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利用足球做小游戏,发展双手前掷实心球能力

2016-04-16郑露萍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31504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牵拉实心球韧带

郑露萍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315040)

张育1付艳军2(1.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十三小学,463000;2.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463000)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利用足球做小游戏,发展双手前掷实心球能力

郑露萍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315040)

双手前掷实心球是中小学生发展身体素质的一项较好的锻炼项目,也是很多地区体育中考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它是以身体练习活动为主要手段生的上下肢、腰腹、肩背量和身体协调素质。但该目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较高的积极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几个能提高学学习兴趣的小游戏。

浙江郑露萍

一、喊数接球

游戏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球,每个学生独立编号。开始游戏,持球者抛球的同时喊出相应的编号,被喊到的学生如果在球落地之前接住球,接球后抛球并喊出下一个编号,如果没直接接住球,那么拿到球的同时喊“停”其他学生随即停下,由拿球学生砸其他学生,被砸到的学生记一次并变成下一个喊数抛球者,如果没有砸到其他学生,那么砸人的学生记一次,累计三次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砸屁股(见图1)。

图1-1

图1-2

图1-3

游戏目的:抛球的学生体会上下肢协调发力,并在实践中感受只有腿部下蹲后蹬地用力才能把球抛得更高,这样就有助于双手前掷实心球技术的学习。接球的学生必须判断球的落点,快速反应接球,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在游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双手前的方式去砸对方,因而也为基础部分的学习起到导入作用。

二、躲避球

游戏方法:将学生平均成进攻组和防守组,进攻组面排成两排,通过双手前掷向中间分散的防守成员发起进攻,被砸到的防守队员当即与砸到他的队员交换位置。若是接住进攻方投掷的球,可增加一个机会。为了安全起见同时也防止被防守队员接到球,建议进攻队员砸防守队员的腰部以下部位(见图2)。

图2-1

图2-2

游戏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想要砸得更准更远就得学好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该游戏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机能的水平,实现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初步掌握手臂的快速鞭打。

三、掷反弹球

游戏方法:按学生人数平均分组,每组学生站在指定位置依次对墙掷瘪足球,在球的反弹位置设有分数线,球反弹得越远成绩就越好,最后每组相互比拼看哪一组累计成绩最好,落后的组有相应的惩罚(见图3)。

游戏目的:通过掷反弹球让学生明白只有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合理的出手角度才能把球打得更响、反弹得更远。在其他比赛或游戏时学生可能会忽略技术动作,但这个比赛能有效预防这种现象,让学生努力探寻正确的技术动作,通过组员间或者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探索有效的投掷方法。

图3

四、掷界外球

游戏方法:人员分配3对3或4对4,在篮球场上,用足球掷界外球的方式开始发球,发球成功后借助传球进攻投篮,在比赛过程中不能贴近人抢球,持球队员不能走步,只能通过传球的方式进攻。出现犯规就交换球权由对方发球。场地上设得分线,在哪条线上投篮就获得相应的分数,场上得分高者获胜(见图4)。

图4

游戏目的:把双手掷实心球技术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可以针对出手角度太低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防守,这就有助于规范掷球队员的出手高度。发球时允许学生上一步掷球,拓展学习了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为组合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张育1付艳军2(1.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十三小学,463000;2.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463000)

在体育运动中,当柔韧素质弱的时候,容易出现动作路线偏差,技术动作易变形,肌体的协调能力下降,导致动作完成质量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短绳进行多样化的方法牵拉肢体韧带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柔韧素质。

河南张育

一、短绳牵拉上肢韧带

基本动作:预备,短绳对折左手握绳一端于头后,右手握绳另一端于背后,两手握绳距离以自我能承受为宜(见图1-1)。当右手用力握绳下拉时,左臂韧带被动受力,保持静止状态8~10s(见图1-2),两手交换握位再次练习。

动作变化:

1.左手用力上拉,带动右臂拉伸韧带(见图1-3)。

图1-1图1-2图1-3

2.双手正握绳子两端上举大于肩宽,向后绕绳于体后(见图2),静止8~10s后反向练习。

图2-1 图2-2 图2-3

二、短绳牵拉下肢韧带

基本动作:预备,两手握绳子两端平举,左脚前点地踩在绳子中间。双手内旋缠关节一周,踩绳脚随之离开地面图3),坚持8~10s后,双手再次旋绕绳一周,直至踩绳腿平行或高于地面,拉伸左腿韧带。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动作变化:

1.左脚后点地踩短绳中间,两手绕绳于腕关节,左脚向后用力蹬绳,两手向两侧用力拉绳并维持体平衡,直至两臂、躯干和蹬绳腿平行或高于地面,呈燕式平衡状态(见图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2.左手握对折绳子一端,右手握绳子中间,右脚侧点地踩绳子对折中心。右手向上左手向外用力,带动右腿直至平行或高于地面(见图5)。

图5-1图5-2

3.左手抓绳子一端,右手抓绳子中间,右腿屈膝提右脚踩绳中间。右手向上左手向外用力举过肩部,带动右腿平行或高于地面(见图6)。

图6-1图6-2

4.两手分别于体侧握绳两端,右脚后点地脚背与踝关节连接处扣紧绳子中间(见图18)。两手缓慢向上用力提绳,直至扣绳腿呈屈腿状态(见图7)。

图7-1 图7-2 图7-3 图7-4

以上腿部练习动作皆可换腿练习。

三、短绳牵拉躯干韧带

基本动作:预备,将短绳对折与肩同宽,双手正握绳子两端大于肩宽直臂上举目视前方。身体向左侧屈体,两手紧握绳子两端保持绳子呈一条紧绷直线状态。当身体不能继续向左侧屈体的时候,左手主动用力拉绳,促使躯干右侧韧带积极参与被动受力牵拉(见图8),保持静止状态8~10s,还原后反向练习。

图8-1图8-2

动作变化:

1.双手正握变化为,一手正握一手反握。以左侧屈体为例,左手正握右手反握,其牵拉效果更明显(见图9)。

2.双手正握绳子两端上举同肩宽,向前屈体直至拳面触及地面,拉伸躯干背面韧带(见图10)。

还原后反向屈体(见图11),拉伸躯干正面韧带。

图9-1图9-2

图10-1 图10-2 图10-3 图10-4

校对教师感言:

该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利用短绳牵拉上肢、下肢和躯干,如果能具体介绍适用学生年级、练习次数及这些牵拉练习究竟提高哪些身体部位的柔韧性就更好了!

图11-1 图11-2

猜你喜欢

牵拉实心球韧带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机械牵拉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途径的研究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牵拉孩子请温柔 当心引发牵拉肘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保证体育课训练效果的灵丹妙药