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教学管理体系
2016-04-16何兰田童金元
●何兰田 童金元
构建多元教学管理体系
●何兰田童金元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黄冈中学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提高命题质量问题和加强教学诊断问题。
研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让精讲成为常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化。学校决定由教研组负责,成立学科模块项目组,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细目的研究。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细目,然后根据教学细目来设计教学流程,达到精讲的目的。
研究命题质量,让精练成为常态,构建基于现有资料,并且适合学校实际的训练及考试体系。各年级各备课组成立了三人一组的命题组,命题组长管质量,教研组和年级组直接抓命题组长。命题组要落实命题人的命题责任,加大审题力度,提高命题质量。
研究质量监测,让诊断成为常态,构建新的诊断及评价体系。研究教学测量与评价手段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需要,是实现“模糊向数据转变,定性向定量转变,经验向实证转变”的需要。通过教育测量和评价,调查了解或验证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为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教学效果,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构建教学反馈体系。学校要求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进行反思。
推行小班化教学,构建年级扁平化管理体系
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学期,在学校高一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教学班(均是正线生)45人左右。小班化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为课堂落实和个别辅导提供了可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单纯的群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由于学生人数少,师生接触的时间多,师生关系更易趋于民主、平等、和谐、宽松、自由。因此,小班化教学的课堂应该加大“小组和个别化教学”力度;面向全体学生,不留盲区和盲点;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利于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教学时空变换灵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明显增强。
构建年级扁平化管理体系。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组织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最基层,从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学校将在两个方面具体实施。一是实行年级负责制。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实体,是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基层单位。二是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高配,由正科级中层干部担任,全面负责年级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蹲点校长实行“一岗双责”,既负责分管的科室,又指导和协调蹲点年级的工作。
立足个性发展,选课走班,构建选修课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本学期学校在高一年级试点选课走班教学,涉及到语文、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25门选修课程。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一批学科教室,编写了25本选修校本教材,高一年级18个行政班共设置了67个教学班,为学生提供829张课表。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意识到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符合黄冈中学实际的校本课程。
成立学科委员会,制定教学规划,构建教研组文化体系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各学科实现教学一盘棋,形成教学合力的基层教学机构。学校坚持年级组和教研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中教研组应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确定学科的教研方向,凝集全组智慧进行正确的教学决策,形成集体合力;备课组应负责落实教研组的各项决策,提高执行力。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激发内部活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再有新突破,学校特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5年秋季,学校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学科委员会是本学科的决策机构,决策本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决定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教研组长是召集人。
学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问题。从宏观上研究教学进度,课标与教材的衔接,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考试及训练的密度,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高考选考课程的选择等。通过系统研究,形成各学科高中三年一致的教学宏观规划。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成败决定了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力量,最终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思考的教研文化氛围,爱读书、爱研究、爱思考应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须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核心,其目标是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形成这种机制的核心原则应是:宽容、进取、合作。
搭建三个平台,凝集教师,构建校本教研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开设了“黄高论坛”,基于问题导向,聚焦一个话题,两至三位教师,用时一个小时,力图解决一个问题。各教研组每个学期安排2-3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轮换主持“黄高论坛”,引导教师主动积极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与全校教职工分享。
基于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磨课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比武的平台。按照“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锻造优良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思路,学校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搭建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引导教师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改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搭建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青年教师们在连环的“跟进式教研”中得到历练,加快了他们的成长速度。每一位轮到展示的教师又带动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参与,经过多次反复的活动、观察分析、比较揣摹,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使个体和群体在柔性“碰撞”中实现各自发展。
(作者单位:黄冈中学)
(责任编辑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