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A story”到“stories”
——六年级英语故事组块教学例谈

2016-04-16尹菊芬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法生长教材

尹菊芬

2015年春季新学期,是六年级使用译林版新编教材以来的第二个学期。跨过前三年的缺失,直接使用新教材,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学习挑战。

区教研员要来学校调研,我和同事着手准备。同事根据新教材确定了六(下)第一单元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Cartoon板块为教学内容,整堂课思路清晰,讲解透彻,学生亦是演绎到位,有所生长。但是我在思考:我带着这班学生学英语,从三年级蹒跚起步至今已第四个年头,他们对学习英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勇于突破、超越自己,我和他们早已成为最亲密的学习伙伴。 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在这堂课上有一种别样的表现呢?翻着手上现行的五年级新教材,以及正在使用的六年级新教材,思忖良久,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学生与五年级新教材脱了一节,我何不将两本教材中的英语故事进行组块,以此为主题尝试上一堂课呢?于是,我确定了从“A Story”到“Stories”来进行六年级英语故事组块教学。我没有失望,这一尝试果然带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课程惊喜。

一、从“A Story”到“Stories”:我寻找到了课程的核心

“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而确定“教什么”,有两个基点,一是学生,二是教材。学生虽升入六年级,然而他们没有接触任何五年级的新教材内容,这是一个知识结构上的断层。而五、六年级新编教材第一单元都是英语故事,我大胆地进行了这样的组块:

选择三篇英语故事,其一为译林新版六(下)第一单元中的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将学的新故事;其二为六(上)第一单元中的 The king’s new clothes,是已学过的旧故事,需要复习备考,加以温习巩固;其三是五(下)第一单元中的 Cinderella,是未学过的新故事。因为前三年教学的内容是译林版教材【五(下)整册书是学生未学的教材】。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出自《伊索寓言》,The king’s new clothes出自《安徒生童话》;Cinderella出自《格林童话》。由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把这三个故事整合成一节“Stories”课。

现在细细回想,这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体现了一种英语的课程意识,从“AStory”到“Stories”,意义深刻。

1.打破了“学期”、“年级”、“年段”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约束与局限。

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Curriculum Development),自觉地从学生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教材的缺失部分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六(上)一个新学的故事、六(下)一个已学的故事、五(下)一个未学的故事,它们彼此交织,互相推进,课堂教学目标指向儿童生长的远方。

2.关照了学生“已知的”和“缺失的”的学习原经验。

“为儿童生长而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儿童生长课堂的实践建构》课题理念之一,那就是“用学科本质的力量助生长”,教学要努力追寻让儿童循着原有的英语经验往上走并获得新经验的发展 。 The king’s new clothes是已学的英语故事,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表演;The lion and the mouse是新学的英语故事,少部分学生能用英语复述;Cinderella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没有学生能用英语讲述故事情节。重组的这堂课恰恰关注了教学内容的断层,同时又关照了学生对于故事的充分了解。

3.意味着课堂需要我们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从德国现象学家舍勒的理论出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朱晓宏认为,儿童个体的生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属于他生命中周围人的本质帮助。在儿童生长课堂中我们提出教师要建构自己的课程观、学习观;对教材不断解读、发现、开发;从教学活动中去寻找学生生长的挑战点、突破点、提升点。课堂是儿童生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在课堂上获得的难忘经历,将成为其生长意义建构中的“关键事件”,智慧型的教师能帮助学生沿着生长路径去生长。

二、从“A Story”到“Stories”:学生获得了课程能力的生长

1.使学生在立体的故事情境中发展了英语的学科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特性,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其实语言的素养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随着日复一日的语言学习慢慢积累而养成的习惯,而课堂就是这种积累产生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是这种习惯的言传身教者。儿童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超乎我们想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幼儿能说爸爸的方言,能说姥姥的方言,还能说普通话。所以英语化的课堂以及教师必能激发儿童敏锐的英语感受能力。

以这堂课导入为例。带给儿童听英语的耳朵、看英语的眼睛、说英语的嘴巴,是我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英语素养的日常习惯。

(1)听教师,大量丰富、多样的课堂用语

①Daily report

Day?

Date?

Weather?

②Today is Mar.5th.It is Lantern Festival.It is also雷锋Memorial Day.

How do you think of this man?

He is a good man.Do you want to be a good man?

Stories always tell us something good.

板书这节课的主题“Stories”,由此借题,进入主体性教学内容。

(2)听媒体,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发音纯正,课上教师要多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以这堂课为例。我让学生模仿故事“Cinderella”来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3)听带动读,读升华说。这堂课有三个故事,新学的亟待概括复述,已学的需要温故知新,未学的要求朗读了解。说是读的升华,是熟读、诵读之后的反刍。第一个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看图说话,Retell the story,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分工合作,降低难度。

第二个故事 The king’s new clothes,课时教学目标定为演演说说,Act and say,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通过体验、参与、合作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三个故事 Cinderalla,课时教学目标是能听懂,并有感情地模仿朗读。

2.使学生在多个故事的讲述与表演中默会语言与语法规则。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之上,尤其是语言知识是综合语用能力的基础,而语法又是语言知识之根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看起来不难的语法知识,学生在教师教的时候看似理解了,在运用中却屡屡出错,其中问题在于学生对相关语法项目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语法知识的浅表层面,即只记住一些相关的语法规则,远未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所谓的语法规则对他们来说只是知识,是规则,而不是能力。所以有目的的语言实践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必要途径,而这一途径的实现必须基于具体的语境作为依托,故事对于儿童来说恰恰是生长语言能力的一方沃土。本堂课中,有两个故事采用的是一般过去时的阐述方式,还有一个采用的是一般现在时的阐述方式。这两种时态都可以用来讲述英语故事,学生都已经接触过,并不是新授内容,所以我把本堂课的挑战点和突破点设置为学生是否能在故事复述中,把这些语法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通过进一步的语言输出,使这种语法规则内化成为语言运用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课后我发现,在智慧挑战的故事情境中,在个性思考后的自由表达中,“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做事”是一条能通向远方的英语学习之路。

3.使学生在厚实的故事文化中积累英语俗语与谚语。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成为一个“better man”。课中,三个故事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会人们helpful;The king’s new clothes教会人们 honest;Cinderella 要大家学会kind。在中国文化中,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善良待人都是传统美德。在课上,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英语俗语和谚语的积累,并付诸于道德层面的运用。这堂课上我亦有侧重。第一个故事我花了更多的笔墨告诉学生: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you?

三、从“A Story”到“Stories”:激发对英语教学的课程思考

基于新版课标的研究与解读,课后我感悟到自己的授课能力有了一点提升,课程视野愈加开阔。我领会了“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必须以“儿童生长”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抓好“英语生长课堂”这一动态阵地,以实现课堂目标最大化为原则,让儿童在情境体验式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探究语言学习的规律,获得真实难忘的经历,让课堂活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中的“关键事件”。课堂教学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智慧挑战的课堂活动。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出新、生奇、有趣”的情景设置,点燃儿童内心的求知火焰,并维持持久的专注,让儿童在课堂中积极体验、提升智慧。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设置“挑战点”,找准“突破点”,发现“提升点”。

(2)探索发现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既要触发学生的“已知”,又要隐含“未知”,更要指向“可知”,从而引发学生突破已有经验、主动探索发现的意愿和动力。

(3)感受体验的课堂活动。通过创设儿童生态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在“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真实的经历。以“出乎其外”的课堂学习活动为载体,追求学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4)个性表达的课堂活动。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通过倾听、追问、评价,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意义的自我表达,“要我说的”就是“我要说的”,学生体味着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言语和生命共同经历积极生长。

另外,理解型的课堂师生关系,生态化的课堂环境也是“英语生长课堂”必不可少的两大支点。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介质,表现为分享和互动;课堂环境是生长的土壤,能给予儿童生长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语法生长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碗莲生长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跟踪导练(二)4
KEYS
生长
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