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版《小学英语》四(下)Unit 3 Restaurant Lesson 1 I want to eat noodles 教学设计对比
2016-04-16边春霞
边春霞
教学设计对比
一、教学目标明准性、准确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起着导航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单词want,eat,noodle,food,out
掌握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询问及谈论自己想要吃的食物。
3.文化目标:知道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说PPT上呈现的大量美食街的美食,温故而知新,听懂、会说、认读本课的新单词want,eat,noodle,food;初步感知、理解有关饮食的表达形式“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使学生听到问句,能回答。
2.通过观看课本插图、视频和PPT、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活动,利用插图等非语言信息理解“What do you want to eat/drink?I want to eat/drink...”的含义,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问答。
3.通过积极参与模拟的美食街开店活动,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点餐及表达自己的饮食喜好,并从中体悟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
【分析】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体意识错位,以师为本,站在教师的角度设定目标;目标泛化,针对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目标含糊、笼统,可操作性、检测性差。原因是传统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随意,翻阅教参、根据经验、看看课本、回忆以前与之相关的内容,随手而成,为目标而订目标,没有考虑学情、教学过程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综合考虑课标、学情、教材,然后将课程标准具体化、细化而成的,是清晰、具体的目标;是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的目标;是有层次性的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它的设定程序是这样:首先找到课程标准对应的目标“理解和运用有关饮食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然后进行内容标准分析:分析理解、运用,分析饮食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接着分析学情和教材,分析教材的显性知识四幅图八句话,挖掘图片和文字下面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完善教材,使文本更有完整性和趣味性,分析课时与单元的关系等;然后制作流程图。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与课标理念是一致的;是规范、可达成、可测评的;是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的。
二、评价任务——教学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如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
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那些用来检测教学目标的任务,我们称之为“评价任务”。由此可见评价任务一头系着教学目标,另一头绑着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案中教学评价任务】
传统的教案中没有这一项任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任务】
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听懂、会说、认读本课的新单词want,eat,noodle food; 听懂问句“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并能初步回答。将这两项作为达成该目标的评价标准。
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把能否灵活问答“What do you want to eat/drink?I want to eat/drink...”;能否准确跟读对话;能否声情并茂地朗读对话;能否表演对话等活动,作为达成该目标的评价标准。
目标3:达成的评价方案:依据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的高低,依据学生对不同情境下句型反应的速度、句型使用的完整性、发音的流畅性,以及依据学生能否正确判断并流利说出中西典型的饮食,作为达成该目标的评价标准。
【分析】
通过以上评价任务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评价任务是直指教学目标的;评价任务是可执行的;评价任务是引向深度学习的;评价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学评价是一体化的。
三、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教学
环节一:复习导入
设计合理的课堂导入能促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从而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传统的复习导入】
Step 1.Warm-up
教师组织学生演唱第二册第 5 页的 Chant:Fish and rice,Are very nice.
【基于课程标准的复习导入】
Step 1.复习导入
1.头脑风暴:学生通过看、说PPT上呈现的二十多种美食街的美食和饮料,温故而知新,同时引出本课的新词汇jiaozi,food,eat的学习。
2.导入:
T: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s.My favourite food is apple.I want to eat.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一边慢慢地说一边夸张地做吃的动作:I want to eat.说到第四遍的时候,教师真的咬了一口,一边吃 一 边 说 :It’s sweet.Do you want to eat?针对想吃的同学,教师引导其说出:I want to eat.并且让学生咬一口,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涨。
【分析】
传统的复习导入单一、容量小,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的作用,并且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密切。而基于课程标准的复习导入,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进行复习,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又为新课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词汇基础。创设的师生吃苹果的教学情境具有现场感,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直指本课的学习目的。此情此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主观感受与思维产生共鸣,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环节二:学习新知
【传统的学习新知】
Step 2.Presentation
1.教师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观看教学光盘并完成教师准备的问题:Tom wants to eat____.Jack wants to eat____.学生理解并学习want和eat,学习单词dumplings和noodles。
2.教师出示一些水果和餐饮食物,如egg,bread,milk,juice,vegetable,apple, orange等,复习饮食类单词。之后,教师可拿出苹果,说:“I like apples.I want to eat apples.What do you want to eat?”学生练习句型:“Iwantto eat oranges/some bread...”小组同学之间完整练习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
3.请学生看课文插图,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或教学光盘,学生模仿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Step 3.Practice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分角色演练对话,并可拿出相应的菜单或食物单词卡上台表演。
2.教师出示Listen and say部分的挂图,让小组学生复述对话。
3.一学生从食物卡片中抽出一张,自己看不到,放在头顶,面向其他同学;其他同学问:“What do you want to eat? ”这个同学可以猜答:“I want to eat apples.”如是,同学回答:“Yes”;如不是,同学回答:“No”,再换另一个同学继续这个句型的练习。
4.请学生看课本 Let’s talk部分的插图,教师再播放录音或教学光盘,让学生同桌两两指图问答,如: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 fish.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知】
Step 2.Presentation
1.学生通过观看课本插图和视频,回答教师的提问,整体了解对话发生的背景。
T: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联系插图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插图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的学习策略。
2.学生通过教师出示的PPT并再次观看视频,学习第一、二幅插图内容。
针对第一幅插图内容,通过增加饿了的动作和看表的动作活化教材,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理解。
针对第二幅插图,通过师生问答,理解并能初步应用“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 jiaozi.”,然后能表达自己真实的食物喜好。
T:What do you want to eat,Tom?
Ss:I want to eat jiaozi.
利用PPT呈现各种材质的饺子,与生活相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
T:I want to eat apples.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s:I want to eat...
3.学生通过教师出示的PPT并再次观看视频,学习第三幅、第四幅插图内容。
针对第三幅插图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出示的PPT并再次观看视频、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活动,能准确运用“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的表达灵活问答。同时扩充“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I want to drink...”的表达形式。
T:What do you want to eat,Jack?
Ss:I want to eat noodles.
T: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Ss:I want to drink...
针对第四幅插图内容,首先进行了oo字母组合自然拼读的渗透。学生根据录音填空,在good的帮助下,拼写出food,接着读出look,book,cook,took等单词。接着借助Chinese food进行了中西饮食文化不同的渗透,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ChinesefoodandEnglish food,发散学生的思维。
Step 3.朗读对话
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对话、灵活表演对话,并勇于上台展示。
【分析】
传统的新授环节侧重技能的训练,忽视语篇的意义。传统的巩固新知,还是针对重点句型的训练,环节之间的递进性、层次性不明显。
基于课程标准的新授环节,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文本丰满,容量大,既有动作的扩充、内容的扩充,又有文化的扩充,并且生活气息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拼读意识、思维意识都得到了培养,中西不同饮食文化得到了充分渗透。
基于课程标准的巩固新知则改为了演读对话。通过演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培养了语感,巩固了新授内容,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后面隐含的东西,表达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美。
英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作用,工具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和学生的思维方面;人文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方面。基于课程标准的本环节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工具性、人文性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环节三:应用拓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提倡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拓展环节需要教师创设好语境、任务等,给学生提供用英语做事情的机会。
【传统的拓展】
Step 4.Production
1.请学生扮演餐馆服务员,用盘子端着相应的食物为同学们送餐。
Waiter: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1:Iwanttoeatsome bread.(拿走盘子里的bread)
Waiter:What do you want to eat?
S2:I want to eat an orange.(把盘里的橘子拿走)
2.完成课本Let’s do部分。
此活动是小动物们在一起交流自己想吃的食物,学生可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角色,运用所学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eat.I want to eat...”表演。
【基于课程标准的拓展】
Step 4.Production
1.根据课堂学生的表现及得实物卡情况,决定谁是店主、谁是顾客,模拟开展在美食街开店、点餐等活动。围绕主要句型拓展:“What do you want to eat/drink? I want to eat/drink...”,每多增加一句话,可多得一颗星的奖励。
2.欣赏典型的具有中西代表性的饮食视频,然后通过分析“强壮如牛”翻译成英文是“as strong as a horse”,了解中西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
【分析】
学中用、用中学,用英语做事情是我们的目标。拓展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基于课程标准的拓展活动生活性、交际性、真实性等特点体现得更明显,如模拟美食街开店的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本课内容涉及饮食文化,所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饮食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这样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