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六人行
2016-04-16黄维平彭堂成胡利果
●特约通讯员 黄维平 彭堂成 胡利果
大山深处六人行
●特约通讯员黄维平彭堂成胡利果
六位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怀揣着教育梦想,来到大山深处,洗尽铅华,从无忧无虑的90后,化身学生的严师、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的育人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扎根深山,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山里娃享受和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
六人同心
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梁家川小学地处秦岭南麓,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从学校往返郧西县城需要六、七个小时。虽然被称作“小学”,但是全校一共只有76名学生,7名老师,其中6名都是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1991年出生的何义稳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013年,何义稳通过郧西县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六郎乡梁家川小学的一名教师。刚来到这所学校时,何义稳称,“被校园里的情景惊呆了”。两栋破旧的平房,光秃秃的围墙,摇摇晃晃的课桌椅,宿舍里也只有生锈的床架和破旧的木板,操场边上立着几棵无精打采的白蜡树……“除了破旧,留给我的印象便是没有生机和活力。”何义稳说,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改变学校。“我希望通过我们的青春和热情带动这个学校的教育,能一步一步地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让山里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掌握得更多,更好地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去。”何义稳说。
来自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王珊珊,每次从学校回家都要经历几天的时间。本来,她已经在十堰城区找到了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但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校友在乡村任教的一张照片勾起了她的教师梦。“当一名人民教师,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这是我新的梦想。”她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参加了2014年湖北省农村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选岗时,她的成绩本可以选到离郧西县城近一些的乡镇学校,可她主动选择去偏远的六郎乡梁家川小学。
与何义稳、王珊珊一样,放弃其他更好的机会来到梁家川小学的还有章正丽、陈蓉、杨静和朱苗四位青年教师,她们为着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奋斗——扎根深山,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山里娃享受和十堰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
几位青年教师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梁家川小学,学校老师帮忙搬东西、打扫房间的情景:“到学校的第一天,50多岁的陈世林老师主动将自己的房间腾出来让给我们,自己悄悄搬到较远的值班室去住。”
面对恶劣的校园环境,6位年轻教师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改建之中。绿化校园时,何义稳挖土,王珊珊帮忙提土,章正丽和陈蓉选种播种,杨静和朱苗负责浇水。如今,走进校园便能看见一簇簇太阳花在阳光下争相斗艳,一株株绿色植物在寒冬里生机盎然。学校没有文化墙,何义稳便带领陈蓉和杨静老师划线定点,由擅长绘画的王珊珊绘画上色,经过几个周末的努力,这些光秃秃的围墙不再单调,图文结合的《弟子规》为学校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餐厅里,添了新的餐桌,干净整洁;寝室里,师生一起动手建起了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到处透着温暖和舒心。“现在学校被装扮得漂亮又温馨,感觉像在花园里学习和生活一样!”二年级学生夏建龙感叹道。
对于交通不便的梁家川小学来说,老师们回一次家要几经波折。所以,除了寒暑假,他们几乎都待在学校。每个周末,6名青年老师一起种菜,做饭,活动,他们之间慢慢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当问到六名老师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开心快乐的一家子!”
以校为家
梁家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76个孩子全部都是留守儿童。学校学前班里的孩子只有三四岁,从小离开父母,连基本生活都难以自理。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生活,让在外务工的家长放心,6名青年教师想尽了办法。
“妈妈,我要妈妈,呜呜呜……”去年的一天冬夜,3岁半的李灿从噩梦中惊醒,坐在床头嚎啕大哭。不一会,寝室里其他年纪小的孩子也都跟着哭了起来。当时负责陪寝的章正丽听闻哭声后,连鞋子也顾不上穿便跑过去安抚孩子们。她把李灿抱到自己的床上,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哼着小曲哄她入睡,小李灿睡着了还死死地抱着章正丽,那一刻,她内心无比酸楚。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理,6位青年教师每人包联5个年龄小的学生,每天早上教他们洗脸、梳头、刷牙、叠被子、洗衣袜,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冬天,他们怕孩子们冻着,便主动给孩子们洗碗、洗衣服。
爱是付出,也有回报。有一次,青年教师王珊珊帮三年级安装“班班通”时扭伤了脚。第二天,她一走进教室,平时调皮的学生张鹏便拿来板凳让她坐下,并对她说:“老师,今天您就坐着给我们上课吧!您的脚受伤了,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温馨的话语,小小的举动,让王珊珊感动不已,更加坚定了她扎根山区教育的信念。
由于山高路远,6位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家访。两年来,他们共家访320多人次。每到周末,他们就会帮留守儿童的家庭干农活,为基础差的孩子补课,和孩子们谈心交心。“以前,我家的娃儿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好,自从小学来了年轻的杨静老师,她几乎每周都到我家和娃儿聊天、给娃儿补课,现在娃儿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成绩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真的很感谢她!”三年级学生陈绪松的奶奶逢人便夸赞道。
多彩课堂
学校6名老师,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办公,办公室的一角大大的报刊架子上,整齐的摆放着《湖北教育》等教育类报刊资料,何义稳介绍说,这片角落是老师们的“加油站”,是老师们在网络之外,进行阅读和交换书籍的地方。每一两个星期,他们都会通过业务论坛等方式,交换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
课内是导师,课外是益友。学校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了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老师们几乎成了全科教师,为孩子们开起了音乐、美术、体育、少先队活动课。何义稳担起了全校的体育课,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学会了广播体操和各种球类活动;擅长绘画的王珊珊老师是孩子们心里的大师,她的美术课深受学生的喜爱;爱好唱歌的陈蓉老师担任了全校的音乐课,在她的用心教导下,校园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中文专业毕业的杨静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少先队活动课,学生们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的自豪;今年,章正丽和朱苗老师又把手工课带进了课堂……现在,孩子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孩子们利用手工制作将一张张简单的卡纸,变成了一朵朵小花,让教室里充满了活力,一棵棵智慧树茁壮成长,一个个小愿望蓬勃向上。班级公约、评比栏、班务栏也在手工的装扮下折射出智慧的光芒,连老师们的办公室也变得温馨美好。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文化知识。二年级的学生柯淼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由于从外地转回本校,不太适应学校环境,功课方面有些吃力,老师陈蓉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她补习,从简单的字词到语言的训练,经过半年的努力,柯淼的成绩有所提高。她的父母也感觉到了孩子的进步,对老师不胜感激。
“我眼中的自主教育就是充分信任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力争让每一堂课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已主讲过多次县内语文观摩课的王珊珊老师这样说道。
坚守,是6位青年教师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76个山里娃的承诺。在教育教学中,县教育局和乡中心学校领导多措并举为该校搭建平台,激励老师们把自主教育引进课堂。“学校像家一样温暖,同事就是我的家人,和这里的孩子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幸福!”在鄂西北大山深处,6位年轻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出教师职业的崇高和荣光。
(作者单位:郧西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