压力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教师有34.60% 和47.60%。”[5]对于良好的教师从业者、优秀者、佼佼者,这不可以成为教师“职业懈怠”的借口。对于以语言沟通为评介的口语课,授课教师更要有一个热情、健康、积极的心对待学生。
除为了选题所做的大量工作,口语教师要加强本身的语言素养,力求表述准确,语速流利,用语地道,语腔自然、轻松。相比于备课,为了提高自身语言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同为黄皮肤,土生土长的中国教师来说,耗费精力更大、所用时间更久。“任何语言的学习从不容易,但总能给人带来回报。”[6]对于以选择教书为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教授是学习的最好方式。”[7]这亦是莫大的回报。
行走于校园,如遇学生,轻驻脚步,几句简单的英语交流,对于学生而言,已是莫大的鼓舞;对于实在缺乏真正英语学习环境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是一种福音。课堂的口语教学也因此从教室移到了室外。
[1]石欧.教学别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Harmer J.,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陶本一.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5]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7]金霞,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On Feasibility of Spoken-English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by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BAI Xue-fang,NIU Ku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Despite difficulty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English major oral language, the teaching in spoken English class assumed by Chinese native speaker undergoes feasibility. Once exercised appropriately and utilized with suitable approaches, the above mentioned teaching methodology can stir up students’ keen interest to produce English utterance, facilitate students’ desire to initiatively switch to English for communication, and finally help to form good habits of exchanging ideas and think in English. So students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gh-level study.
English major; independent subordinate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topic selec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32
G642
A
1004-4310(2016)06-0146-03
2016-10-11
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基础英语教学团队”(2013jxtd113);安徽省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zy143);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慕课时代商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与建构策略研究”(2015jyxm730)。
白雪芳(1963- ),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美国文学;牛堃(1989- ),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