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族新词语探析
2016-04-16孙琴
孙 琴
“蹭”族新词语探析
孙 琴*
(泰州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世纪80年代,“蹭”的语义中,增加了“趁着某种机会,不付代价而得到好处”(即白占便宜)的新义。表达新义的“蹭”,能与其他名词或动词构成“蹭”族新词语。“蹭”族新词语用法多样,能充当谓语、宾语、定语、主语等多种句法成分,可以重叠使用,又有离合性,表达灵活。“蹭”族新词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蕴含着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也具有方言与共同语融合的语言文化因素。
“蹭”族新词语;构成;语义;功用;文化内涵
从“蹭”说起。中古以前,“蹭”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说文解字》“蹭”条目下释:“蹭蹬,失道也。”“蹬”条目下则释:“蹭蹬也。”[1]就是说,“蹭”总是与“蹬”如影随形构成“蹭蹬”这个联绵词使用的。元代开始,“蹭”另起炉灶,上升为能独立成词的“个体户”,表示“磨擦”“因擦过去而沾上”等多种意义。上世纪80年代,由“因擦过去而沾上”的意思,引申出“趁着某种机会,不付代价而得到好处”的新义,在这个新义的基础上,“蹭”又与其他词构成了“蹭”族新词语。本文讨论的“蹭”族新词语,就是指在改革开放后产生的由“蹭”与其他词语构成的短语。对“蹭”族新词语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试图从基础研究入手,讨论“蹭”族新词语的构成、语义、功用,探析“蹭”族新词语的文化内涵,以进一步了解“蹭”族新词语的语言学、文化学等价值,也为汉语新词语的跟踪研究提供参考。
一、“蹭”族新词语的构成及语义
(一)“蹭”族新词语的构成
“蹭”族新词语中,“蹭”位于词语开头,作动词。根据它后面所跟的词语的性质,“蹭”族新词语可以分为两类:
1.“蹭+名(N)”。此类词语为多数。如:“蹭饭、蹭菜、蹭烟、蹭酒、蹭车、蹭书、蹭报、蹭戏、蹭课、蹭会、蹭房、蹭网、蹭衣服、蹭空调、蹭电视、蹭镜头、蹭父母、蹭节日、蹭红毯、蹭学历、蹭公交车、蹭入场证、蹭象棋摊”等。
2.“蹭+动(V)”。如:“蹭学、蹭听、蹭吃、蹭喝、蹭住”等。
(二)“蹭”族新词语的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蹭”有4个义项:①磨擦。②因擦过去而沾上。③<方>就着某种机会,不出代价而跟着得到好处;揩油。④慢吞吞地行动。“蹭”族新词语中的“蹭”,用其中的第3种释义。百度词典、在线新华字典、汉典网等将这个新义简洁而通俗地解释为“白占便宜”。而在“蹭”族新词语中,“蹭”义是不能完全用“白占便宜”的意义简单替代解释的。上列第2类“蹭”族新词语,可解释为“白占便宜V”,即“在(V)方面白占了便宜”。如“蹭学”是指白占便宜学习,亦即在学习方面白占了便宜。而第1类“蹭”族新词语,释为“白占便宜N”就不太通,或者释为“在(N)方面白占了便宜”,也会产生歧义。如“蹭车”,若是解释“在车子方面白占了便宜”,那么,是表示坐车占了便宜还是买车占了便宜?因此,这类词语的解释应该在名词前把相对应的动词加上去。“蹭车”,就是白占便宜坐车,也就是白占了坐车的便宜;“蹭饭”,是白占了吃饭的便宜;“蹭书”,是白占了看书的便宜;“蹭戏”,是白占了听戏的便宜;“蹭网”,是白占了上网的便宜。其实,“蹭”后面名词的所有者是谁,就应该白占了谁的便宜。说到底,“蹭”族新词语中,“蹭”的核心义素就是不付代价而得到的“白”,“蹭+动”的组合,语义也就是动词前加上表示无代价的“白”。“蹭学、蹭听、蹭吃、蹭喝、蹭住”,即“白学、白听、白吃、白喝、白住”。“蹭+名”组合的语义,首先在名词前加上能支配这个名词的动词,再冠以表示无代价的“白”。“蹭烟”,即白抽烟;“蹭报”,即白看报;“蹭衣服”,即白穿衣服;“蹭空调”,即白吹空调。
二、“蹭”族新词语的功用
(一)句法功能
上世纪末,“蹭”族新词语有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的。作宾语时,“蹭”表示“白占便宜的”。而且核心动词能支配“蹭”后面的名词。这类“蹭”族新词语主要是“蹭+名”的组合。如(1):
(1)她和唐纳性格不合,衣食无着,只好四处吃“蹭饭”。
(2)每天他卖完烟卷都去看“蹭戏”,串书场。
例(1)中的“蹭饭”是“吃”的宾语。例(2)中的“蹭戏”是“看”的宾语。
也有“蹭+动”的组合可以直接作谓语核心的。如:
(3)有一次她在北京舞蹈学院“蹭”听了一位著名的外国专家的舞蹈课。
“蹭”听,是谓语中心语,后面带了“一位著名的外国专家的舞蹈课”这个名词性短语作宾语。
本世纪以来,“蹭”族新词语的句法功能越来越多。尤其是“蹭+名”组合的“蹭”族新词语,不只限于作宾语。
在文章标题中可以直接作谓语。如:
(4)草根“蹭镜头”,蚁族“蹭父母”(《大连日报》2012.06.08)
“蹭”族新词语的常见功用是与其他动词性词语组成连谓短语作全句的谓语。如:
(5)我等了半个多小时,一直没见电来。房间里余留的冷气消耗完了,我再也躺不住了,干脆带着弟弟到办公室蹭空调。(《家里停电,家人四处蹭空调》,《台州晚报》2013.08.12)
(6)比如我们总是相互蹭衣服穿。(侯军《时刻牢记我的姓氏》,来自卡玛著《星·情 明星情感口述实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6:211)
(7)我有事没事就到他们家蹭电视看。(朱军《我的艺术人生》,来自程帆主编《校园·社会 那些年,坐在单车后的女孩》,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90)
例(5)最后一个分句中,“蹭空调”跟在“带着弟弟到办公室”后面构成连谓短语;例(6),“蹭衣服”与“穿”合成连谓短语;例(7),“蹭电视”与“看”合成连谓短语,都在句中充当谓语中心语。
此外,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等成分。
(8)“蹭”书往事(《图书馆报》2014.08.01)
“蹭”书修饰“往事”直接作定语。
(9)结束单身生活后,蹭饭越来越少。(《蹭饭》,《广元晚报》2015.02.12)
“蹭饭”直接作主语。
(10)这个暑假高校流行“蹭空调”(《武汉晚报》2013.08.21)
“蹭空调”作“流行”的宾语。作宾语时,它前面的动词并不直接支配“蹭”后面的名词。这是与上世纪末作宾语的用法的不同之处。
(二)重叠与离合用法
“蹭”族新词语可以重叠使用,又具有离合性。先看一个重叠使用的例子:
(11)市民江先生表示,他家就住在这附近,所以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逛逛,顺便蹭蹭凉,也可以省点电费。(《持续高温逼出“蹭空调族”》,《淮北晨刊》2013.08.02)
重叠词语“蹭蹭凉”与“逛逛”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语感。“蹭”族新词语重叠时,多采用AAB的格式,往往表达轻松的语义和情感。
再看“蹭”族新词语的离合用法。“蹭+名”组合的“蹭”族新词语,由于是动宾结构,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可离可合,属于离合性词语。如:
(12)所谓“蹭学历”,简单地说,就是当事者可以不用自己掏钱,甚至不用自己求学上课,就可以方便地“蹭”来一张大学学历文凭。(《“蹭学历”可以 “蹭课”不可以?》,《科学时报》2009.09.15)
“蹭”后面带了个补语“来”“文凭”前面加了“一张”和“大学学历”两个定语,就使得“蹭文凭”这个词语分离成“‘蹭’来一张大学学历文凭”。
(13)这些“蹭”来的书,在回乡务农的岁月里,陪伴我度过饥馑、劳累、枯燥、烦闷,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励。(《“蹭”书往事),《图书馆报》2014.08.01)
“蹭书”扩展成“‘蹭’来的书”。
(14)希尔顿酒店外的露天咖啡厅总有来蹭中国烟的美国人。(《老美爱蹭烟》,《信息日报》2003.09.24)
“蹭烟”之间插入“中国”,分离成“蹭中国烟”。
(15)前年在济南召开的文学史会议,是我的母校举办,又连续收到几通催促的电话,不去不好意思,只好请女儿写一篇东西,我略加改动,就堂皇地署上我的名字,顺利地“蹭”了一把。(《“蹭会”杂感》,《文汇读书周报》2014.02.21)
“蹭会”扩展成“蹭了一把会”,将“会”省略,变成“‘蹭’了一把”。
从上例看出,“蹭+名”这种动宾关系的“蹭”族新词语,往往通过在“动”后插入补语或动态助词“了”,“宾”前插入修饰性成分的方法,扩展成分离性的词语,表达灵活,拓展了使用范围。
(三)滋生新词语
“蹭”族新词语与其他词再组成比较特殊的名词性短语,滋生性较强。如:
(16)当然,能“蹭学历”者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手中拥有大学所看重的各种资源,或权或钱,大学因此愿意将自身掌握的学历颁发、学位授予资源向他们无限度地“开放”。而“蹭听”就不一样了,蹭听者虽大多怀着对大学的景仰,对知识的渴求,但他们十有八九,或交不起旁听的费用,或不符旁听的条件。(《“蹭学历”可以 “蹭课”不可以?》,《科学时报》2009.09.15)
(17)而在市区新华书店里,一群“蹭书郎”也利用这难得的放假时光,去翻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书店迎来“蹭书郎”》,《毫州晚报》2014.04.08)
(18)暑假来临,对学生们来说,假期除了学才艺、打电动、旅游,看书也是个不错的消暑方式,有空调、有好书的书店就成了“蹭书族”的聚集地。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布克书店和西西弗书店,探访暑假“蹭书潮”。(《暑假蹭书族 书店好去处》,《成都晚报》2013.07.31)
(19)我一个同学就是著名的蹭饭达人。(《蹭饭趣谈》,《滨海时报》2014.01.14)
以上四例中,“蹭+名(或动)”后面分别加上“者、郎、族、潮、达人”等词,构成了新的名词性短语。正如杨绪明、杨文全分析当代汉语新词语时所说,“常常是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便带动产生了一个词族、词群或一批词语,从而使新词语的产生呈现类型化、批量化衍生的态势”[2]。
随着“蹭”族新词语用法的越来越广泛,有些短语逐渐固化为词。《两岸常用词典》中,已经将“蹭饭”单独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口〉不请自到,去别人家吃喝。[例]今晚老婆不在家,到你家~来了[3]。《商务馆小学生笔画部首结构全笔顺字典》在“蹭”的释义后组词,也组出了“蹭车”“蹭饭”两条“蹭”族词[4]。
三、“蹭”族新词语的文化内涵
“蹭”的新义是趁着某种机会,不付代价而得到好处,也就是白占便宜。在他人看来,占便宜似乎是一种让人讨厌的心理和行为,代表着不太健康的文化。其实,占便宜追求的是一种心理满足,这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属于“本我”人格。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5],“蹭”也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本我欲望。如果我们再结合“蹭”族新词语探寻“蹭”的主客观原因、“蹭”的方式、对象等情况,就会发现“蹭”族新词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一)社会文化因素
刁晏斌说:“语言既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6]“蹭”族新词语正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
第一,从蹭的对象看,蹭族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多样化。过去,大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常常是看戏、听戏,人所能蹭的也就是戏了。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生活之舟扬起改革的风帆快速前进,社会生活多元化发展,生活方式由传统转向现代。有了大众传媒,人们才可以蹭书、蹭报、蹭电视、蹭镜头;物质生活丰富,交通工具发达,才可以既能蹭吃、蹭喝,又可以蹭烟、蹭酒、蹭车、蹭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了学习平台,人们才可以蹭学、蹭课。
第二,从蹭者的角度看,蹭族新词语表现出他们的渴求、无奈、节俭与随意。如上例(16)中的“蹭听者”到大学课堂“蹭听”,是因为渴求知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学习的重要,书籍的重要。所以,怀揣着知识梦想的人,在渴求知识的急切心情支配下,蹭书、蹭课、蹭听,没什么能阻挡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再如上例(5),因停电,在家里实在躺不住,只好到办公室蹭空调,是出于无奈。又如上例(11),住在超市附近的市民没事的时候来超市逛逛,顺便蹭蹭凉,可以省点电费,是出于节俭。“蹭”族新词语还反映了蹭者在交际中的随意。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加快,人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重视实用,尊重现实,不再受常规约束羁绊。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变得有弹性,传统的拘谨、害羞成分少了,蹭吃、蹭喝、蹭住、蹭衣服等新词语中的率性、随意成分便多了起来。
第三,从被蹭者的角度看,蹭族新词语表现出他们的友善、智慧和大度。接纳蹭者,让人蹭这蹭那是对蹭者的友善行为。谁对别人友善,别人就更能接纳谁、亲近谁,对别人友善,自然会得到友善的回报。愿意被蹭,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有些商家让市民蹭空调,以招揽顾客,这就是商家的智慧。他们用智慧的头脑作出了“人脉就是生意来源”的理性思考,这种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接受“蹭”这种新的事物,虽说,让人蹭空调多耗了电费,吃了眼前亏,但吃亏是福,他们最终会因被蹭迎来商机,迎来火爆的生意。这不能不说是被蹭者难得的智慧。大度,则是被蹭者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如果没有度量,舍不得别人占自己的便宜,就会为一点小事彼此摩擦而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每个人都宽容一点,大度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会更为精彩、和谐而美好。
第四,从蹭者与被蹭者的关系看,显示出亲友、同事及陌生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如上例(6),侯军与老爸“相互蹭衣服穿”,亲人间相蹭,父子如“哥们儿”,亲密无间。同事或陌生人之间蹭车、蹭书、蹭网、蹭空调,大家零距离接近,被蹭者不加设防,无偿服务,蹭者获益,感受温馨。一方真诚,一方信赖,友情互助,双方愉悦。本是陌生人,却因“蹭”缩小距离,走到一起,在蹭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亲近。
当然,“蹭”族新词语在它包含以上社会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文化因素。比如,在新郎新娘的婚宴上,有人冒充亲友蹭吃、蹭喝;在酒店召开的各种会议中,有人冒充与会嘉宾“蹭会”领取礼品。这些令人可笑的行为甚至是诈骗行为,表现了社会文化中的虚假一面。
(二)语言文化因素
“蹭”族新词语不仅蕴含着社会文化因素,还包含着语言文化因素。我们认为,“蹭”族新词语,可能源于京津一带的方言。天津有个方言词叫“蹭油儿”,就是占便宜的意思。如:
(20)就没见他买过烟,天天蹭油儿,抽便宜烟。(天津市地方志网·民俗志·方言词语)
京剧里有个行话,叫“蹭戏”,亦称听蹭。《京剧文化词典 》解释其词义,指不购买戏票,设法混入剧场看戏[7]。汉典网对“蹭戏”词条进行引证解释:方言。谓白听的戏。张恨水《夜深沉》第十一回:“再向廊子后面看看,二和是不是在那儿听蹭戏。”这个解释明确地告诉我们,“蹭戏”来自方言。刘晓梅也认为,“蹭”“来自北京方言,借着影视文化的力量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8]。
方言中的“蹭油儿”“蹭戏”这些词语用久了之后并广泛传播,“蹭”表示白占便宜的意思就从词语中独立分化出来,且可以与其他词语构成“蹭”族新词语。
可见,方言文化浸入大众生活,对共同语形成影响,与共同语共生存,与共同语相交融,从而产生新的语言现象。
四、结语
改革开放后,在“趁着某种机会,不付代价而得到好处”的新义上,“蹭”与其他词语(主要是名词、动词)构成了“蹭”族新词语。“蹭+动”的组合,通俗地说,表达了“白占便宜V”的语义;而“蹭+名”组合的语义中,应补上一个能支配这个名词的动词,即表示“白占便宜(V)N”。
“蹭”族新词语用法多样。在句中可作多种成分:常常与其他动词性词语组成连谓短语充当谓语,也常作谓语中心语,在文章标题中,还可以直接作谓语、定语、宾语,也能作句中主语;“蹭”族新词语可重叠使用,增加轻松的语义色彩;动宾关系的“蹭”族新词语使用时具有离合性,表达灵活多变;“蹭”族新词语还能与其他词再组成比较特殊的名词性短语,具有一定的滋生功能。
“蹭”族新词语蕴含着多种文化因素。在社会生活方面,它主要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多样化;表现出蹭者的渴求、无奈、节俭、随意和被蹭者的友善、智慧与大度;也显示出亲友、同事及陌生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在语言文化方面,方言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方言与共同语的融合,使得“蹭”族新词语具有了特定的语言文化内涵。
注释:
(1)本文用例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48.
[2]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J].汉语学习,2009(1):100.
[3]李行健. 两岸常用词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8.
[4]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商务馆小学生笔画部首结构全笔顺字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4.
[5]张林,徐钟庚.心理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58.
[6]刁晏斌.论当今的言语奢华现象[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1):111.
[7]黄钧,徐希博.京剧文化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3.
[8]刘晓梅.当代新词语对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1):89.
New Words of “Rub” Family
SUN Qin
(Humanities College,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Jiangsu)
In the 1980s, the word “rub” has another meaning, that is, “taking advantage of an opportunity without cost” (i.e., do not pay to get cheap). To express new meaning, “rub” can form a “rub” family of new words with other nouns or verbs. The usage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rub” family is varied, it can act as predicate, object, attributive, subject and other syntactic components; it can be used in duplicated form; it is featured by the nature of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with flexible expressions. New word of “rub” family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combining a variet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dialect and common language.
new word of “rub” family; composition; semantics; func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08
H109.4
A
1004-4310(2016)06-0040-04
2016-10-10
孙琴(1958- ),女,江苏泰兴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