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与前瞻
2016-04-16刘雅贤
刘雅贤,徐 瑾
(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与前瞻
刘雅贤,徐 瑾
(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关系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成效.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探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前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未来走向,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前沿模式,避免同类教学方法屡次陈旧式改良.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关系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进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成效.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探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前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未来走向,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已有经验和前沿模式,避免同类教学方法屡次陈旧式改良,并能在大数据时代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未来方向.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对高校思政课进行了全面部署.“05方案”实施的10年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有明显改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1].教学方法改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
1.1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05方案”颁布之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10个重要文件保障高校思政课建设,见表1.
表1 2005-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文件一览表
在上述10个重要文件中,前面7个文件都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可见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从上述文件具体内容来看,过去的10年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经历了三级跳.
第一跳.2005-2006年,新课改的初期阶段,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一时期,国家通过政策保证了新课改的时间、教材和实际操作.在教学方法方面,国家提出“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3].由于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家、地方、高校及任课教师都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改革中,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是以“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
第二跳.2007-2010年,新课改初战告捷,国家开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教学方法开始多样化.2008年国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同时,还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4].这一时期,教学方法的改革进入到建设轨道,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拉开帷幕.
第三跳.2011年至今,新课改进入深化提高阶段,随着人、财、物的投入,教学方法改革迎来了春天.2011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文件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专项经费标准,并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一个二级指标纳入到教学管理的建设标准和考核范围内[5].这种硬性规定保证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际操作和必要的经费来源.时隔两年,国家将“重点加强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的一项内容[6].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遍地开花,各地各高校都在探寻适合本地特色的教学方法,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2013年11月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把教学方法改革推向了高潮.随后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择优推广计划”,加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项投入.目前已有40个项目得以立项,今后更具特色、让思政课“入脑入心”的教学方法将更好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并非一下子就花团锦簇,它首先是国家政策长期作用和推动的产物.
1.2地方领导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强大后盾
“05方案”出台后,地方各省市区都在积极贯彻执行该方案,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如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指出:“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重要环节入手.”[7]在省委领导重视下,湖北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搭建了教学方法改革平台,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快教学方法的创新进程.四川省在“05方案”出台当年就成立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8],将五门课程的改革探索工作分别挂靠在五所高校,启动了教学方法改革.云南省启动了“双百双进”活动,即百名党政干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百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机关[9].通过这种高校和机关人员的短期互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任课教师的事”这种错误认知通过实践得以纠正.实践表明,地方领导重视思政课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该地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两者呈正相关.
1.3基层执行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开花结果提供培养基础
“05方案”实施后,各地区积极执行和落实教育部的有关政策,纷纷设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专项经费,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土壤.根据教育部社科司的统计,目前全国94%的本科高校设置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200多个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10].广大一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也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东北师范大学对思政课教学过程进行思维并进、集成创新,其教学方法改革成果被新华社《高管专供信息》进行专门报道.清华大学思政课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思政课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一些省(市)还举办了地区间思政课的教学比赛,如粤、桂、琼、赣、滇五省份的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长三角地区四省(市)的教学比赛、上海市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论坛”等等[12],这些地区间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大大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创新.
可见,有国家政策支持、地方领导重视、基层高校执行这三个前提和保障,才有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累累硕果.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所说:“教学方法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不只是教师的事,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13]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模式
有学者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分为5种类型:问题型、互动型、情感型、研究型、信息技术型[14].从这五类教学方法中演化出许多教学方法,其中常用的有以下8种: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答辩式教学.各高校在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其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最为集中地体现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择优推广计划”入选的40个项目中.这些项目中新教学模式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成为当下的前沿模式,见表2.
表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情况一览表
(续表2 )
从上述表格中教学方法来看,高校思政课的两大环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可分为三大类型:协同创新、传统方法的改良、互联网+.这些教学新模式涌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时代化、信息化浓厚;二是以综合运用、协同创新为主调;三是地区特色明显;四是注重教改成效的量化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大类教学方法并非单兵作战,而是综合起来集成创新.从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来看,其最大特点就是根据地区特色、利用地区资源,创新符合地区情况的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课,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则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时刻融合.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从国家当前形势和上述教学方法改革的信息来看,未来存在如下的发展趋势.
3.1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利好政策将会持续
从过去10年的经验来看,国家利好政策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前提.目前,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增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高校思政课要树立“四强意识”,即领导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结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强[15].2013年教育部启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目的就是要搭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平台,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遴选和培育100项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15].2015年,“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再一次写入教育部的工作要点[16].目前,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着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 教学体系、学科体系、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7个方面推动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17].上述教育部高层的屡次传音投射出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利好政策的持续趋势.在利好政策的持续作用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也必将继续前行.
3.2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将会越来越明显
延安大学能将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嵌入思政课[18],起到立德树人的功效,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清华学子能用诗歌、画作来诠释思政课[19],不仅取决于清华大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新,还取决于清华大学的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特点.这种方法换作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或者职业类院校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高校思政课上,任何一种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各高校根据自己所在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是一个未来趋势.
3.3“微”字头教学将是大数据时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首要趋势
微课堂、微电影、微信、微视频等将成为未来教学方法上的一个热度创新,它们将不断推动课堂翻转的改革.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的“慕课”已经将学生带入“私人订制”领域,微电影教学也拉开了序幕.未来微字头教学改革在量上会有一个短期冲高的趋势,这种教学创新不仅会把“私人订制”模式延续下去,而且增添了“以细微处见精神”的教学难度和时空便利.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无论是何种大数据教学的开发,都必须要考虑到思政课特殊的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否则“一刀切”式的各类课堂翻转最终难免流于形式而造成人财物的无谓损耗.
3.4从“重教轻学”到“精教重学”的转变是教学方法改革未来发展的一个路向
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两不相干”的尴尬局面.如何激发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改变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20].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较变教学理念,即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法改革转向以学生为本的学法改革,注重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从知识传授的“演员”向学生学习的“导演”转变,在讲授内容上从“多”向“精”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政课“入脑入心”的终极效果.可见,单纯的就教法谈教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从学法谈教法的时代已经悄然走来.
3.5教学方法改革将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是提升教师素质.抓教学方法改革,实质上就是抓教师[1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政课教师实际上是对自己教学方法的理论自觉,是在教法上的自我讨伐.通过不断地自我革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素质上得到整体提升.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会逐渐形成一种“教学特色”意识.地区有地区特色,高校有高校特色,每名教师也会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学没特色、效果不突出、学生强排斥、只有“饭碗”意识的思政课教师必然会凸显出来.实践的结果必然催生高校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提出要建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酝酿思政课教师未来的退出机制.
3.6“互联网+”将使各类思政课教育资源平台的“圈层”特色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一个大众的自媒体时代而且也是一个圈层时代.不同的人群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选择自己的圈层.2014年清华大学将思政课搬上互联网平台之后,贵州理工大学、三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地方性学校也加入了其平台.北大和复旦开设的思政课吸引了北京、上海、江西、湖北等地的近5 000名大学生同时收看在线直播[21].目前一些省市区搭建了自己的思政课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平台培养教师队伍、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师生之间的时空交互和信息交互.高职高专类的院校则建成了统一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互联网+的时代,思政课要的不是形式上的统一,不是取悦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而是适合不同圈层特点的、多样化融合的思政课程.用满足“圈层”需要取代“众口难调”的现状是未来思政课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高校思政课要做到持续的“入脑入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方法改革已经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拉开了大幕.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高校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必然愈来愈彰显其战略地位和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EB/OL].(2015-07-31)[2015-10-01].http://www.moe.gov.cn/s78/A24/s7670/s7672/201507/t20150731_197137.html.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02-07)[2015-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3]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5-03-09) [2015-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91/200507/10140.html.
[4]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08-09-25) [2015-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380.html.
[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2011-01-19) [2015-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102/xxgk_114966.html.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EB/OL].(2013-06-25) [2015-10-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307/153857.html.
[7]本报记者.李鸿忠在全省高校党建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会上强调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N].湖北日报,2011-04-22(1).
[8]成都理工大学.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成立我校罗映光教授当选会长[N].成都理工大学报,2005-12-15(1).
[9]本报记者.把活动办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平台[N].云南日报,2014-05-24(2).
[10]王斯敏.坚持立德树人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EB/OL].( 2014-12-22)[2015-10-20].http://news.gmw.cn/2014-12/22/content_14248955.htm.
[11]东北师范大学.新华社、《光明日报》关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EB/OL].( 2013-07-05)[2015-10-12].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3_07/05/27196304_0.shtml.
[12]陈娟,张楠.创新让思政课“活”起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述评[EB/OL].(2013-12-03)[2015-10-11].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312/t20131203_561960.html.
[13]李卫红.认真总结经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4-7.
[14]郭凤志.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71-75.
[15]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6.
[16]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EB/OL].(2015-05-16)[2015-10-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4/201502/183971.html.
[17]王斯敏,杨谧,张胜.信仰有根基 课堂有意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站上新起点[N].光明日报,2015-01-09(1).
[18]高布权,韩琳.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政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效[N].中国教育报,2014-05-26(10).
[19]任敏.清华学子诗歌画作说古今[N].北京日报,2014-12-04(3).
[20]郭凤志,热合木江 巴拉提.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1):69-72.
[21]赵婀娜,郭倩.互联网+大学思政课[EB/OL].(2015-06-04)[2015-10-10].http://edu.people.com.cn/n/2015/0604/c1006-27101033.html.
(责任编辑:李 平)
The Frontiers and Prospect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Schools
LIU Ya-xian,XU Ji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reakthrough poin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It influenc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xtbook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I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penetrate into students.In this paper, we first sort out the premis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reform,and then explore the forefro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t last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the frontier models to avoid repeated out-of-date reforms of the life.
Key words:higher school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ethods;reform
作者简介:刘雅贤(1976-),女,吉林白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710022;2015SJD564)
收稿日期:2015-10-12;修回日期:2015-11-12
DOI:10.16219/j.cnki.szxbzk.2016.01.016
中图分类号:G6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6)01-0073-06
引文格式:刘雅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与前瞻[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